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的地理成分及其与邻近地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较详尽的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和系统研究,已知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17科,66属,196种(包括种下单位),其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种类型,北温带分布型占主导地位,东亚分布型次之,热带分布型不起主要作用。运用物种丰富度、优势科比较、属相似性系数等统计方法,对河北与邻近地区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讨论。从河北省与我国东北、内蒙古、山东、秦岭、西藏和横断山等6个地区侧蒴藓类区系组成的比较分析得出,本省该类群物种丰富度位居第4,横断山居于第1位,河北与其它6个地区的共有优势科前3位为青藓科、柳叶藓科、灰藓科;河北与内蒙古、山东相似程度最高,与东北和秦岭相似程度次之,与西藏、横断山相差最大。同时对这7个地区的具体地理成分也作了比较。这些结果有力地说明了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兼有浓厚的东亚区系色彩,也表明了中国华北与日本、欧洲和北美东北部在苔藓植物区系物种起源上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道了短尖拟青藓[Sciuro-hypnum ornellanum (Molendo) Ignatov & Huttunen]在新疆阿尔泰山的分布,这是该种在中国的首次记录。详细介绍了拟青藓属[Sciuro-hypnum (Hampe) Hampe]的由来,讨论了短尖拟青藓的形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对其与形态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中国拟青藓属分种检索表。该种的发现不仅为中国青藓科植物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进一步佐证了中国新疆植物区系与俄罗斯、中亚及欧洲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李腾  唐启明  韦玉梅  赵建成  李敏 《广西植物》2021,41(8):1372-1390
通过对采自广西24个县(市)的1 147份青藓科植物标本的逐一鉴定及相关文献的查阅,确认有广西青藓科植物11属、44种,其中包括广西青藓科植物新记录属1属,即拟异叶藓属(Pseudokindbergia),新记录种7种,分别为匐枝青藓(Brachythecium procumbens)、阔叶尖喙藓(Oxyrrhynchium latifolium)、泛生尖喙藓(O. vagans)、拟异叶藓(Pseudokindbergia dumosa)、华东细喙藓(Rhynchostegiella sinensis)、长肋拟青藓(Sciurohypnum populeum)和弯叶拟青藓(S. reflexum)。该文提供了修订后的广西青藓科植物名录,并对其中的新记录属、种的主要形态学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4.
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藓类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2~2015年间采集自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的2 600余份藓类植物标本进行物种鉴定和文献研究,分析了中越边境地区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点,并将中越边境地区与邻近地区和国家的藓类植物进行物种丰富度、属种相似性和区系谱的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共有藓类植物51科、155属、452种(含种下单位),其中卷边麻锦藓[Taxithelium kerianum(Broth.)Broth.]为中国新记录种。(2)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共有优势科9科,优势属12属。(3)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以热带亚洲成分所占比例最高,达31.19%,其次为东亚成分(25.46%)和北温带广布成分(13.76%)。(4)与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属及种的相似性最高的分别是越南和中国贵州。(5)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与贵州、广东、福建及台湾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从1995~2009年,作者对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集、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共有37科113属253种(含1变种),优势科主要体现寒、温带地区分布类型,该区藓类植物生境的多样性可以从物种多样性,如曲尾藓科、木灵藓科、泥炭藓科、紫萼藓科、丛藓科等的广泛分布反映出来。通过与该区相邻的6个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系数比较,该自然保护区综合系数S i排第三位,说明此区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这与本区的水分条件有很大关系。藓类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83.33%;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5.10%;东亚-北美成分占总种数的4.17%,各区系成分交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与新疆东部天山、内蒙古大青山、吉林长白山、河北木兰围场藓类植物区系关系较接近,与贵州梵净山、云南鸡足山藓类植物区系关系疏远,体现了我国北方藓类植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阿尔泰山是欧亚大陆最为宏伟的山脉之一,其中段的西南坡坐落于中国新疆境内,众多具温带性质的藓类植物分布于此。作者在对阿尔泰山进行苔藓植物区系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分布于阿尔泰山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及布尔津县禾木乡的2个藓类植物中国新记录种——隶属曲尾藓科的短叶曲尾藓[Dicranum brevifolium(Lindb.)Lindb.]和卷叶小曲尾藓[Dicranella crispa(Hedw.)Schimp.]。由地理分布可知,短叶曲尾藓和卷叶小曲尾藓在中国皆为稀有种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模式标本、国外借阅标本及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青藓科植物的研究,报道青藓科中国新记录1种:糙柄青藓[Brachythecium trachypodium(Funck ex Brid.)Schimp.],重新确定了曾有文献记载但缺少图文描述的高山青藓[Brachythecium collinum(Schleich.ex Müll.Hal.)Schimp.]和直枝同蒴藓[Homalothecium philip-peanum(Spruce)Schimp.]在中国的分布,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及图版。为中国青藓科植物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产自广西的毛锦藓科1中国新记录种——卷边麻锦藓[Taxithelium kerianum(Broth.)Broth.],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图版,并编制了麻锦藓属的分种检索表,明确了卷边麻锦藓与中国分布的麻锦藓属其它种类之间的形态差别。该种主要分布在南亚及其附近地区,为典型的热带藓类。  相似文献   

9.
中国灰石藓属研究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灰石藓属长期缺乏系统的形态特征描述和种间区分特征研究,分类鉴定较为困难。该研究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通过查阅灰石藓属内相关物种的原始文献,借阅该属在中国有记载的3个物种的相关模式标本,同时搜集和观察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典、瑞士、挪威、尼泊尔的标本以及中国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的地方标本,确认了该属物种在中国的分布,增加了直叶灰石藓在内蒙古和新疆以及灰石藓在四川的新分布记录,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图版,编制了中国灰石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这3个物种在植物大小、叶是否具褶皱、茎叶和枝叶是否同形等特征上具有区别。该文增补的分布信息及种间区分特征可为中国灰石藓属及棉藓科相关类群的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丛藓科的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内蒙古发现的中国丛藓科1个新记录属:球藓属Phascum和2个新记录种:球藓Phascum cuspidatum Hedw.,刺孢丛藓Pottia davalliana(Sm.ex Drake)C.Jens。标本保存于内蒙古大学标本室(HIMC)。  相似文献   

11.
黄山藓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山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考察和标本采集,经分类鉴定,收集整理有关黄山藓类的研究资料,目前黄山藓类植物有46科、135属、401种(包括7亚种和22变种),与20世纪50年代陈邦杰等以及后来对黄山的调查研究结果相比,藓类植物增加了4科、28属、184种;科内种数(≥15种)优势科有10个,属内种数(≥6种)的优势属有18个。黄山藓类植物地理成分类型复杂,东亚成分(包括中国特有)占37.82%,温带成分占35.13%,热带、亚热带成分占26.75%,表现出明显的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临城县小天池森林风景区有苔藓植物27科、71属、156种(包括11变种、1变型、1亚种)。其中含10种以上优势科按种数多少依次为丛藓科Po 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灰藓科Hy pnaceae、青藓科Brachy theciaceae、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和提灯藓科Mniaceae。初步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计有85种,占总种数的59.44%),其次是东亚成分(共计有22种,占总种数的15.39%),而各类热带成分仅有2种。数据说明临城小天池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文中对该区系的特点及成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集的1500份标本进行鉴定并查阅相关文献,共统计出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34科65属206种(含苔类13科14属25种,藓类21科51属181种,重庆市新记录80种),并整理了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名录。其中优势科有丛藓科、青藓科、真藓科、灰藓科、绢藓科和羽藓科,占总种数的62.14%;优势属有青藓属Brachythecium、真藓属Bryum、绢藓属Entodon、美喙藓属Eurhynchium、毛口藓属Trichostomum、凤尾藓属Fissidens、湿地藓属Hyophila和灰藓属Hypnum,占总种数的41.26%。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和东亚成分为主,分别占32.75%和30.41%;其次是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通过与临近4个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比较发现,重庆市主城区与同纬度的杭州市区苔藓植物区系属、种相似性系数最高;而与其地理距离较近的3个区县的属、种相似性系数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重庆市主城区与杭州市区处于同纬度,且均以城市人工生境为主。本研究丰富了重庆市苔藓植物资料,为重庆市苔藓植物区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北京东灵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共有苔藓植物27科64属150种(含2变种),其中32种为北京苔藓植物新记录。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5科;优势属为青藓属(Brachythecium)、绢藓属(Entodon)、紫萼藓属(Grimmia)、真藓属(Bryum)、金灰藓属(Pylaisia)、凤尾藓属(Fissidens)、美喙藓属(Eurhynchium)和毛口藓属(Trichostomum)8属。区系分析表明,东灵山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36.7%)、东亚成分次之(占18.0%)。通过与我国15个地区苔藓植物区系谱主成分分析发现,东灵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与雾灵山、小五台山与贺兰山相近,与云蒙山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左勤  刘倩  王幼芳 《广西植物》2010,30(6):850-858
首次系统调查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区系。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鉴定,报道广西猫儿山藓类植物39科109属265种(含种下单位),其中广西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种47个。其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36.06%,其次为热带亚洲成分和北温带成分,具亚热带性质。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与四川峨眉山和云南大围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其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三者间最低,Kroeber系数则指示出猫儿山与大围山藓类植物的属、种相似度略高于其与峨眉山的比较值。此外,区系谱的比较反映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的东亚成分和其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在三者间最高。  相似文献   

16.
浙江金华北山石生藓类分布与环境关系的排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浙江金华北山石生环境30个样点167个样方,共记录86种,其中,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 rachythec iaceae)、羽藓科(Thu id 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为4个大科,含的种数分别为11、11、10和8种。含种数较多的属为真藓属(Bryum)、凤尾藓属(F issidens)和青藓属(Brachythecium),分别含有7、7和6种。对86种藓类植物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水分条件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金华北山石生藓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海拔决定藓类植被的类型,进而影响光照、岩表温度和水分条件。石面光洁度对石生藓类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石面坡度与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采自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2331份苔藓植物的鉴定研究,发现该县有苔藓植物80科194属451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包括浙江省新记录属2个,分别是疣毛藓属(Leratia Broth.)和拟小锦藓属(Hageniella Broth.),浙江省新记录种30个。该区系优势科主要包括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34种)、灰藓科(Hypnaceae,23种)、丛藓科(Pottiaceae,22种)和提灯藓科(Mniaceae,22种)等16个,优势属主要包括羽苔属[Plagiochila(Dumort.) Dumort.,14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 Bruch & Schimp.,14种)、凤尾藓属(Fissidens Hedw.,13种)、灰藓属(Hypnum Hedw.,11种)和耳叶苔属(Frullania Raddi,10种)等25个;单种属和寡种属较多,但特有现象不明显;土石生、土生和树生群落为主,水生群落较为稀少;区系主体由东亚分布成分、热带分布成分和温带分布成组成主体,呈现出明显的东亚色彩和热带向温带过度的特点。研究旨在摸清景宁畲族自治县苔藓植物本底资源,为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期能够为浙江省乃至中国苔藓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通过3次野外实地考察采得藓类植物标本2198份,经室内鉴定,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共计47科、130属、302种(含种下单位),其中福建省新纪录3科、11属、74种.经区系成分分析,戴云山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33.33%;其次是热带亚洲成分和北温带成分,分别占总种数的22.22%和16.67%,具亚热带性质.将戴云山与台湾玉山、江西阳际峰、浙江大盘山、广西猫儿山、广西九万山、福建鹫峰山东麓、云南大围山和四川峨眉山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比较发现,戴云山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更具岭南区特色.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戴云山与岭南区的猫儿山、九万山、大围山和毗邻区——云贵区的峨眉山聚在一起,因此,建议将岭南区与华东区在福建省内的界限略向北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