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初中《生物》教材的“植物”部分中 ,光合作用的生理实验有 3个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分组实验 ) ;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演示实验 )。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 ,由于教材规定使用的器具比较简陋落后 ,操作繁琐 ,效能低下 ,实验周期长 ,加之当前生物学教师任课班次多 ,课时容量大 ,教学节奏快 ,从而使许多学校难以完成这些实验 ,很不利于“大力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生物学教师只有尽快改进这些实验器具 ,才能完成好这些实验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绿叶在光…  相似文献   

2.
李艳华 《生物学通报》2006,41(11):38-39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光合作用”这一节第1课时的授课内容,该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以及科学家的一些发现实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夯实基础的同时更加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探究性教学为主,过程启发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3.
1 教学内容及教学分析“叶片剪影”是中师生物学教材中的 1个实验。作为“植物生理”单元中的 1节 ,在讲述光合作用之前 ,先做这个实验 ,目的是让学生从感性的知识着手 ,去认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因此可以把“叶片剪影”实验看作是讲授光合作用知识的铺垫 ,即要从实验中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其条件是必须有光。可见本实验的重点是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其难点是从实验结果中去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 ,让学生学会做“叶片剪影”的实验(包括方法、过程及结论分析等 ) ,让学生学…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植物学中,“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是一个重点内容。教材在这一章编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课和“光合作用产生氧”、“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等三个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分别验证了光合作用一个方面的内容,均为单因素实验。我们在广东北江中学教育实习过程中,发现以上的四个实验除“光合作用产生氧”外,其他三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基本相同,均是通过检验材料叶片内是否有淀粉生成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发生,从而分别得出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叶绿素和吸收CO2等结论。这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列举了许多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了能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有必要对某些实验进行改造、重新设计、进一步探究,针对教材中“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尝试。  相似文献   

6.
曹志江 《生物学通报》2001,36(10):26-27
《美国中小学科学教程》是为美国 8~ 13岁学生使用的一套自然科学实验教材。其中包含的生物学内容有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由于其中的实验设计非常精巧、表述清晰和实践方便 ,使用的材料也非常简单易得 ,因而 ,这些实验对于我们进行生物学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帮助作用。现在我们研究的美国中小学科学教程的植物学实验主题包括“植物的繁殖”、“光合作用”、“营养液栽培法”、“植物向性实验”、“传输”、“真菌和低等植物”以及“植物的分布”等。在这些主题下 ,是有关本主题的一系列实验 ,如…  相似文献   

7.
吕洪  范华 《生物学通报》2002,37(6):36-37
光合作用是新陈代谢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按照课本固定的编排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直接从概念出发 ,直接分析反应式 ,再直接传授反应过程的步骤及相关变化。这种教学方式有众所周知的许多弊病。下面就以在光合作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谈一谈体会 :1 在科学发现史的背景下 ,研究知识的发生过程1.1 创置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实验 :柳树实验—— 16 4 8年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把柳树苗种于已知重量的土壤中 ,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 ,5年后柳树增重 80 kg,而土壤减少了不到 0 .1kg。实验 :半遮光实验—— 186 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物学事实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过程,在科学事实的发现过程中,抽象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口增多与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高效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能高效利用和碳同化等三大模块综述了近期科学家利用合成生物学对光合作用改造的最新进展。最后我们对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合成生物学原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能将为增加粮食产量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关键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刘欣 《生物学通报》2013,48(4):48-49,F0003
以黑藻为实验材料对中学生物学“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实验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相关实验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6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对科学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持肯定态度.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实现其教育价值并不容易.笔者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为例,论述如何实现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78年美国有人出了本书,杜撰了一个故事,说美国一科学家已成功地为一位百万富翁用体细胞繁殖了后代。由于作者再三坚持所写的事是绝对真实的,于是引起了一场持续时间较久的公众大辩论。辩论的主题就是“克隆人”。美国国会举行了数次听证会,邀请著名科学家出席,其中不乏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向议员们说明有关技术发展过程时,他们从20年代的施佩曼结扎卵子谈到了戈登在蛙中用体细胞核所进行的移植实验。虽然科学家和传媒当时都指出从事这些工作的科学家从未把自己的工作称之为“克隆”,但由于是在“克隆人”的题目下展开的,就此造成了“克隆”一词用法的泛化和混乱。 高峰同志的这篇文章,分析了与克隆有关各概念之间的差异和用法,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言之有据,对如何规范化地使用这些名词很有帮助。当然,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本刊的观点,欢迎读者各抒己见,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生物学教材实验少 ,内容伸缩性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地利用精心选择的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具有趣味性、思想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生物学课外读物 ,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 ,将生物学课外读物分成让学生自己命名的小专栏 ,如“奇闻趣事”、“科学家品质”、“异想天开”、“探索苑”、“‘动手’实验园地”等 ,选材可以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史、报刊文摘的热点 ,也可以是学生的作品。1 …  相似文献   

14.
胡宏飞 《生物学通报》2001,36(11):36-37
初一《生物学》教材中 ,有许多课后“动动手”小实验。其特点是 :易于动手、便于参与 ,学生可在家单独完成 ,也可课后合作完成。因此 ,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 ,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思维的新天地。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 ,比较重视这些小实验 ,将它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来激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1 课后“动动手”小实验的使用1.1 验证类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理解 教师在讲课时 ,许多知识是死的 ,尤其是有关植物生长类的知识 ,更是如此。而实际上植物的生长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学生既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够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知识和能力三方面的关系,就成为生物教学中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之一。本学期,在领导和教研组的关心、帮助下,我在初一植物《叶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些尝试。认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是按照教材的顺序,首先交待光合作用的概念,之后按照教材的要求演示验证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最后再进一步讲述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等内容。通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深入学习研究,在“引导发现法”教学经验的启发下,看到过去的教学程序在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生物科学中的一些重大发现,一些规律和结论的得出都建立在广泛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在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生物科学的这一特点呢?我们研究后决定运用“引导发现法”。首先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进行探索,最后通过对  相似文献   

16.
邓民 《生物学通报》2009,44(10):48-49
图1所示的“检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是笔者设计并验证的第1次改进实验,发表于《生物学通报》2007年第8期“生物学实验改进二则”。本实验原理科学,方法简单,装置简便、牢固、经济,效果显著,非常适合教师、学生模仿制作。但此实验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义务教育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在植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点体会。亚激活内因,是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前提1.1提高学生对实验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对刚进人中学的初一学生,要进行实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具体做法:①进行科学史教育,如细胞、光合作用、青霉素、病毒等重大科学发现都依赖于实验观察;②介绍科学家的故事,如达尔文、李时珍、巴甫洛夫、童第周等是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的;③利用好名言警句,写成标语、条幅贴挂在实验室墙壁上。1.2激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师在…  相似文献   

18.
Gizmos虚拟仿真项目是世界知名的、面向中小学的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教育资源库。运用Gizmos对“光合作用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发现Gizmos具有探究性、游戏化、情境化的特点。建议重视和挖掘Gizmos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小学的自然课到初中的生物课都要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学生对此已有了基本的了解。 那么如何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本质的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 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通过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讲述光合作用反应过程之前,和学 生一起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去追踪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漫长历程,从而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上述的教 学实践,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和过程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幻灯片、电脑演示加以组合,以…  相似文献   

20.
郝雪 《生物学通报》2010,45(8):25-27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着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一核心理念。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让学生重温人类研究光合作用几百年历史中经典的科学研究过程,尝试让学生从科学家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增强学生通过分析生物学实验、科学史实或证据,得出合理推论的能力。同时还能感受到精妙的实验设计、科学的思维方法、先进的技术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