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奥扎格雷钠,对比分析等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Barthel指数(B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A2和PGI2含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89%、91.11%,优于对照组17.07%的基本治疗愈率和80.49%的总有效率(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患者NHSS评分明显下降,而BI评分明显升高(P<0.01或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③治疗后,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其中治疗组血小板凝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液粘稠度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④经过治疗,两组血浆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上升,TXA2/PGI2比值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脑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吡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奥扎格雷组(92例)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联合用药组(108例)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及随访1个月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奥扎格雷联合吡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ESS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且联合用药组在治疗后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奥扎格雷组(P0.05)。治疗后14 d,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76.8%,奥扎格雷组为60.9%,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奥扎格雷组;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奥扎格雷组(P0.05)。随访1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吡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96例患者随机分组,依达拉奉组给予单纯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联合组采用依达拉奉和长春西汀联合使用,疗程14天。结果:依达拉奉组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总有效率相当(67.39%vs.72.00%,p0.05)。进一步分析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显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38.00%vs.23.91%,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显示,依达拉奉和长春西汀联合治疗更有优势。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湘辉  胡萌  谭胜平  曾六旺 《生物磁学》2011,(15):2938-2941
目的:评价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奥扎格雷钠,对比分析等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Barthel指数(B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A2和PGI2含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89%、91.11%,优于对照组17.07%的基本治疗愈率和80.49%的总有效率(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患者NHSS评分明显下降,而BI评分明显升高(P〈0.01或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3)治疗后,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其中治疗组血小板凝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液粘稠度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④经过治疗,两组血浆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上升,TXA2/PGI2比值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脑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5,(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显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16例,显效率为69.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明显,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丽红  李晓东  于蓓  许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518-6520,6583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以及脑梗死面积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2周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其治疗痊愈以及显效例数为55例以及9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例以及8例(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梗死面积为7.21± 4.32c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32± 5.49 cm2.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伤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服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A途径抑制率、ADP受体抑制率均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提升血小板抑制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如抗血小板、脑保护、活血化瘀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 d。随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和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和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VEGF和N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依达拉奉单药治疗,可能与其明显提高血清血清VEGF、NO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法舒地尔应用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盐酸法舒地尔静脉滴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及NSE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而且能够改善NSE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1:1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其中联合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Barthel指数(BI)和血肿变化情况,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联合组疗效。结果:①联合组基本痊愈率为25.00%,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②治疗后21d,联合组患者NHSS评分下降和BI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或0.05),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患者血肿容积明显减小(P<0.01或0.05),其中联合组血肿容积减少程度和吸收速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血肿吸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使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及FIB的水平以及颈内动脉粥样狭窄程度的变化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及FIB水平均显著降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均好转(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HCY,CRP及FIB水平较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较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积的临床疗效,并能够降低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狭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CY,CR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MMPs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Ox-LDL,MMP-2及MMP-9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Ox-LDL,MMP-2及MMP-9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能够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另予尤瑞克林0.15 PNA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生理盐水100 mg静脉滴注,2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g+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IHSS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VEGF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VEGF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较低(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市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收录的358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依照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及脑梗塞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持续治疗3周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三周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96±2.4)分,对照组为(16.21±3.1)分,则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72.03%,则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2±1.3)周,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8±0.9)周。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在临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优势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银杏达莫对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白介素-6(IL-6)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治疗连续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血清Cys-C、IL-6、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IL-6以及NIHSS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ys-C、IL-6以及NIHSS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银杏达莫能够降低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ys-C,IL-6水平,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Edaravone is 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 used clinicall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assessed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daravone on cerebral function and morphology following TBI. Rats received TBI with a pneumatic controlled injury device. Edaravone (3 mg/kg) or physiological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following TBI. Numbers of 8-OHdG-, 4-HNE-, and ssDNA-positive cells around the damaged area after TB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edaravon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aline group (P < 0.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euronal cell number and improvement in cerebral dysfunction after TBI in the edaravon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aline group (P < 0.01). Edaravone administration following TBI inhibited free radical-induced neuronal degeneration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 around the damaged area. In summary, edaravone treatment improved cerebral dysfunction following TBI, suggesting its potential as an effective clinical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