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细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细胞形态、大小及存活至关重要;同时,肽聚糖是众多常用抗生素的作用靶点。在细菌的正常生长过程中,肽聚糖不断地合成和水解,为了保证细胞壁的完整性,肽聚糖生物合成过程必然受到严谨的时空调控。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研究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肽聚糖的从头合成和循环再利用过程,并重点阐述了肽聚糖合成关键酶——肽聚糖合酶及其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本文对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磷酸丙糖异构酶部分缺失突变株做对比,研究了渗透压对葡萄酒酵母发酵过程中甘油合成与挥发酸生成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渗透压对野生型葡萄酒酵母中存在的磷酸二羟丙酮(DHAP)与3-磷酸甘油醛(GA3P)平衡具有调节作用,能使平衡向磷酸二羟丙酮方向迁移以合成更多的甘油,而当磷酸丙糖异构酶部分缺失时渗透压对这一平衡基本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渗透压胁迫是降低生物法制备丁二酸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提高丁二酸生产菌株对高渗透压胁迫的耐受性能,本研究考察了外源引入全局调控蛋白IrrE提高大肠杆菌耐高渗透压胁迫性能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Na+胁迫下,重组菌生长和发酵性能明显提升。在5 L罐发酵中,重组菌最大细胞干重、糖耗和丁二酸产量比对照菌分别提高了15.6%、22%和23%,表明引入IrrE蛋白可提高菌株对高渗透压胁迫的耐受能力。进一步比较重组菌和对照菌胞内相容性物质海藻糖和甘油的浓度后发现,重组菌胞内海藻糖和甘油浓度明显提高,其最大积累量分别是对照菌的1.3和3.8倍,推测IrrE可通过增加胞内相容性物质的积累提高菌株对高渗透压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对细胞中麦角甾醇合成的调控是维持真菌细胞中甾醇含量的关键,文中综述了真菌中麦角甾醇合成的途径,并对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重点介绍。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是真菌中保守的甾醇合成调控因子,能够通过响应麦角甾醇含量的变化来调控甾醇合成基因的表达。但SREBP系统在不同真菌中发生了进化,在酵母亚门中,转录因子Upc2p替代了SREBP,成为了最主要的甾醇合成调控因子。此外,甾醇中间代谢物也被证明可以诱导麦角甾醇合成基因的表达,预示着真菌中存在更为精细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n-3系的PUFA,可以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α(PPARα)来控制氧化途径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而其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的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信息的转录因子与DNA的亲和力和转录因子的核内丰度。尤其是PUFA抑制了类固醇空单元结合蛋白-1(SREBP-1)的核内丰度和表达,降低了核因子Y(NF-Y)、Sp1和肝核因子-4(MNF-4)与DNA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高发的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和肿瘤对生活品质和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靶标至关重要.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是调控糖脂代谢的转录因子,显著影响肝脏糖酵解、脂质生成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首先阐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的结构、分类、基因定位、两步蛋白酶裂解反应及不同动物SREBPs同源性比较,然后叙述SREBPs的调控机理并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胆固醇稳态对细胞功能和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2,SREBP2)是维持胆固醇稳态的关键调控因子,是一种位于细胞内质网的胆固醇敏感调节器.SREBP2的表达和功能主要受三个水平的调控:(1)SREBF2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受胰岛素、葡萄糖双向调节的胰岛索分泌调控基因的载体。方法:1.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SD大鼠肝脏基因组DNA,用P1、P2为引物。PCR扩增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启动子(IGFBP-1);2.选用pUC118作为克隆载体,用分子克隆技术亚克隆三倍体葡萄糖反应元件(GLRE)3;3,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ICFBP-1启动子定向插入(GLRE)3的下游。结果:1.PCR扩增出420bp的目的DNA片断,与文献IGFBP-1 DNA大小一致;2.重组体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基因序列和文献报道的(GLRE)3及IGFBP-1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携胰岛素调控基因系统的载体pUC118(GLRE)3-IGFBP-1。为1型糖尿基因治疗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小RNA病毒蛋白翻译调控元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核生物的起始复合物并不是在起始AUG处形成 ,而是在mRNA的 5′末端形成 ,其识别信号就是 5′末端的帽子结构。小RNA病毒科成员RNA 5′末端没有帽子结构 ,而有一个病毒编码的小蛋白质与基因组共价相连。小RNA病毒的蛋白翻译起始于 5′非翻译区中的内部顺式调控元件 ,称为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FMDV)是该科病毒的典型代表 ,引起偶蹄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完整FMDV含有单链正股RNA、衣壳蛋白及少量装配过程中夹带的非结构蛋白和宿主细胞肌动蛋白 ,其基因组RNA全长约 8 5kb ,可直接作为信使RNA。对IRES的一、二级结构进行了比较 ,对IRES与翻译起始因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病毒毒力的影响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Chen L  Zhao YN  Dai JG  Wang ZL  Huang YF 《生理学报》2010,62(6):489-494
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的重点已从单胺递质调节机制转向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和抗抑郁治疗的长期作用机制。以脑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为交汇点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海马CREB的改变。明确海马CERB与抗抑郁治疗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基础和抗抑郁治疗的长期作用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海马CREB与抗抑郁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涉及CREB的结构和海马内的分布、海马CREB的上游信号通路与抗抑郁治疗、调节海马CREB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immunoreactivity to the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 were determined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and in peripheral tissues of the medicinal leech Hirudo. Western blots revealed several CREB-immunoreactive (CREB-IR) bands including one whose molecular weight (43–44 kDa) was similar to mammalian CREB. The 43–44 kDa CREB-like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nuclear extracts of the ventral nerve cord and was not observed following preincubation of the primary antiserum with the epitope sequence. CREB-like immunore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extracts from each of six regions of the leech CNS, and in extracts from leech body wall musculature, crop, intestine, jaw musculature, pharynx, and salivary tissues. Whole mounts of leech ganglia revealed specific CREB-IR in a restricted population of neuron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leech CNS. Apparent homologues to a pair of CREB-IR dorsolateral neurons were observed in most ganglia along the ventral nerve cord. Several CREB-IR neurons exhibited segmental specificity. A number of neurons stained with an antiserum to the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modulator (CREM). These neurons showed no overlap in location with CREB-IR neurons, and this staining was not eliminated with a preabsorption control. Possible roles for a CREB-like protein in the leech are discussed.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在神经元生成、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使得与CREB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成为较受关注的神经系统疾病干预的药物靶点.本文概述了CREB的基本构成、相关信号通路、其目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Li J  Li YH  Zhang XH  Zhu XJ  Ge YB  Yuan XR 《生理学报》2003,55(2):147-15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急性、慢性乙醇作用及戒断后大鼠伏核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腹腔注射乙醇后15min,伏核内磷酸化CREB(Phospho-CREB,p-CREB)蛋白明显增加,30min后达高峰,至1和6h后仍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慢性饮乙醇溶液显著降低大鼠伏核内P—CREB蛋白含量,在撤除乙醇后24、72h时,伏核内p—CREB蛋白含量仍明显较低,戒断后7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急性乙醇处理增加伏核内CREB磷酸化作用,而慢性乙醇作用则降低伏核内CREB磷酸化作用,这可能是乙醇依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