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云斑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爱华 《昆虫知识》1997,34(2):94-95
随着平原绿化的发展,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Hope)已成为江汉平原杨树的主要害虫,对我市发展杨树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构成了巨大威胁。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习性,指导防治工作,进行了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报道如下。l研究方法1.1空间分布型:1994年4月在湖北省石首市小河镇调查杨树(Ⅰ-63、Ⅰ-69、Ⅰ-72品种)人工林的云斑天牛幼虫。共设置10个样方,每样方160株标准树。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空间分布型,主要分析以下指标:扩散系数C大/王指数、负二项分布k值、Darid和Moors指标1。1.2抽样技术:选5块标准地,全…  相似文献   

2.
烟翅麦茎蜂幼虫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江  张杰 《昆虫知识》1997,34(3):162-163
烟翅麦茎蜂CephusfumipennisEversmann是我省中部地区小麦上的主要害虫,1994年全省发生8.7万多hm2,损失小麦1000多万kg。为了了解其幼虫田间分布型,采用正确取样方法和最适抽样数,以提高损失率和防治效果调查的准确性,1994年我们在定西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l调查方法在定西地区通渭县选麦茎蜂为害率不同的麦田3块,每块田连续取样49个样点,每样点查100株,记载幼虫数(死、活虫及天敌取食虫均计)。将调查资料列频次分布表,统计平均虫数和方差,用聚集度指标、方差与平均数的幂法则,平均数与平均拥剂度的回归式来测…  相似文献   

3.
刁朝强 《昆虫知识》1997,34(5):271-272
稻绿馆Nezaravirchla(L)是贵州省金沙县烤烟上的偶发性害虫,该虫刺吸烟株生长点以下4~5cm处幼嫩部分的汁液,造成单叶或整株幼嫩部蔫萎。笔者于1995年对该虫在烤烟上的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三研究方法在烤烟生长的团棵期至成熟期,选择9个田块,每块田连片调查20行×25株,记录单株上精绿蝽成虫数量,并在方格纸上标出。2结果与分析2.1空间分布型指数与聚集原因:调查9块烟田的精绿错成虫数量,计算各种分布型指数如表1。由表1看出,9块烟田精绿馆成虫的聚集度I均大于0,平均拥挤度m大于平均数m,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螟蛉为害叶分布型的假设检验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以样本资料获得空间分布型的统计推断,应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本文对水稻稻螟蛉为害叶空间分布的有关参数(Iwao模型中的α、β),聚集度指数(C、I_δ)分别进行假设检验,并与频次比较法的检验结果作了比较,从而为其分布型给出了具有统计性质的推断。在此同时,提出为害叶分布型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的若干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处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进程中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 χ2 拟合检验等 7项指标 ,对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大多数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演替进程中种群格局强度的变化和群落总体聚集程度的变化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相对应 ,较高的聚集程度是种群分布斑块化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反映 ,随着演替进展 ,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扩展 ,但种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下降 ,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降低。在 7种测定分布格局的指标中 ,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是无量纲的指标 ,其大小不受种群大小的影响 ,其变化可以较好地指示格局强度本身的变化 ,并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变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新疆新发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垂直分布、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数,探索田间易观察的危害症状和幼虫密度的关系,为田间取样和调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察布查尔县连续调查3个大棚同一品种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的番茄潜叶蛾的不同种群密度,利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回归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空间分布型、垂直分布和理论抽样数,分析危害叶片数、虫道长度和虫道数与幼虫密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计算并统计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的均值m、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负二项分布值K、平均拥挤度m~*、聚块指数m~*/m、扩散指数CA和种群聚集均数λ。番茄潜叶蛾卵主要集中在上部,占比43.9%~100%。幼虫主要集中在下部,占比53.3%~100%。番茄潜叶蛾幼虫数与虫道数、虫道长度或为害叶片数的比值随为害加剧呈动态变化。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1.9114+1.2055m (R~2=0.9703)和m~*=0.0536+1.4147m (R~2=0.9014)。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在D=0.1、0. 2和0. 3时,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118. 4/x+78. 9、n=279. 6/x+19.7、n=124.3/x+8.8,卵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404.8/x+159.3、n=101.2/x+39.8、n=45.0/x+17.7,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结论】在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番茄潜叶蛾幼虫为m=0.6头·株~(-1)以上,卵在达到密度最大值前,均呈聚集性分布。番茄潜叶蛾成虫偏好在幼嫩的叶片产卵,随植株被害加剧该偏好略有减弱。当番茄潜叶蛾幼虫的虫口密度为10和30头·株~(-1)时,建议分别取样50和30株;当卵量为10和30粒·株~(-1)时,分别取样50和45株。  相似文献   

7.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Poisson分布的x^2拟合检验及Morisita指数的F检验来研究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用负二项参数(K)、Green指数(GI)和Lloyd的平均拥挤度(m^*)与聚块性指标(PAI)来研究珙桐的聚集强度。同时利用上述指数研究取样尺度、海拔及克隆繁殖对珙桐种群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珙桐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具一定的聚集强度。取样尺度、海拔对其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株种群和分株种群的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在不同取样尺度和海拔下出现不同的变化。最后对珙桐种群格局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珙桐种群格局呈集群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其本身的繁殖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中华草蛉分布格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调查,研究了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中华草蛉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中华草蛉在棉株垂直各层上的数量间相关系数6 月分别为0 .5696 、0 .8620 ,7 月为0 .8300 、0 .9282 ,8 月为0 .9083 、0 .8201 ,除6 月龟纹瓢虫外,其余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垂直格局上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扩散系数和久野指数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8211 、0 .7791 ,皆达极显著水平;水平格局上棉铃虫卵和中华草蛉扩散系数和久野指数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7925 、0 .5228 ,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山东百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Poisson分布的x^2拟合检验及Morisita指数的F检验研究了山东百部(Stemona shandongensis)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用负二项参数(K)、Cassie指标(1/K)、Green指数(GI)和Lloyd的平均拥挤度(m^*)与聚块性指标(PAI)研究其聚集强度。同时利用上述指数研究了取样面积、苗龄对山东百部种群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总体上山东百部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种群聚集尺度多为8m^2;当年生植株种群聚集强度高于多年生种群;整个种群分布格局的演化趋向于高聚集强度的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中华通草蛉卵、幼虫和成虫在麦田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中华通草蛉卵、幼虫和成虫在麦田的分布型,均属聚集分布,分析提出适宜的取样调查方法,即双对象线或棋盘式10点,每点调查1m^2麦株。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9月,在天津市大港区官港森林公园对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等6种指数法分析测定,确定了该虫在林地中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扩散蔓延规律为聚集型扩散。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干的垂直分布主要区间在50~150 cm之间。对幼虫垂直分布与树干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其符合立方曲线,曲线方程为:Y=-5.142 9+17.943 7X+21.662 3X2-14.545X3;相关系数R2=0.915,P=0.013。  相似文献   

12.
四代棉铃虫卵、幼虫在棉株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燕涛  王东华 《昆虫知识》1998,35(5):286-287
1994~1996年,笔者结合棉铃虫的系统观察,调查了四代棉铃虫卵及低龄幼虫在棉株上的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其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1方法1994年选定2块长势较好的棉田,每块田定2个点计50株棉花,从四代棉铃虫产卵开始日起逐日系统调查棉株各部位卵量。另外每块田定两个点逐日系统观察低龄幼虫的分布位置,调查方法同卵。1995~1996年分别在一、二、三类棉田及不用药棉田定50株棉花,从四代棉铃虫开始产卵起逐日观察记载卵的分布位置。2结果分析2.1棉铃虫卵和幼虫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市棉铃虫卵在果枝垂直方向上,从上至下递减,主要集中在顶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不同聚块大小条件下,天敌对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空间上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聚集原因和聚集范围,为评价八点广翅蜡蝉的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空间聚集强度指数、种群聚集均数法和ρ指数法对安徽省合肥市白毫早茶园不同大小聚块条件下的八点广翅蜡蝉及其7种蜘蛛类天敌进行分析。【结果】八点广翅蜡蝉与其7种蜘蛛类天敌均方差峰值时的聚块样方数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八点广翅蜡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0.781 1)、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0.692 8)和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0.688 7)。在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1、2、4、8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分布格局时的扩散系数C不断增大,均匀和随机格局时扩散系数不断减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2、4、8时与K为1时之间的八点广翅蜡蝉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差异均不显著。八点广翅蜡蝉的种群聚集均数λ多数情况均大于2,其聚集是该虫本身原因引起的,天敌和八点广翅蜡蝉的种群聚集均数λ绝对值均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加,则种群聚集均数λ的绝对值不断增大。【结论】用八点广翅蜡蝉不同大小聚块的ρ指数判断个体群聚集时的最小范围是聚块中有4个基本样方。这为该虫抽样时确定样方大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创制桑树四倍体种质资源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秋水仙碱对桑树60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1.5万株诱导四倍体,经适宜的培育和有效的选择,育成571份四倍体种质。对部分四倍体种质进行了性状调查、产叶性能测定、叶质鉴定和杂交结实性试验等方面的评价。获得一批高产型、优质型、高产优质型及结实性高、配合力好等优异桑树四倍体种质。  相似文献   

15.
山西翅果油树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X2拟合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翅果油树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用相关分析比较了6个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分布格局呈随机型,其余22个优势种的分布格局皆为聚集型,这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有关,以及与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在判定物种分布格局的8种方法中,以方差/均值比率、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X2拟合检验联合运用效果较好,不仅生态学意义明确,而且结果具有严格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省南充市金城山3个不同海拔梯度(560m、653m、774m)上的淫羊藿分株种群特征以及用聚块性指标(m*/m)、聚集指数、Cassie指标、扩散系数和点格局分析法,分别对淫羊藿基株种群与海拔771m处箭叶淫羊藿基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海拔梯度560m处淫羊藿分株种群密度达到最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淫羊藿分株种群密度显著减小。不同海拔高度下,淫羊藿分钻种群根冠比在774m处最高。3种海拔梯度上,淫羊藿基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箭叶淫羊藿基株种群在尺度(t)0~0.01之间呈随机分布,在0.01~0.5之间呈集群分布。最后,结合保护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药用资源以及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研究草本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中的优越性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长白落叶松是东北东部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文研究了55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测定了样地内(30m×18m)所有天然更新幼苗的坐标、地径和苗高.在幼苗坐标点图的基础上,进行了23个取样尺度(离散尺度)下的相邻格子法的空间格局分析:采用Poisson分布、负二项分布和正二项分布拟合幼苗的离散分布,方差均值比、Morisita指数和最近邻体法确定了空间分布格局,C-指数、Green指数和负二项参数K值度量了它们的聚集强度.利用更新幼苗的坐标点图,采用地统计学中自々半方差分析方法和空间点格局方法(采用Ripley二次分析法)研究了尺度连续变化条件下更新幼苗空间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的变化并确定了其聚集规模,利用最近邻体法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更新幼苗的自然定植特点.结果表明:1)更新幼苗所有离散尺度下(样方面积从1m^2到18m^2)均呈聚集分布.连续尺度下,在0—10.5m的半径区间内呈聚集分布,在10.5—12.3m的半径区间内呈随机分布.2)离散尺度下(样方面积从1m^2到18m^2),聚集强度随尺度的增加而增加.连续尺度下,在0.10.5m的半径区间内,聚集强度随尺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半径(尺度)为4.2m处聚集强度最大.3)此次调查的样地范围内天然更新幼苗呈现聚集状态生长的平均最大聚集斑块(聚集规模)的半径为4.79m.4)天然更新幼苗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30-0.42m,更新幼苗生长在与母树相距2.99—3.26m之外的空间.5)相邻格子法(传统的样方方法)和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对格局的判别和格局强度的确定基本一致,但是空间点格局分析法能够反映出尺度连续变化条件下格局和格局强度的变化.它与最近邻体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等以种群分布的坐标点图为数据源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调查,研究了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中华草蛉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中华草蛉在棉株垂直各层上的数量间相关系数6月分别为0.5696、0.8620,7月为0.8300、0.9282,8月为0.9083、0.8201,除6月龟纹瓢虫外,其余皆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垂直格局上棉铃虫卵和龟纹瓢虫扩散系数和久野指数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1、0.7791,皆达极显着水平;水平格局上棉铃虫卵和中华草蛉扩散系数和久野指数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925、0.5228,分别达极显着和显着水平。  相似文献   

19.
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种-面积关系模型,计算出宁夏荒漠草原蝗虫群落最小调查面积;通过2×2联列表,用点相关系数和相关系数公式对蝗虫种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用模糊聚类法将调查蝗虫划分为4个类群;以6项聚集指标和新提出的混合度指数,对9种蝗虫种群及群落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排序归类。最后依据种群数量、混合度指数、分布型相似性提出群落格局的“主导分布型”新概念,认为宁夏束颈蝗种群分布型为宁夏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空间格局的“主导分布型”  相似文献   

20.
不同桑树基因型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印度 25 个不同农业气候条件下的桑树(Morus spp.)基因型的 14 个形态测量性状, 以研究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研究发现在 14 个性状中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25 个不同基因型的桑树被分为 10 个簇。实验结果表明 7 种基因型桑树 Baragura-2, Gorabandha-2, Kalimpong, Herbertpur, Kollegal, Resham majri-7 和 UP-14 的遗传资源是重要的。对不同基因型桑树性状的关联分析显示, 对桑树叶片长度、新鲜叶的总量、叶片面积和单个叶的重量这些性状的直接筛选将有助于提高桑树叶片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