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分子标记在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并重点论述几种常见分子标记技术如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等的基本原理、技术上的优缺点及其在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3.
4.
5.
实验兔是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在医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出现为实验兔系统发育、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等各个领域提供了更为简便、可靠的研究手段。但目前,国内实验兔遗传质量不稳定,遗传背景不明确,严重制约着实验兔的应用。本文对各种分子标记在兔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为实验兔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遗传多样性是甘薯品种遗传改良的基础。由于分子标记具有数量极大、不受环境及基因表达与否的限制、多为共显性、不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等优点,现已在甘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比较了RAPD、AFLP、SSR、ISSR和SRAP等几种基于PCR的分子标记方法,分别从遗传差异和亲缘聚类分析两方面,对它们在甘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表明ISSR是一种共显性、成本较低、重复性好、多态性较高且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分子标记,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甘薯遗传多样性、物种亲缘关系、系统分类和辅助育种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延胡索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12对引物,对19个居群360份延胡索样品进行了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1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位点227个,检测到4~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5.25个,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延胡索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Na=5.25,I=1.192 6,H=0.387 9),物种间遗传分化程度高(Fst=0.388 3),基因流较弱(Nm=0.393 8)。(2)UPGMA聚类分析和贝叶斯距离分析结果表明,19个居群明显聚为4大支;Mantle Test结果(r=0.326,P=0.01)表明,地理位置相近的种群亲缘关系更近。研究认为,延胡索的遗传结构是该物种自交为主的繁育系统、克隆生长、地理隔离以及居群间有限的基因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对该物种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 相似文献
8.
SRAP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综述了SRAP标记在植物种类遗传多样性国内近几年的应用进展,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同时,并讨论了一些SRAP标记在植物种类遗传多样性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阐述了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指纹图谱、单位点小卫星、单位点微卫星及随机扩增多态DNA等主要的DNA遗传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述了不同DNA标记的优缺点及其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由于能够反映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而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尚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轮虫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等位酶分析、DNA序列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重复DNA序列多态性,在轮虫研究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研究领域主要是轮虫群体遗传学、生物变异与多样性和系统发生与进化,被研究的轮虫种类主要集中在臂尾轮虫属、晶囊轮虫属和蛭态轮虫的一些种类。着重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轮虫遗传学和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热点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部分金莲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RAPD标记对来自不同产地的24份金莲花种质从分子水平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为综舍评价我国金莲花资源现状及植物资源的合理保护提供参考。结果显示,30条RAPD引物共扩增获得194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8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5.67%,金莲花总多样性指数为0.1460,居群内遗传多样性为0.0591,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2248;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将24份金莲花种质划分为3个大类,根据总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计算不同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6902,基因流估计平均值为0.2244。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金莲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教偏低,应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对不同金莲花资源进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三七栽培居群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ST-SSR标记分析比较6个文山三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以2个近缘种为对照进行聚类分析。17对人参属EST-SSR引物在8个居群中共检测到205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6个三七栽培居群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729,Ne i′s基因多样性为0.1568,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466,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350。研究显示三七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彼此间具较高的基因交流,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低,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另外,遗传相似度和聚类分析显示,三七及其近缘种被划分为3个大类群,6个三七栽培居群被分为3个小类群,三七与珠子参有较近的遗传关系,而与屏边三七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4.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validate the pedigree record of Chinese Guanzhong horse, 67 individuals were genotyped with eigh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our study, the mean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were 0.51 and 0.66, respectively. The mean observed number of alleles for the Guanzhong horse was 3.88. Nonetheless, the total value of FST multiloci clearly indicates that about 0.5% of overall genetic variation is due to line founder differences, while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maining 99.5%. In addition, the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result showed that five loci (HTG7, HMS7, HMS2, AHT4, and HMS6) were highly polymorphic (PIC?>?0.5) and three loci (HMS3, HTG6, and COR071) were moderate polymorphic (PIC?>?0.25). Genetic distances and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67 Guanzhong horse wa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pedigree recorded. Our results not only evaluat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Guanzhong horse, but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eigh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might be used as subservient markers for parentage verification and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in the Guanzhong horse.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麦120对Xgwm引物,对96个谷子种质资源材料进行DNA多态性分析,有5对Xgwm引物在谷子上表现多态性,达4.2%,说明小麦部分基因型核苷酸序列与谷子类同。在96个材料中,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6063-0.8672范围,平均0.7324。5对引物共有的多态性带34条,平均每个引物6.6条,片段长度156-390bp之间。从每个省的材料看,PIC值最高是陕西0.8209,最低是西藏0.572,山东、河北、河南、山西、辽宁、吉林等省介于二者之间。利用NTSYS-pc2.1软件聚类分析,除了13个材料相似系数过小,83个材料共分5个组群,第一组群又划分了5个亚组群,从分组结果看,每组除与地域有关,还与品种的熟期、上籽好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用4对SRAP分子标记引物对西藏11个牦牛类群和四川麦洼牦牛的DNA进行扩增,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关系。结果表明,在335头牦牛中,共得到29个基因位点,其中有19个多态位点,多态率占65.52%。12个牦牛群体间的Nei’s遗传多样性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48 2和0.073 4,遗传相似系数在0.781 1-0.989 1。巴青牦牛和康布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其他类群高,分别为0.095 5和0.090 0;桑日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为0.008 5。这些结果表明,12个牦牛类群的SRAP遗传多样性较低。根据Nei’s遗传距离,利用UPGMAM构建聚类关系图结果显示,嘉黎牦牛、帕里牦牛、类乌齐牦牛、桑桑牦牛、康布牦牛、巴青牦牛、丁青牦牛、斯布牦牛和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然后依次才与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和江达牦牛相聚在一起,显示在SRAP分子遗传标记所反映的牦牛基因组的遗传结构中,江达牦牛、工布江达牦牛和桑日牦牛与其他牦牛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牦牛的这种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也不一致,说明这12个牦牛的起源、演化关系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51个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品种的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春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春兰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采用AFLP技术对51个春兰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经筛选得到了8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315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17条,平均1对引物扩增条带164条,多态性带152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2.5%,表明春兰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49个品种含有特有带。51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01~0.716,聚类分析表明,51个春兰品种共分为5个类群,来自同一地区的品种并没有聚在一起,表明春兰品种的遗传背景混乱。AFLP分子标记技术能有效地分析春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Z:ZCLA长爪沙鼠原种群普通级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用本实验室自行建立的长爪沙鼠19个生化基因位点的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技术并结合基本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了普通级Z:ZCLA长爪沙鼠100个家系的遗传多态性。结果Z:ZCLA长爪沙鼠在Es-1、Car-2、Hbb、Gpi-1、Cs-1、Ce-2I、dh-l、Mod-1呈单态,在Es-2、Es-3、Es-4、Es-6、Es-8、Es-9、Es-10、pd-1、gm-1、Trf、Akp-1个位点上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从2~4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3.0,平均杂合度0.512,平均多态信息量0.455。结论提示目前本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