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995年以来作者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开展了第三纪哺乳动物地层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该区乌伦古河组地层同时 (叶捷等 ,2 0 0 1a ,b) ,为搞清乌伦古河组的区域分布 ,我们在 1 999年和 2 0 0 1年先后两次前往布尔津地区考察了那里的“乌伦古河组”。在布尔津县城西北 1 4km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片新生代露头 ,长期被视为乌伦古河组 ,因而时代也被定为始新世至渐新世 ,但一直没有确凿的化石依据。 1 999年我们首次在该套地层中采集到哺乳动物化石 ( 990 2 7地点 ) ,2 0 0 1年再次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采集到化石并实测了地层剖面。布尔津的该乌伦古河组地层可大致分为两段 ,下段为富含铁质的砂岩与泥岩互层 ,上段为浅灰绿色砂岩与杂色泥岩互层 ,整套地层的风化表面呈黄棕色。在乌伦古河组建组的乌伦古河流域 ,乌伦古河组则由一套浅灰绿色砂岩与棕灰色含砂泥岩构成 ,整套地层风化表面呈灰白色 (叶捷等 ,2 0 0 1a)。两个地区的乌伦古河组的岩性显然是不同的。野外追索证明 ,这两个地区的两套不同岩性的地层是两个不同沉积盆地的堆积物 ,这两个盆地在乌伦古湖附近 (E87°1 2′)被一由古生代地层构成的山岭隔开。作为地质体 ,这两套地层间没有联系 ,不应当归为同一岩石地层单位。因此 ,布尔津  相似文献   

2.
<正> 巨犀是欧亚大陆第三纪体型庞大的奇蹄类,我国巨犀化石丰富,分布比较广,内蒙、新疆、宁夏、甘肃、云南均有发现。1984年初夏,内蒙古非金属矿地质队地质科关政和同志寄来牙齿化石数块,经修理除得较完整的大牙齿一枚外,还有一些碎块无法拼接。化石采自内蒙伊盟鄂托克旗硅矿矿区,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06°50′30″,北纬39°12′14″;该地位于黄河东侧,西北距包兰线石咀山车站7公里。  相似文献   

3.
新疆布尔津盆地晚始新世一早渐新世岩石及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尔津盆地中的第三纪地层过去被称为“乌伦古河组”。该套地层的岩性组合独特 ,不同于乌伦古河流域该组命名剖面的乌伦古河组。依据布尔津县城西北 2 0km处的额尔齐斯河北岸出露的地层剖面 ,建立两个岩石地层单位 :下部额尔齐斯河组和上部克孜勒托尕依组。额尔齐斯河组为一套富含铁质的色彩鲜艳的碎屑堆积 ,克孜勒托尕依组是一套浅黄绿色砂岩夹杂色泥岩地层。克孜勒托尕依村附近的建组剖面为一连续沉积剖面 ,含有 3个确切的哺乳动物化石层位、5个化石地点。最下部化石层含有典型的始新世Ergilian期哺乳动物 ,其余两个层位的化石均属早渐新世Shandgolian期哺乳动物。因此 ,该剖面为一Ergilian Shandgolian(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过渡时期的地层剖面 ,是进一步研究该过渡期哺乳动物群替代及Ergilian/Shandgolian地层界线的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在兰州盆地渐新统韩家井组底部的黄砂层中新发现的巨犀化石:黄河巨犀(Paraceratherium huangheense sp.nov.)(新种),该化石产出层位的古地磁年龄为距今31.5Ma。新种主要特征为:P2之前无齿槽痕迹,一对下门齿粗壮,互相靠近,向前平伸且略微上翘,下颏孔位于p3之下,水平支下缘平直,p2前的齿隙部分向上隆起,下颌角圆钝,上升支后缘斜向后上方,齿式:?·?·3·3/1·0·3·3。除个体较大、下颌后缘有所不同之外,其下颌的总体特征与巴基斯坦的Paraceratherium bugtiense最为接近,显示两者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新标本的发现为确定经典的Dera Bugti地点产大巨犀化石层位的年代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青藏高原的隆升讨论提供了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童永生  齐陶等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0,28(1):59-70,001,T002
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订正了乌伦古河北岸的地层时代:乌伦古河组为晚白垩世,索索泉组为晚渐新世,哈拉玛盖组为中中新世。在三个泉地区恢复使用了依希白拉组,时代为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6.
“蓝田人”年代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闻名的“蓝田人”的时代,过去根据地层、古生物、地貌以及化石本身形态特征,一般估计为前五十万年左右。 1976年我们用古地磁方法对含“蓝田人”化石地层的年代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陈家窝猿人下颌骨化石的年代为前65万年左右。公王岭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年代在前75—80万年之间。正极性期的极位置在北纬76°24′,东经39°42′。信任角a为7°36′。负极性相的极位置在北纬84°18′,西经49°30′。信任角a为14°。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流域建立了一个新近纪岩石地层单位:顶山盐池组。该组平行不整合于哈拉玛盖组之上,是一套以红色泥质粉砂岩为主体的细碎屑岩堆积,厚约50 m,含有上下两个化石带。上化石带时代为中新世晚期或上新世;下化石带为中中新世中晚期,与通古尔期默尔根小哺乳动物群大体相当。根据岩性和化石组合,推测顶山盐池组含有风成沉积物,或主要为风成堆积。其下部地层与流域中可可买登组为同期异相沉积。通过下伏的哈拉玛盖组,顶山盐池组可以和附近地区的铁尔斯哈巴合剖面衔接,构成乌伦古河流域一个从晚渐新世到中新世晚期或上新世大体连续的地层序列。这个序列有可能包含了塔本布鲁克期至保德期的沉积物和动物群。我们将这个序列与中国以及欧洲的相同时段生物年代序列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并讨论了有关的生物年代和年代地层问题。以哈拉玛盖动物群为代表的中中新世动物群的繁盛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和中中新世全球气候最佳期的温暖气候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西单发现旧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4月21日,北京市中银大厦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地层中有哺乳动物化石。根据这个线索,本文作者李超荣等随即到工地考察,初步鉴定其为象的牙齿及一些骨骼。同日,郑绍华也到工地调查,把象化石鉴定为古菱齿象。另外,本文作者从地层中采集了几块砾石和断块,清洗后发现其中有一件是石核。中银大厦旧石器地点位于北京市区复兴门内大街与西单北大街交汇处,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16°23′4″,北纬39°55′26″。该地点的地层剖面简述如下:1)人工堆积层。上部为杂色碎石填土,下部为杂色渣土。厚7.5m。2)褐色粉砂质粘土层。含云母和氧化铁。厚2.5m。3)…  相似文献   

9.
四川梅花鹿的分布、数量及栖息环境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2年 7月至 1 999年 8月野外调查发现 ,四川梅花鹿现残存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岷山山系北段 3块相互完全隔离的区域。铁布分布区 (E1 0 2°46′~ 1 0 3°1 4′、 N33°58′~ 34°1 6′)属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和占哇乡、降扎乡 ,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电尕乡 ,面积 860 km2 ,有鹿 630~ 650只 ;巴西分布区 (E1 0 3°0 8′~ 1 0 3°35′、 N33°33′~ 33°46′)属若尔盖县巴西乡、求吉乡、阿西茸乡、包座乡和九寨沟县的大录乡 ,面积 60 3km2 ,有鹿 1 30~ 1 50只 ;白河分布区 (E1 0 3°59′~ 1 0 4°1 0′、N33°0 5′~ 33°2 0′)属四川省九寨沟县白河自然保护区和农康乡、白河乡、罗依乡、马家乡 ,面积 390 km2 ,有鹿 30~ 45只。高原与高山峡谷的过渡地貌、山地温带气候、森林与灌丛草甸相互镶合的植被 ,加之地域偏僻、人烟稀少 ,当地藏族群众视其为神鹿 ,使上述 3个区域成为四川梅花鹿最后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缘地区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地方。在那浩渺的大沙漠的北边,沿着乌伦古河的两侧,为了寻找地下的宝藏,正在展开多学科的野外考察。极目四望,是那绵延不断、色泽不一的地层露头。在这片异常荒凉的戈壁滩上,古脊椎动物的研究者却能感到来自地下的“无限生机”。我们是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一支古脊椎动物考察队。1982年我们野外考察的地区主要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缘中部,在乌伦古河的南北两侧。我们所发现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很丰富的。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这些动物的面貌、它们的演变及其地理分布的某种规律。作为动物迁徙的重要地区,这里的发现必将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1.
<正>1962年在我国广东南雄盆地首次发现了阶齿兽类化石(周明镇等,1973;郑家坚等, 1973),随后在安徽潜山、湖南茶陵、陕西石门、江西大余等地的中古新世地层中相继发现该类动物的化石材料,尤其是在广东南雄、江西大余和湖南茶陵三个地点,有大量的阶齿兽类化石产出。阶齿兽类在中古新世时在亚洲南部是广泛分布的。本文记述的阶齿兽材料是2003年在江西池江盆地发掘到的,此标本与已知的阶齿兽属中各种均有明显差别, 故建立一新种——丁氏阶齿兽(Bemalambda dingae sp.nov.)。  相似文献   

12.
13.
Two new species of Epigonus are described from the South Pacific. Epigonus chilensis is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five specimens (166.3–208.3?mm standard length) collected from off Chile. It closely resembles Epigonus?lenimen (Whitley 1935), but differs in the presence of a minute tubercle on symphysis of lower jaw, body depth, orbital diameter, and lower-jaw length. Epigonus machaera is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eight specimens (157.2–174.3?mm standard length) collected from the Chatham Rise, east of New Zealand. It closely resembles Epigonus?robustus (Barnard 1927), but differs in the shapes of tongue and two nub-like structures on symphysis of lower jaw and second dorsal-fin spine length. Besides the two new species, 14 species of the genus are characterized by having a pungent opercular spine, more than 40 pored lateral-line scales to end of hypural, and dorsal-fin rays VII-I, 8–10. These species belong to the Epigonus constanciae group, defined in this study. A key to the species in the group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4.
贵州斑大叶蝉属三新种(同翅目:大叶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述斑大叶蝉属Anatkina Yorng3新种,即蓝斑大叶蝉A.livimacula sp.nov.;红翅政大叶蝉A.rubipennis sp.nov.;双条斑大叶蝉A.bistri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农学院。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早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众古仓鼠类化石。材料采集于索索泉组的两个地点,古地磁年龄介于21.9~21.16Ma之间。这是迄今为止中亚和东亚地区众古仓鼠的最早记录。材料可以归入两个种:苏氏众古仓鼠(新种)Democricetodon sui sp.nov.和众古仓鼠未定种Democricetodon?sp.,该未定种材料很少,不足以准确分类。与早中新世其他仓鼠的比较及对稀古仓鼠Spanocricetodon模式种的重新观察表明,苏氏众古仓鼠是中亚地区谢家期的指示性化石,李传夔(1977)所定义的稀古仓鼠为一个有效属,与Democricetodon和Primus属有明显区别;以前归入稀古仓鼠的某些种类应归入其他属。苏氏众古仓鼠与同一地区晚渐新世的Eucricetodon aff.E.caducus形态明显不同,表明它可能不是起源于该地区的古近纪仓鼠,而是迁移至中亚的外来种。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发现脊齿獏科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脊齿獏科(Lophialetidae)为 Radinsky 氏1965年所建立的一个科。目前,被归入这一科的有脊齿獏(Lophialetes)、施氏獏(Schlosseria)以及短齿獏(Breviodon)。此外,还有一红山獏属(Rhodopagus)也被暂时归入这个科内。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痂蝗属2新种,伪透翅痂蝗Bryodema pseudohyalinala sp.nov.及康马痂蝗Bryodema kangmarensis sp.nov.。附有中国痂蝗属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采自西藏拉萨河地区拟无声蝗属1新种,直缘拟无声蝗 Pseudoasonus orthomarginis sp. nov.。新种近似于白玉拟无声蝗Pseudoasonus baiyueusis Zheng,1990。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1.75倍;2)前翅顶端尖锐;3)雌性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宽为长的2.5倍;4)前胸背板后横沟不切断中侧隆线。附有拟无声蝗属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2020年5月23日在湖南省通道县万佛山镇(26° 11′47″N,109°56′21″E,海拔924 m)采集到4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雷山琴蛙(Nidirana leishanensis)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构建的琴蛙属(Nidirana)部分物种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的琴蛙标本与雷...  相似文献   

20.
记述采自中国山东省网翅蝗科异爪蝗属Euchorthippus Tarbinsky,1926 1新种,山东异爪蝗 Euchorthippus shandongensis sp. nov.。新种同素色异爪蝗 Euchorthippus unicolor(Ikonnikov,1913)近似,其区别特征为:头侧窝较长,长为宽的3.2倍;颜面隆起明显,具纵沟,中眼之下缩狭,往下明显宽大; 雄性前翅较长,明显超过肛上板基部;雄性下生殖板较短,侧面观长为宽的1.5倍; 阳茎基背片弓形深,两侧下端具尖突。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