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七总皂苷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的必经途径。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中对三七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近几年三七皂苷在保护肝细胞、抑制肝星形细胞活化、促进肝星形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促使其降解等方面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同时也阐述了三七总皂苷在抗肝纤维化中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的病理是可逆的,只要在肝纤维化阶段进行合理治疗,完全可以达到逆转肝纤维化进程,进而缓解乃至治愈肝纤维化的目的。因此,能否终止肝纤维化的进展甚或逆转至正常,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的关键。目前,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具有潜在的优势,疗效优于西医,其实验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余家宽白萍(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传染科,241001)(安徽省当涂县人民医院)干扰素具有多种生物作用,不仅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对某些细胞有抑制作用,许多实验表明干扰素一定程度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本文应用干扰素抗...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Iiver fibrosis)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LF的致病因子包括病毒、酒精、药物等,其中乙肝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普遍的肝病之一,因此开发抗肝纤维化药物将有利于我国肝病的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了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防治肝纤维化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效果。研究发现,虽然活血化瘀类中药有效组分结构相似性不高,但是理化性质比较相似。与实验阶段药物和中药数据库中全部活性成分相比,活血化瘀类中药有效组分的化学空间分布更接近已知药物,约90%的有效组分符合Lipinski五规则。基于靶点蛋白作用通路的研究发现,活血化瘀中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纤维化相关蛋白,并且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于多条生物路径,直接抑制TNF或间接调控NF-kappaB是其中典型的两条途径。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筛选抗肝纤维化作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是一种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由于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已经严重地威胁着全球人的健康。虽然LF可以逆转,但更多会发生恶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已经可以从多方面被阐述。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LF发展的中心和关键,而其他细胞也成为影响纤维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们以细胞因子为联系,并大量分泌首要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来刺激HSCs的激活和增殖。最终,它们共同导致胶原的沉积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结构的紊乱。而这其中,长链非编码RNA也积极参与了对纤维化过程的影响。本综述将从细胞、细胞因子、ECM以及基因等方面对LF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探讨,从而有助于我们明确LF的发病机制,并为研发LF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丁香苷抗炎镇痛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丁香苷抗炎镇痛作用及部分机制。以阿司匹林作阳性对照药,观察丁香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的抗炎作用;对小鼠热板试验、醋酸扭体试验的镇痛作用;同时测定角叉菜胶致大鼠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MDA和血清中的NO、SOD,初步探讨丁香苷抗炎镇痛的部分机制。结果表明,丁香苷对急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炎足炎性渗出物中PGE2、MDA和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血清中SOD的活性。因此,丁香苷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NO等炎症介质生成、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是肝脏抵御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其独特的窗孔结构及功能特性决定它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LSECs主要通过介导肝脏炎症反应、肝窦毛细血管化、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引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生成与降解失衡等途径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靶向LSECs对治疗肝纤维化极具潜力,阐述清楚二者调控关系,将为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丹参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鉴定为,4、5、4’、5’-四羟基1、2双苯醚(1),原二茶醛(2),原二茶酸(3),异阿魏酸(4),咖啡酸(5),丹参甲素(6),丹酚酸D(7),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丹参中分得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鳖甲抗肝纤维化活性物质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日立L88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提取部位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有效部位中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1.32%,水解氨基酸质量分数为58.0%。  相似文献   

11.
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3 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对106例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就诊顺序1∶1等分为自拟健脾化湿汤方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病例53例.两组患者在强调戒酒,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对照组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用药疗程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T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评价新型中药栓塞剂介入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方法:检测并分析新型中药栓塞剂介入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动物实验研究资料。结果:1.无菌检查:根据中国药典2(105版的灭菌检查方法,对经灭菌的样品进行厌氧菌、需氧菌检查,无上述菌落。2.热源检查: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热源;险查方法,进行栓塞剂热源检查,结果表明无热源反应发生。3.溶血实验:溶血实验表明,栓塞剂在37℃保温24h后无溶血现象(红细胞全部下沉,上层液无色澄明)。4.栓塞剂使用后,动物无剧烈不良反应,无发音困难。术后5—7d开始脱毛、少叫、懒动、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进食减少、体重减轻,呈甲状腺功能减低表现。5.血清B、T4、TSH及血钙水平均与实验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我们研究的新型复方中药捡塞剂不但具有良好的栓塞效果同时具有抗炎、止血、痛等治疗作用,总之,复方中药栓塞剂有望成为介入治疗甲亢并能被普遍接受的新型固态栓塞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现状及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中药指纹图谱的分析测试方法、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指纹图谱的分析和应用几个方面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On April 17-18th 2013,the 4th meeting of the Mérieux Chinese Research Network was held in Wuhan,an event organized by Institut Mérieux,together with the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uang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治疗手段与不断升高的发病率呈不相吻合的趋势。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占重要一席之地。作者认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优势点在于:1)临床运用广泛且具疗效;2)中药多途径的治疗效应与疾病的复杂机理相对应;3)抑制炎症、保肝降酶效应显著。并在如何开展临床研究;从调节肠道菌群、抗肝纤维化、以及中药组分复方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对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并就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指标,并就治疗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92 % vs. 81.63 %,P<0.05);(2)治疗前两组IgA、IgG、IgM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UAER、Alb、BUN及Scr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4)研究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膜性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肝肾功能,同时还能够降低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药炮制、复方制剂研究和中药质量保证体系三方面评述近几年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尽管目前临床对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但西药抗病毒药存在副作用大,易引起耐药性等缺点,限制了治疗的效果。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则具有独特的思路,根据甲型H1N1流感不同进展阶段的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辨证论治\",不仅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而且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有独特的功效。我们总结了近来学者们对中医成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将甲型H1N1流感分为轻、中、重三种,并分别根据症状与中医证型相匹配,梳理了临床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成药的适应证型与作用机制。因此,在西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根据疾病进展不同阶段的中医的证型,选用不同的中医方药,可有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98例,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缓解、KP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患者近期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部分缓解的例数(百分比)及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的例数(百分比)要明显多余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例(百分比)及总的缓解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癌疼痛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