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根据有关细胞学和形态学资料.不同意Schlarbaum等以红杉没有水杉的具长着丝点区域的标记染色体来否定水杉(属)是红杉的亲本,同时认为,他们提出某种杉木属植物为红杉提供了染色体组而是它的亲本的意见难以成立,从而支持Stebbins的假设,水杉(属)可能是北美红杉的一个亲本。而且,它或许还是一个父本。 相似文献
3.
从形态学看北美红杉的亲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形态性状的比较研究认为AAAABB的同源异源多倍体红杉可能由亲本水杉(属)和巨杉(属)杂交起源,它们分别为红杉提供了染色体组AA和染色体组B。这与根据核型等资料的分析结果相吻合。但跟Stebbins认为红杉除水杉(属)以外的另一个亲本已经灭绝并没有留下近缘的推论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4.
从核型看北美红杉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同源异源自然六倍体北美红杉的AA和B染色体组的组型,它们属Stebbins的“1A”和“1B”,经与杉科各属植物的核型比较后发现分别与相同类型的水杉和巨杉最为接近,因而认为水杉属和巨杉属的某个古代种可能是北美红杉的二个杂交亲本,水杉和巨杉则或许是它们的后裔或近缘。本研究支持Stebbins认为水杉属的某个古代种是红杉的一个祖先而水杉是它的直接后裔的假设,但与他认为另一个祖先已经灭绝并没有留下近缘的推测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5.
北美红杉起源的时间和地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笔者认为的北美红杉的亲本可能是分别以水杉、巨杉为直接后裔或留下近缘的水杉属和巨杉属的二个古代种及Florin的古植物学资料,本文推测北美红杉这个AAAABB同源异源多倍体(autoallopolyploid)杂交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有三种可能:(1)中新世的美国西部(以俄勒冈州及其附近为中心);(2)古新世的格陵兰岛西海岸;(3)晚白垩纪的美国中西部(包括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其中第一个推测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6.
7.
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林驰名全世界,通常这种树木能长到100多米高,寿命可长达200多年。而常被用作圣诞树和重要的木材资源花旗松(Pseudotsugamenziesii),也同样对加利福尼亚的环境和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述两种树木每年给美国带来将近十亿美元的经济收益。然而就在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在加利福尼亚南部两个地区生长的北美红杉和花旗松,迅速地被一种名为“突发橡树综合症” 相似文献
8.
依据自然要素(地貌和土地适宜性)和人为要素(人类活动强度),对沈阳市域进行了景观功能区划.结果表明:沈阳市可分为经济文化支持区、生态协调区(南部低平原协调亚区和北部高平原协调亚区)、生态支持区(东部生态支持亚区、西部保护型生态支持亚区)和生态屏障区.经济文化支持区需强化其文化经济的辐射功能,同时维持和保护现有的自然及人工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支持区需大力发展对自然破坏程度小、无污染的产业,以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协调区是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对其他生态功能区起到平衡、稳定的作用,应控制该区建设用地,保持现有的自然和近自然系统,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强化自然系统间的功能联系;生态屏障区需重视自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做到保护和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9.
水杉属和红杉属化石叶表皮鉴定参照系的特殊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杉科植物的许多属种在小枝的形态和叶片排列上相似,而杉科植物的化石标本多保存为枝叶形式。表皮的特征作为压型化石枝叶标本细胞信息的重要来源,甚至是惟一来源。一直作为杉科植物化石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水杉和北美红杉分别是水杉属和红杉属植物化石的惟一现存最近亲缘种,以往关于北美红杉的气孔分布和排列等方面的报道存在分歧,根据作者的研究,北美红杉的表皮特征变异幅度非常广。水杉的气孔分布也与以往报道有差异。利用表皮的特征鉴定杉科植物化石时;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角质层的完整程度和观察数量等均可以影响植物表皮特征的正确获取。 相似文献
10.
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对太白山不同生境出现的 5种太白红杉种群的高度、径级和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生境的太白红杉种群 ,生长发育明显不同。但经年龄拟合和方差分析证明 ,该地区不同太白红杉种群在演替上应属同时发生 (P<0 .0 5 )。 (2 )不同太白红杉各种群在高度和胸径上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生长于中海拔地域的太白红杉种群平均高和胸径显著高于低海拔和森林线地带的种群 ;随着海拔升高 ,种群生物量结构中根系所占比例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主干和枝叶呈现低→高→低的趋势。(3)对种群表现结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 10个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 ,乔木层郁闭度、土壤厚度、土壤p H、土壤含水率、年平均降雨量、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结构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4)对太白红杉种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 ,低海拔地区的群落应适当间伐乔木层非目的树种 ,中高海拔地区应以保护原有生境为主 ,适当间伐灌木层树种 ,为太白红杉更新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应用过夜地粪便来估计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群大小和组成的一种方法。该物种以单雄多雌单元和全雄组的形式在树上过夜。粪粒根据其大小可分为3种类型成年雄性的(最大)、成年雌性的(中等大小)和未成年个体的(最小)。2000—2001年,搜集了滇西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南任村(99°04′E,28°34′N)附近黑白仰鼻猴群每个季节2个过夜地的粪粒。根据2001年11月猴群通过开阔地的数据来确定猴群组成。每个季节,由于单雄多雌单元的成年个体数与其粪粒数正相关,所以二者回归直线的斜率可以看作是每个个体每晚的平均排便量。由于该物种的栖息地主要为高山峡谷,而且能见度较低,因此,利用过夜地粪便比以前通过猴群活动痕迹来估计猴群大小和组成相对准确、可靠。从估计成年雌性个体数的角度看,利用粪粒来估计种群大约有9·4%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可能原因有杂草和灌丛对粪粒准确计数的影响、个体排粪率的差异以及成年雄性最小粪粒与成年雌性最大粪粒的混淆等。该方法适应于栖息地和主要食物与本文研究种群相似的其他种群。 相似文献
12.
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摸清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变节变动规律,探讨其种群数量预测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逐月捕获率,用捕获率为预测指标,建立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对1996-2008年贵州省大方县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种群数量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高山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大方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32%。10a平均捕获率为(2.58±1.27)%,全年种群数量变动曲线呈单峰型,各年度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基本相似,一年内种群数量在6月份出现1个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达(4.63±3.03)%。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历年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变动幅度及发生危害情况,结合当地鼠害防治指标,制定了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分级标准。分析1996-2008年高山姬鼠数量高峰期前各月捕获率、种群繁殖参数(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与数量高峰期6月种群密度的关系后发现,4月份种群数量基数与6月份种群密度之间相关极显著,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应用4月份种群数量基数(X)预测数量高峰期6月份种群密度(Y)的短期预测预报模型:Y=1.7558X+0.1442,可提前2个月预测当年数量峰种群密度和发生程度,经回测验证,数值和数量级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数值预测和数量级预测平均吻合率为92.84%、100.00%,结果比较准确,故该预测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应用过夜地粪便来估计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群大小和组成的一种方法。该物种以单雄多雌单元和全雄组的形式在树上过夜。粪粒根据其大小可分为3种类型:成年雄性的(最大)、成年雌性的(中等大小)和未成年个体的(最小)。2000—2001年,搜集了滇西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南任村(99°04′E, 28°34′N)附近黑白仰鼻猴群每个季节2个过夜地的粪粒。根据2001年11月猴群通过开阔地的数据来确定猴群组成。每个季节,由于单雄多雌单元的成年个体数与其粪粒数正相关,所以二者回归直线的斜率可以看作是每个个体每晚的平均排便量。由于该物种的栖息地主要为高山峡谷,而且能见度较低,因此,利用过夜地粪便比以前通过猴群活动痕迹来估计猴群大小和组成相对准确、可靠。从估计成年雌性个体数的角度看,利用粪粒来估计种群大约有9.4%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可能原因有杂草和灌丛对粪粒准确计数的影响、个体排粪率的差异以及成年雄性最小粪粒与成年雌性最大粪粒的混淆等。该方法适应于栖息地和主要食物与本文研究种群相似的其他种群。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黑线仓鼠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鼠类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的基础内容。种群年龄组成的变化,直接关系到鼠类数量的波动。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是北京地区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为探讨该鼠种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控制其危害,研究其种群年龄组成及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半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采用株高、冠幅、体积大小级代替年龄结构,分析了典型灌木种群的生长状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半固定沙丘共调查到23种植物,出现最多的是藜科,6属8种,其次是菊科,5属6种,该沙漠植被组成数目少,群落结构简单.白梭梭主要分布在丘顶,为稳定增长型种群,而梭梭数量少.油蒿是当地工程建设后进行植被恢复而引入的物种,主要分布在迎风坡和丘顶,为增长型年龄结构,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已经影响到原有的物种组成.白皮沙拐枣和蛇麻黄幼苗缺失,幼龄个体少,形成衰退型年龄结构,且白皮沙拐枣的空间分布区域与油蒿重合,未来可能被油蒿替代. 相似文献
16.
种群和群落特征分析是揭示物种濒危处境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庙台槭(Acermiaotaiense)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然而,由于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资源状况和群落特征不清楚,严重制约该物种的保护成效。该研究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种群及其所在的群落开展调查,揭示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通过分析庙台槭种群的径级结构,绘制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并分析种群动态变化指数,揭示庙台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1)群落内共有木本植物33种,隶属于15科20属,群落内优势种为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千金榆(Carpinuscordata)、金钱槭(Dipteroniasinensis)和华榛(Coryluschinensis);(2)庙台槭的相对优势度为2.23%,非群落内优势种;(3)神农架庙台槭分布范围十分狭窄(面积约1.7hm2),种群规模小(79株);(4)庙台槭种群内幼龄个体占比较高(79.75%),更新较好;(5)物种存活曲线属Deevey-II型,种群各龄级的死亡率基本相同,但在幼树阶段死亡率增高,在大树阶段(12.5cm≤胸径<17.5cm)... 相似文献
17.
18.
北京地区黑线姬鼠种群年龄和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1982-1986年,作者在北京农业区研究黑线姬鼠种群的年龄和繁殖,共解剖标本1360号(684公, 976母)采用嗣体重划分出4个年龄组,研究睾丸重量与性成熟的关系,确定睾丸重0.5克为性成熟线。种群一年更新一次,个体年繁殖2—3胎,当年出生的鼠基本不参加繁殖,胎仔数有年度差异,1982年为6.18±0.35,1983年为5.29~0.13,1984年为5.97±0.13,1985年为5.69±0.20。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系统学经过近百年的历程,已享有国际地位,这是因为在中国植物学家中,代代都有大师出现,正是在这些领袖人物的开创和指引之下,才有今日辉煌。胡先骗、陈焕镛等是第一代领军人物,创设研究机构、奠定学科基础、培养学术人才,并与国外同行相交流,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国外学者命名的历史;秦仁昌、郑万钧等是第二代学者中的佼佼者,创设或修订分类系统,并得到国际植物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在钱塘江桐庐段水域的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该水域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种群的叉长和体质量组成,性别组成和性比、年龄组成等渔业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群体的叉长范围为11.2~33.1 cm,平均叉长为(20.2±3.45)cm;体质量范围为26.0~540.8 g,平均体质量为(171.6±81.9)g。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雌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3.5±3.58)cm,平均体质量为(183.2±79.87)g;雄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2.7±3.77)cm,平均体质量为(168.8±78.99)g。雌性群体数量多于雄性群体数量,雌、雄性比约为1.47∶1。渔获群体由4个年龄组组成,以2龄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