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课本中有多种学习栏目,例如: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问题探讨、建模等。这些栏目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课本中章节知识,而且也使学生提高了兴趣,拓宽了视野,效果很好。有些栏目可以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但像“建模”栏目,由于需要的材料必须学生课下搜集,制作也需要时间,因此必须课下完成。  相似文献   

2.
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由“狼孩”的故事引入新知,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再由学生通过“看书填空”,自学“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之后通过分析资料、小组讨论、观看动物世界、设计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一步让学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掌握这两种行为的意义,同时也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最后以“解读狼孩”结课,让学生能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按照“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动物行为”一节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的意义。为此,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课题实现探究动物行为的活动对本节教学十分重要。围绕动物经过“错误与尝试”学习新行为这一主题,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首先,选择出生1个月  相似文献   

4.
潘秀春 《生命世界》2010,(6):102-103
<正>1.问题的缘起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在教学中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  相似文献   

5.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节课进行“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实验 ,通过“自主设计→探究实施→表达交流”等 ,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 ,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创新精神。1 教学过程1.1 课前准备 各小组学生收集相关蚂蚁知识的资料 ,增加对蚂蚁的感性认识。观察寻找教学楼周边蚂蚁活动出没的地点 ,能知道“蚁穴”所在地则更好。1.2 各小组学生自主实验设计 由学生参考教材的要求 ,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关于蚂蚁觅食的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所说的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形象模型(也叫实物模型)和抽象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而模型方法就是把舍去研究对象(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课选自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2章第3节。本册教材从内容框架上是要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课所属的第2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就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本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则是在前一节课“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考虑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从一个问题的2个方面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辩证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开展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特点,明确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内容,采取必要的研究措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思想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查找无效教学环节与反思,有效备课,开辟新路;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生物新课程实施中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教学中要"用活"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  相似文献   

10.
云波 《生物学通报》1993,28(12):30-32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及教材,将在1993年秋全面普及使用。我校作为试验学校,1990年就开始试用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人教版《生物》教材,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在教学上作了相应的更新和适应,经两年多的实践,提出了《生物》教学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生物实验探究过程中激发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运用科学的评价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运用科学、公正、积极的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动手探究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创新精神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创新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课堂教学启动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13.
1 教学设计思路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平衡系统。人类作为这一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在享用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实现沧海桑田变迁的同时.无视其负荷,污染和破坏着自己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关注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关注环境,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4.
梁强 《生物学杂志》2002,18(2):45-45,F003
创造性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 ,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是创造力的基础和核心。生物学是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基础学科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高科学素质的一个有效平台。1 设景激趣 ,培养创新思维兴趣是生物教学的磁石 ,产生兴趣 ,学生就会被所认识的事物所吸引 ,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的去分析研究 ,这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前提。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应多表扬激励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潜在的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使之条理化 ,得出创造性结论。例如在讲述《鱼纲》之前 ,预先布置学生…  相似文献   

15.
高校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数学建模教育能够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数学建模教育能够促进数学教育观的改变,为高等数学教育改革探索出路,是大规模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试验,能够促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根据练习题所提供的信息,设计出了实验方案,确定了所需的器材、方法和步骤;亲自做实验,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最终得出了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同时在学生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科学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试论生物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武 《生物学通报》1993,28(12):38-39
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效果主要由其内因即心理因素所决定。而心理因素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但多年来,教师大多只勤于发展学生的注意、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智力因素和培养能力,对于智力发展、能力培养所需的心理状态,却未引起应有  相似文献   

18.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学习新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形成初步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何霞 《生命世界》2009,(2):105-105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了中学课堂,并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我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指挥家,而不是一个表演家,以下是我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20.
高爽 《生命世界》2009,(4):103-104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