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国际上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已步入成熟阶段,学习进阶的研究为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教育元素的整合提供了更多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基于学习进阶的意义、源起、构建和验证方法及应用,对学习进阶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系统追踪和综述,为我国科学教育的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开发、学业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提供若干启示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教育领域研究成果不断积累的推动下,美国启动了新科学教育标准的研发工作,并于2012年完成了第1阶段的任务,正式出版了《K-12科学教育框架》。该框架强调概念理解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核心概念的选定上,与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模块主题划分不谋而合,这样的认识和改进对我国生物学课程发展及课堂教学改革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在核心概念及其子概念的呈现上,以问题的形式引入,并展示了学习进阶的理论和研究结果,对教师设计和实施“为了理解的教学(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遗传学为研究内容,对23个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文件及遗传学学习进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比较,筛选出14个初中生遗传学的核心概念要素,初步构建初中生遗传学学习进阶,并在实证研究中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森林公园旅游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军  万志芳 《生态学报》2021,41(23):9543-9553
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Space工具,对CNKI的1581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发文数量及其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演化,发展前沿和趋势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中国森林公园旅游研究经历了萌芽(1981-1990)、发展(1991-2005)和成熟(2006-至今)三个阶段;研究实力较为薄弱,未形成显著的作者中心,作者合作相对较少;研究机构合作较好,合作强度一般,不同层次、不同地域间的合作较少。研究热点及其演变依次经历了"产业发展及其效应研究;旅游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和保护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市场营销、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研究;新业态、内涵化及高质量发展研究"五个阶段,当前和未来森林公园旅游研究将仍然紧紧围绕旅游者、风景区和产业发展三大核心展开,重点关注生态补偿、游客感知、环境影响、品牌塑造、高质量发展、发展创新,以及以森林公园为依托的经济、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和内涵的挖掘。研究指出,"生态旅游"统领林草旅游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蕴涵着深厚的共同体价值取向,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研究前景乐观,应进一步强化研究的合作交流、挖掘研究的理论深度、完善研究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LUCC的城市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张浩  马蔚纯  HO Hon Hing 《生态学报》2007,27(5):2109-2117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迅速,受城市化驱动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及其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不仅对城市生态安全产生了危胁,甚至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成为当今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尽管LUCC与城市生态安全态势有密切联系,然而目前研究中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较为侧重,涉及LUCC对城市生态安全影响的研究文献仍很缺乏。从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辨析入手,评述了国内外LUCC与城市生态安全响应研究的进展,将相关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定性和(半)定量研究阶段。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在指导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即:(1)基于LUCC城市尺度的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体系尚不成熟,目前的研究多未结合研究区域LUCC的动态特征对城市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因而也难以应用于指导城市生态建设实践;(2)目前的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影响实例研究中仍很缺乏采用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影响评价(EIA)、生态风险评价技术(ERA)及政策仿真等手段进行动态化的、多场景(Multi-Scenarios)模拟分析的综合运用,也缺乏对这些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比较研究;(3)缺乏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驱动力机制、生态响应等方面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演变及调控的综合研究,现实指导意义有限。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此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即:(1)实现不同研究尺度的紧密结合;(2)多种研究方法的集成运用;(3)基于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明细化与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在高三的第二轮复习阶段,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串联核心概念,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解释实际问题。基于生活热点"埃博拉病毒",展开一节以病毒为核心的高三复习课。教师在新情境下创设教学过程,将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热点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国内生态资本文献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章生  祝水武  刘桂海 《生态学报》2021,41(4):1680-1691
运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中CSSCI及核心期刊收录的生态资本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更客观、科学的参考。研究表明:国内学界多从基本概念、资本属性、构成要素等角度探讨生态资本的内涵;从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角度探究生态资本化理论的衍生过程;以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危机的解决策略、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为着力点研究生态资本的理论价值;基于生态补偿、生态资本运营、相关理论在具体领域的应用等视角进行生态资本的现实运用研究。这些研究热点熔融于该领域研究的各个阶段,呈现出"基本内涵和衍生过程探讨、理论价值探究、现实运用研究"的演进路径。新时代下,专家学者应着重关注宏观生态资本核算标准与体系、微观生态资本化衍生路径以及社会服务实践领域生态资本现实价值的研究,以推动生态资本理论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免疫调节是发展稳态与平衡观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基础。免疫学内容的复杂性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认知门槛。对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炎症、淋巴细胞活化、自身免疫等核心概念的认知与辨析,有助于强化对免疫调节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的学科理解,构建免疫学概念系统。免疫学教学中,应把握主要特征,避免认知的零碎化;紧扣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建立免疫细胞与应答过程的联系,提升认知的联系性;从免疫协作视角比较差异与互补之处,促进认知水平的进阶。  相似文献   

9.
概念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通过制作生态瓶这一活动了解并修正学生的前概念,生成基本概念,逐步构建生态系统核心概念,联系实践,评价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其认知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最终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以"种群"概念为核心,引导学生沿着概念学习进阶的途径,通过资料分析、模型建构等方式,探索种群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具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达成对"种群"概念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也是中学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考点。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类型、原理、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刘焱序  彭建  汪安  谢盼  韩忆楠 《生态学报》2015,35(18):5920-5930
健康的生态系统一般被视为环境管理的终极目标,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对探索区域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际生态与健康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cology and Health)的解体,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视角出现转型。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际上有关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及其评估方法、指标的新进展,通过文献统计和重要文献引用揭示了国际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从生态系统健康到生态健康再到生态文化健康的三大核心框架发展阶段,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充。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是国内研究者应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与方法的优势领域,在区域尺度上评价生态系统的健康更贴近资源环境和社会文化交互作用的复合表征理念。因此,我国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趋向不仅应包括在生态系统尺度上研究的继续深化,也应包含对生态文化健康概念的完善与应用,并发挥地理-生态视角的区域集成研究优势,从而有效指导区域生态与环境政策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谢涤湘  谢晓亮  常江 《生态学报》2021,41(18):7475-7483
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和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是近年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为全面了解国际期刊上有关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前沿动态,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和文献计量法,以"公园可达性"、"绿地可达性"等为主题,提取到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国际期刊收录的262篇相关文献,并基于关键词、作者、期刊分布和文献引用等情况,利用CiteSpace工具进行了可视化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演进,文献数量呈现出跨越式增长,研究方法和内容日趋丰富,涵盖了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地理学、社会学、医学等相关学科;(2)研究热点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由前期着重探讨公园绿地可达性概念、内涵转向中后期着重关注公共健康、环境正义话题的变化趋势;(3)研究视角日趋丰富和不断深化,饮食、肥胖、体力活动、公共健康等一系列相关的话题已成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的热点。对国际期刊上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的梳理总结可为我国公园绿地的规划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与组成部分,具有不受生态退化问题影响、且生态系统服务能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类福祉的意义。但长期以来,不同学者和决策者对生态安全概念内涵的理解有所差异,生态安全评价关注点和方法体系也不统一且存在局限,不利于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科学开展。鉴于此,通过梳理生态安全概念内涵及其发展脉络,提出以生态系统之整体系统特征为核心基础、并紧密联系人类福祉的生态安全,明确其具有生态系统物质基础层面与人类社会发展层面两方面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生态安全评价的案例研究。相关评价研究中普遍使用“压力-状态-响应”或者类似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维度的指标体系及赋权加和的综合方法,这样的基于不同要素的评价,没能突出关系到生态安全的关键系统性特征,没有反映生态安全的动态性,同时也偏离了不同维度特征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阐述了以体现生态安全核心内涵的生态退化问题与生态系统服务为关注对象、构建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指标体系、选择恰当的指标综合方法以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的策略。根据此评价方法提出一些具体的研究展望,包括合理构建与发展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综合方法,深入探讨生态系统与...  相似文献   

15.
朱婧  李秋杰  赵文武 《生态学报》2022,42(21):8914-8927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一项地方试点示范工作,倡导实验区基于自身特点设计实验主题,自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做法,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建设时间最长、覆盖规模最广、实验主题最为多样的政策试点,实验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现有文献多集中于对发展理念的概念和框架探讨、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估、区域发展耦合度和协调度计算、以及可持续发展投入产出效率差异等,为实验区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打下基础。为了系统梳理实验区研究的整体演进情况,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参考,从文献计量的视角,对实验区和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创新示范区")为主题的研究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厘清实验区研究的阶段性特点、研究领域、核心问题、前沿热点和科学合作网络结构,基于此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区主题的发文量总体上呈波动趋势,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局部性合作较强;研究的核心问题始终围绕可持续发展在实验区的政策实践;研究前沿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相呼应,其中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一直都是热点问题;经历了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普及到可持续发展实践模式的历程。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一全球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区和创新示范区作为政策试点的作用,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加强与SDGs研究的衔接;二是增加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三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细胞的生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为例,阐述教材分析时应重视分析教学内容中的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并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梳理重要概念及其与一般概念、事实性知识的相互关系,以此明确教学重点、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任务及评价标准,围绕重要概念设计与实施论证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理解与应用重要概念的同时,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论证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新发展阶段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乡村生态振兴既要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又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在时代发展需求中,乡村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概念内涵不断扩展,有必要对过去20年中国乡村生态学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美丽乡村建设、自然资源保护、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中国乡村生态学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通过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梳理了20年以来中国乡村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提出人类感知与社会需求的层级递进是推动乡村生态学研究发展的一个主要驱动力;针对乡村生态热点,提出4个方面的研究趋势,即乡村生态环境精细化治理与预警、乡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政策和制度、乡村景观规划与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和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绿色化发展与可持续性;最后,围绕需求层级理论和乡村生态系统服务,构建了乡村生态学学科边界框架,强调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针对乡村生态研究的多层次多尺度的特征,重点开展乡村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多要素对乡村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及其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色空间公平聚焦不同社会群体能否平等共享绿色福祉,是环境正义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绿色空间公平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其概念内涵、测度技术、现象、机制和调控等多维进展,并提出研究深化的启示。绿色空间公平研究源于环保社会运动和环境正义研究,经历了话题收敛与理论演绎的多层次演进。绿色空间公平内涵多元,但分配平等是核心;绿色空间公平测度形成了成熟的技术框架,其空间尺度问题是关键;由于中西方城市特质、发展阶段、制度背景等差异,绿色空间公平现象特征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对绿色空间公平的调控可归纳为绿色分配公平、社会承认正义、程序正义导向3类对策。未来可以从绿色空间公平的多层次实践逻辑、精细化测度技术、中国化机制解释、差异化对策仿真等方面深化研究。社会发展赋予绿色空间公平更多的现实任务与理论逻辑,迫切要求厘清绿色空间公平研究进展,支撑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19.
论证式教学策略的发展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式教学策略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它通过将论证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评价资料、提出主张、为主张进行辩驳等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论证的概念出发,综述了论证式教学策略的提出与发展、现状以及对科学学习的意义,并对论证式教学策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果树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继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展之后,利用现有基本信息、鉴定评价数据构建果树核心种质已成为种质资源领域又一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根据核心种质的内涵和果树自身特点,提出了果树核心种质研究的主要特性,阐述了其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等研究现状,并通过分析果树核心种质构建的特殊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果树核心种质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