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3个多子房小麦与8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获得的24个杂种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对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依次为株高>穗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单株产量有较强的杂种优势,18个组合超双亲均值,平均均产32.71%,12个组合有超标正优势,幅度为3.41-42.84%。多子房小麦杂种优势的主要表现是穗粒数增多,其生产应用还应注意加强对子房小麦其它农艺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2.
根据杂种优势值划分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态型间的杂种优势值可以推测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粳具有穗数上的优势基因,西北粳具有粒数上的优势基因,非洲IRAT粳具有粒重上的优势基因.最佳优势组配模式为韩国粳×日本粳、西北粳×美国粳和台湾粳×日本粳.杂种优势与亲本形态指数差异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生态型间形态指数差异与其F1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表明依据亲本形态差异不能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6):1092-1102
利用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北方春性普通小麦杂交,研究了Ven、K型春性F1杂种的优势表现及其与叶绿素含量、同工酶谱的关系.结果表明Ven型和K型杂种F1存在显著的个体杂种优势,在主要农艺性状中尤其以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的杂种优势明显,其中单株穗数对单株生产力的贡献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生产力与单株穗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22;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83和0.4941.灌浆期旗叶、倒二叶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最大,呈正相关.杂种F1优势强的组合其种子和苗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的酶谱一般呈双亲互补型或“杂种型”酶带,该特征可作为杂种优势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魏亦勤  张改生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6):1092-1102,T001
利用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北方春性普通小麦杂交,研究了Ven、K型春性F1杂种的优势表现及其与叶绿素含量、同工酶谱的关系。结果表明:Ven型和K型杂种F1存在显著的个体杂种优质,在主要农艺性状中尤其以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的杂种优势明显,其中单株穗数对单株生产力的贡献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生产力与单株穗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22;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83和0.4941。灌浆期旗叶、倒二叶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最大,呈正相关。杂种F1优势强的组合其种子和苗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的酶谱一般呈双亲互补型或“杂种型”酶带,该特征可作为杂种优势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异地多代的育性鉴定及花器形态观察来调查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12A的不育性及结籽能力;同时分别以不育系0912A和其保持系0912B为母本,与5个典型叶用芥菜自交系配成10个同核异质的杂交种,以研究hau胞质的胞质效应并测定杂种优势.结果显示:该不育系败育彻底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有正常的结籽能力;不育系杂种一代与产最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但品质性状无优势;hau胞质在单株重上的负效应较明显,在其他性状上的负效应相对较弱,但hau胞质组合F1的单株重杂种优势依然显著,且胞质效应受杂交父本核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杂交父本配组,细胞质的负效应可以减轻或消除.  相似文献   

6.
以标准切花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品种'优香'('Yuuka')为母本、品种'神马'('Jinba')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F1代群体的单株侧枝平均长度、单株侧枝数、单株侧枝数与单株叶节数的比值(R1)、主蕾直径与侧蕾直径的比值(R2)、单株侧蕾数以及主蕾与侧蕾间距离6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检测这些性状的主基因效应.结果显示:杂交F1代群体6个侧枝侧蕾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78%~5065%,且侧枝性状的变异系数总体上高于侧蕾性状;各性状的频次均呈现连续性的正态分布趋势,说明这些性状可能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F1代群体的6个侧枝侧蕾性状均在001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中亲优势,表明各性状均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6个性状中,单株侧枝平均长度的中亲值最大(6230 mm),R1的中亲值最小(026);单株侧枝平均长度、R2和主蕾与侧蕾间距离的中亲优势均为正值,单株侧枝数、单株侧蕾数和R1的中亲优势均为负值.6个性状的中亲优势率为-5374%~3128%,其中,单株侧枝数的中亲优势率最小,而主蕾与侧蕾间距离的中亲优势率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侧枝平均长度和单株侧枝数均与R1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与R2和单株侧蕾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2与侧蕾数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均与主蕾与侧蕾间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混合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侧枝平均长度、R1、R2和单株侧蕾数均受2对主基因控制,符合B-1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这4个性状的遗传率分别为7707%、9672%、6438%和5307%;单株侧枝数也受2对主基因控制,符合B-2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该性状的遗传率为7438%,表明这5个性状的遗传存在主基因控制效应.而主蕾与侧蕾间距离符合A-0遗传模型,说明该性状无主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超显性效应对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衍生于杂交稻推广组合汕优10号的群体中,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表现出明显的F1超亲优势和F2自交衰退.以均匀分布于连锁图谱的标记为固定因子,将F2群体分成亚群体,发现在大量亚群体中,特别是固定因子为杂合型的亚群体中,杂合度与产量和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在表现这种相关性的杂合型亚群体中,检测到15个单株产量QTL和13个单株穗数QTL,其中大多表现超显性.结果表明,超显性效应是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转bar基因水稻在杂种优势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个美国转bar基因水稻抗除草剂品种Bengal Hu-10、Cypress PB-6和Gulfmont为父本,分别与三系、两系不育系及人工去雄恢复系杂交。考种结果发现:这3个抗性亲本所配组合杂种优势不明显。通过杂交将抗除草剂亲本中的bar基因转移到常规恢复系,已经培育出3个抗除草剂恢复系明恢63-B、测64-B和特青-B;且已选配出5个抗性杂交组合,它们能保持原组合的产量水平。还讨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面临的问题和转bar基因水稻抗性亲本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12个水稻杂交组合(包括父母本)的苗期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植株的成苗率,来探讨水稻苗期抗寒性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在经过4℃、2 d的冷处理后,12个杂交组合的相对电导率的超亲优势值都为负数,中亲优势值在-37.27%~+21.02%之间,成苗率在-30.80%~+7.20%之间,杂种优势表现为中亲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了18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华南地区种植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三种类型两系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优势强弱呈现出籼粳交>籼爪交>籼籼交>三系杂交组合(对照);同一杂交组合早晚季种植表现差异较大;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问题是结实率和谷草比比较低。  相似文献   

11.
杂种优势在鱼类生产上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育种学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培育新品种,另一是利用杂种优势。前者是采用系统选育、杂交或人工诱变等方法,培育出符合人们所需要的优良新品种,但要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而后者则是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将两个亲本杂交以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供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研究:I.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18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华南地区种植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三种类型两系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优势强弱呈现出籼粳交〉籼爪交〉籼籼交〉三系杂交组合(对照);同一杂交组合早晚季种植表现差异较大;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问题是结实率和谷草比比较低。  相似文献   

13.
杂种优势及其统计检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仲贤  张文灿   《遗传》1983,5(1):24-26
由于杂种优势在作物、蔬菜和家畜生产中有巨大效益,杂交试验结果分析需要对于杂种优势的统计显著水准加以检验。Hayman(1954), Jinks (1954), Griffing (1956)等曾为配合力侧定设计了对双列杂交(Diallel Crosses) 进行统计遗传分析的数学模式。而在实际情况由于杂种优势在作物、蔬菜和家畜生产中有巨大效益,杂交试验结果分析需要对于杂种优势的统计显著水准加以检验。Hayman(1954), Jinks (1954), Griffing (1956)等曾为配合力侧定设计了对双列杂交(Diallel Crosses)进行统计遗传分析的数学模式。而在实际情况下,特别在家畜育种方面,由于条件限制,参加试验的品种少,又不可能搞双列杂交,仅是有目的地测定某几个地方品种和若干引人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效果,筛选出最优组合,以在生产上推广,这类试验显然不能符合双列杂交的设计要求,也就无从分析其显著性。本文旨在讨论与通常杂种优势公式Hii一Pi,一Pii上兰i密2切相关的杂种优势的理论,并推导其显著性检验的公式。下,特别在家畜育种方面,由于条件限制,参加试验的品种少,又不可能搞双列杂交,仅是有目的地测定某几个地方品种和若干引人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效果,筛选出最优组合,以在生产上推广,这类试验显然不能符合双列杂交的设计要求,也就无从分析其显著性。本文旨在讨论与通常杂种优势公式Hii一Pi,一Pii上兰i密切相关的杂种优势的理论,并推导其显著性检验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种与亲本穗分化期功能叶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田曾元  戴景瑞 《遗传学报》2003,30(2):154-162
为探讨玉米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以10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38个杂交种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杂种与亲本在玉米雌穗小穗分化期功能叶片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表明:(1)杂种的基因相对于其双亲,存在质和量的表达差异,其中质的差异表达类型包括:单亲沉默表达,双亲沉默表达,亲本显性表达和杂种特异表达等类型。(2)在雌穗小穗分化期,同一差异表达类型中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很大;从总体平均看,杂种特异表达类型占25.22%,亲本显性表达类型占21.46%,双亲沉默表达类型占8.27%,单亲沉默表达类型占33.49%。(3)单亲沉默表达与株高的杂种表现呈显著正相关;双亲沉默表达与穗粗的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显性表达与行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其余表达类型与所有农艺性状杂种表现及杂种优势均不相关,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许多品种(或品系)组成的亲本群体,以及在这些亲本之间的所有可能的杂交组合产生的F_1代所组成的杂种群体的角度来探讨杂种优势,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企图解决杂种优势利用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瓜类蔬菜生产的土传病害,嫁接栽培是防治瓜类枯萎病的有效方法。该文研究了砧用瓠瓜种质幼苗生长指标与抗病性的相关性,并对抗病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砧用瓠瓜种质H041对西瓜枯萎病表现高抗(HR),对瓠瓜枯萎病表现抗病(R),种质H01、H05和杂交组合H01×H041、H041×H05、H05×H041对两种枯萎病均表现抗病(R)。(2)砧用瓠瓜幼苗接种西瓜枯萎病菌后,病情指数与下胚轴粗度呈显著负相关;接种瓠瓜枯萎病菌后,总根长、根系表面积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砧用瓠瓜对枯萎病的抗病性与根系生长具有相关性,可以根据根系生长情况快速评价砧用瓠瓜对瓠瓜枯萎病的抗性表现。(3)分析砧用瓠瓜杂交组合的抗病性杂种优势显示,供试杂交组合H05×H041对西瓜枯萎病具备超中亲优势;杂交组合H01×H041和H02×H041对瓠瓜枯萎病抗性具有负向杂种优势。综合研究结果发现,种质H01、H041、H05兼抗西瓜枯萎病和瓠瓜枯萎病,且配制出的杂交组合表现抗性杂种优势,可作为选育抗两种枯萎病的砧木或栽培品种的抗源亲本,其中H041可作为优势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7.
王景章  丁振芳 《遗传》1989,11(4):1-4
通过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欧洲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四川落叶松的种间杂交,比较 了12个杂交组合F,和部分亲本的冻害指数、枯梢病指数、鼠害指数;树高、胸径、材积等杂种生长优 势,认为亲本和杂种F:之间,杂交组合F。之间有明显差异。其中的LXO,LXG,LXd杂交组 合F:抗冻性、抗病(枯梢病)性、抗鼠害性最强,而且同时表现出杂种生长优势明显,列12个杂交组合 之首。杂种优势利用,主要体现在优良杂交组合种子的再生产和无性繁殖利用两个方面,两者应该有机 配合。  相似文献   

18.
莫迟  张海啸  张磊  侯丹  张含国 《植物研究》2017,37(5):700-708
为了解红松杂交子代种实性状变异规律,选育优良杂交组合,本文对44个不同杂交组合的红松种子的12个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选择。结果表明:红松种实形态性状中种长变异系数最低,为10.65%,种子重变异系数最大,为36.35%。主要营养成分中油脂变异系数最低,为8.07%,多糖变异系数最高,为30.89%。相关分析表明种仁重、百粒重与种长呈正相关关系,通过选择种长较大的家系来提高种仁重与百粒重指标。44个不同杂交组合红松种实的形态性状与营养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出仁率、种子重、百粒重、种仁重、油脂含量的现实增益分别达到7.52%、27.89%、13.14%、9.85%、10.08%,其中011×153出仁率、种子重、种仁重杂种优势最大,分别达到34.59%、95.75%和43.23%,156×161的百粒重与油脂含量杂交优势最大,为24.58%和24.87%。对具有相同亲本的杂交组合各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发现,以011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较大,以174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较大。红松不同杂交组合种实形态性状与营养成分存在丰富变异可供选择利用,为红松坚果林选育提供了理论与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畜禽养殖业中,杂种优势的利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以及"上位性假说"是经典的数量遗传学对杂种优势解释的3种学说。随着遗传学研究和扩展,研究者们发现杂种优势是来自父、母本基因组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有关基因的调控网络,才提高了杂交后代的生产繁殖性能。在动物的杂交育种中,一般采用大量品系、品种进行多次试验,进而筛选出所需的优势性状个体,所以适合推广的杂交优势组合难以获得,所以对杂交育种中的不同组合的杂交优势进行准确预测变得格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一农 《遗传》1979,1(3):22-25
在农业生产上,杂种优势的利用是一项很 有成效的增产途径,因此,如何在杂交育种中更 有成效地选择亲本,以获得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杂种优势 的预测是育种工作中众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