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粱家騵 《微生物学报》1992,32(2):124-126
用透射电镜属察了一种甲烷氧化菌——球形多孢菌(Polysporobacterium globosum)细胞的内膜结构。看到有大小不等的圆盘状膜囊,管状膜囊,膜囊之间以球面相连通,在一个膜囊上可有几处同周围的膜囊相通,连接部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虫囊菌属(Laboulbenia)2个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及新记录变种各1个:海南虫囊菌(L.Hainanensis Ye et Y.H.Shen sp.nov.)寄生于齿负泥虫[Zema coromandeliana(Fabricius)],福建虫囊菌(L.Fuiianensis Ye sp.nov.)寄生于长唇步甲属(Dollehoctissp.),蠕形虫囊菌(L.Vermiformis Balazue)寄生于锯缘步甲(Peripristus alter Cast.),瘤壳虫囊菌婆罗洲变种(L.Thyreopteri Thaxt.Var.Borneensis Thnxt.)寄生于四斑长唇步甲[Dolichoctis tctraspilotus (Macheay)]。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柔膜菌属(柔膜菌目)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艳辉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02,21(4):493-496
本文对采自中国温带部分省区的柔膜菌属Hymenoscyphus标本进行了研究。文中报道新种一个 —— 井冈柔膜菌Hymenoscyphus jinggangensis,中国新记录种三个,它们是无须柔膜菌Hymenoscyphus imberbis, (参照)闪烁柔膜菌H. cf. nitidulus 以及该属的一个未命名种。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来对中国绒泡菌属粘菌的分类学研究中,观察到许多不寻常和有趣的标本,其中一些与目前已知的绒泡菌均不吻合,形态学研究表明它们是新种。本文报告了3个产自我国东北的绒泡菌属新种,它们是:产自吉林省的环柄绒泡菌Physarum annulipes和青灰绒泡菌Physarum caesium及产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木生绒泡菌Physarum xylophilum。环柄绒泡菌的孢囊柄具有环带,较为特殊;青灰绒泡菌的囊被有一粉状物质层,但其中的钙含量远低于其它大多数绒泡菌;木生绒泡菌的球形白色的孢囊有柄、群生、直立,具纵皱的柄褐色而不透明,囊基盘状,石灰结较小、多角形或伸长,孢子匀生小疣但一侧色浅。文中对它们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讨论,并附有扫描电镜下的特征照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马鞍菌属 Helvella的3个新种,即蚊河马鞍菌H. jiaohensis, 吉林马鞍菌 H. jilinensis 和新疆马鞍菌 H. xinjiangensis; 3个新记录种即肋盖马鞍菌 H. costifera, 长孢马鞍菌 H. oblongispora和灰黑马鞍菌H.Rivularis。 此外由于亚梭孢马鞍菌 H. subfusispora 的模式标本于1984年在火中被毁,因此作者在另一份标本(HMAS 30483)的基础上为其标定了新模式(Neotype)。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四川和香港土壤中分离出四株小双孢菌,编号分别为18、71、72和32号。前三株菌气生菌丝短,较贫乏,产生成纵对孢子,有时产生深褐色素,鉴定为棕褐小双孢菌新种(Microbispors brunnea sp.nov.)。32号菌株气丝青灰色,产生成纵对的梭形孢子,孢子表面有明显的鞘膜,鉴定为青灰小双孢菌新种(Microbispora caesia sp.nov)。  相似文献   

7.
虫草一新种及其绿僵菌无性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贵州省都匀茶场采得一虫草新种。为缅怀戴芳澜教授对我国真菌学的贡献,我们命名这个新种为戴氏虫草(Cordyceps taii Liang et Liu)。在虫草属于囊壳倾斜埋生群(Cre-mastocarpon)的肉质亚群(Subsect.Carnosae)中,戴氏虫草与已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具有较长的次生子囊孢子(21—29μm)。通过分离培养和于囊孢子的微循环产孢(microcycle-conidiation)已基本证明,戴氏虫草的无性型是戴氏绿僵菌新种(Metarhizium taii Lianget Liu)。这种绿僵菌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形成孢梗束并偶有双细胞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8.
对保藏的红霉素链霉菌AS4.894、AS4.198的化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的胞壁类型为IV/A型,不属于胞壁为Ⅱ型的链霉菌属。菌株AS4.198与已由Labeda(1987)转入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定名为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的菌株相似;菌株AS4.894虽然胞壁型与糖多孢菌相似,但磷酸类脂为PⅡ型,应转入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 Lechevalier,1986)。通过与红霉素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和白色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alba,A83850~T)进行比较,菌株AS4.894的生长Ph范围广泛,耐盐和耐50℃高温,DNA G+C mol%高,区别于拟无枝菌酸菌属中的任何已知种,而建议命名为新种——红霉素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erythreus comb.nov.)。  相似文献   

9.
假笼头菌属(Pseudoclathrus)是刘波和鲍运生(1980)根据模式种——柱孢假笼头菌(P.Cylindrosporus Liu et Bau)所建立的新属。 1987年,本文作者报道了雷公山假笼头菌(P.Leigonshancnsis Zhou et Zhang)一新种,本文再报道该属的另一新种——安顺假笼头菌Pseudoclathrus anshunensi Zhou et Zhang。本新种不同于柱孢假笼头菌之处主要是,新种具4条柱状臂,臂无脊沟,柄露于菌托外。而柱孢假笼头菌具6个柱状臂,每条臂均具纵脊沟,柄藏于菌托内;与雷公山假笼头菌的区别在于雷公山假笼头菌具5—6条薄带状的臂,臂肉桂色,担子果大,担孢子也较大,而新种具4条柱状臂,橙黄色,担子果和担孢子均较小。模式标本存放于贵州农学院植病教研组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百余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其基丝形成横隔并断裂成秆状或球状体,细胞壁化学组份IV型,属于诺卡氏菌科诺卡氏菌属(Nocardia)。经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15个种。本文只报道其中两个新种及一个新变种:念球状诺卡氏菌(Noeaedia nostocoidea n. sp.);紫褐诺卡氏菌(Nocardta violaccofusca n. sp.);鲑色诺卡氏菌桔橙变种(Nocardia salmontcolor var. aurantiaca n. var.)。  相似文献   

11.
中国锈革孔菌科三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国锈革孔菌科三个新记录种──浅色小集毛菌Coltriciellasubpicta(Lloyd)Corner,浅黄针孔菌Inonotusflavidus(Berk.)Ryvarden,颇氏针孔菌Inonotuspatouillardii(Rick)Imazeki,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这三种多孔菌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2.
从一例心包积液患者的心包液中,分离到一株氧化代谢、氧化酶阳性,具单极毛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DNA的G+C mol%测定和Biolog自动系列的验证,确认为泡囊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sieularis)。指出该菌可使免疫力低下患者发生感染。对该菌分类地位的变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土壤中分离的两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A-100菌株和186菌株.经鉴定,其形态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均属诺卡氏菌属,但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该属中的已知种不同。因此认为这两株菌是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并分别命名为鲜黄诺卡氏菌Nocardia galba n.sp和绛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purpurea n. sp.。  相似文献   

14.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比较丰富和复杂。本文报道该地区有关多孔菌科的4个新种和14个新纪录,其中小多孔菌Polyporus minor Bi et G·Y·Zheng sp nov,近莲座多孔菌 Polyporus subfloriformis Bi et Zheng sp. Nov.,近软多孔菌 Polyporus submollis Bi etZheng sp. Nov.和近多年生多孔菌 Polyporu,subperenhis Bi et Zheng sp nov,等为新种。  相似文献   

15.
自辽东赤杨(41nus sibirica)的根瘸中分离得到AS,菌株。该菌株形成圆形或棒状孢囊和圆形泡囊。细胞壁化学组分lII型,糖型为D。不利用阿拉伯糖、葡萄糖、甘油、麦芽糖、蔗糖、山梨醇和木糖。在S培养基中,菌的生长受Tweea一80和葡萄糖协同作用的影响,属于生理型B。DNA的G+c含量为77.34 mol(Tin)o 因此,该菌株定为Frankia gp-AS zo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中国热带珊瑚菌类的一新纪录属——扁枝瑚菌属Scytinopogon。目前该属在我国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采到两种,即扁枝瑚菌S. pallescen和刺孢扁枝瑚菌S. echinosporus。文中对这两个种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插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  相似文献   

17.
我国齿裂菌属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包括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nb.)Oerst.]上的青冈齿裂菌(Occomycesce=yclobalanopsisY.R.Lin&Z.Z.Lisp.nov.)和生于香叶树(LinderacommunisHemsl.)上的福建齿裂菌(C.fujianensisY.R.Lin&C.T.Xiangsp.nov.)。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18.
从上海市崇明县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生柱晶白霉素的轮生链霉菌,编号为X-7。它与文献报道的该抗生素的产生菌不同。经鉴定为链轮丝菌属中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北里链轮丝菌崇明变种(Streptoverticillium kitasatoensis var. chongmingense n. var.)。  相似文献   

19.
使用药食兼用真菌野丝膜菌(Cortinarius torvws)的固化残体降解苯酚可忽略固定化成本问题,因而可望用于废水处理。本文报道该固化菌丝处理含酚废水的特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柱孢绿僵菌和绿色野村菌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柱孢绿僵菌 Metarhizium cylindrospora、绿色野村菌 Nomuraea viridula及莱氏野村菌N. rileyi的ITS1-5.8S-ITS2 rDNA区域序列,为柱孢绿僵菌和绿色野村菌正确归属提供了新的分子依据。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将绿色野村菌组合到绿僵菌属中,并对野村菌属的存在提出疑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