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与鄂西巨猿共生的南方古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在非洲。自从1924年达特(Dart)发现第一个南方古猿的头骨以来,已有头骨、肢骨和骨盆等大量的南方古猿材料从非洲的南部和东部发现。从已发现的地理位置来说,这些材料都集中在非洲大陆,它们的分布范围是否更广大?在我国境内有否南方古猿化石存在?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过去,在我国华南的一些洞穴堆积中最常见的高等灵长类化石为猩猩的牙齿,此外就是巨猿下颌骨和大量牙齿的发现。关于巨猿的系统地位至今仍有争论,但除了巨猿以外,在我国有没有可能找到类似南方古猿的化石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孔尼华(G.H.R.Von Koegniswaid,1957)曾经提出在我国华南存在“裴氏半人”的问题。他所列举的牙齿都购自香港中药店,缺乏明确的地点和层位,其形态依据也还有疑问。 1968年春,我所一个野外组在湖北巴东县中药材经理部收集的动物化石中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2.
刘俊 《化石》2016,(2):42-46
正美国保存了世界上最佳的早二叠世脊椎动物群,这一时期的脊椎动物化石主要来自于德克萨斯。德州中北部脊椎动物化石研究历史有一百多年,经过几代古生物学者的工作,发现了许多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类群,如异齿龙(Dimetrodon)、基龙(Edaphosaurus)、引螈(Eryops),等等。这些化石是美国大大小小许多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德州二叠系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始于1876年的春天,达拉斯的博尔(Jacob Boll)在阿彻(Archer)县东部采集动物标本,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以及别的材料。次年美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先驱科普(Edward D.Cope,1840-1897)来到达拉斯,见到这些标本,很  相似文献   

3.
1963年在新疆阜康曾经发现过肯氏兽的材料,这批化石中有被称为“九龙壁”的一群个体。这些化石曾被归入副肯氏兽属,命名为短吻副肯氏兽(Parakannemeyeria brevirostris)(孙艾玲,1978)。最近依据这个种建立了一个新属:西域肯氏兽(Xiyukannemeyeria),于是新疆的肯氏兽与华北的肯氏兽就没有相同属了(刘俊、李锦玲,2003)。  相似文献   

4.
张元真 《化石》1990,(2):2-4
1918年春,中国农商部矿业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on)博士在北京周口店查勘煤矿地质时,于周口店西南约二公里的“鸡骨山”的一个石灰岩裂隙中,发现和采集了一批小型哺乳类动物化石,其中多数是啮齿类,此地即后来的第6化石地点。1921年安特生同美国古生物学家谷兰阶(WalterGranger)及奥地利师丹斯基(O.Zdan sky)再次来到周口店。在采石工人的指引下,在鸡骨山之北2公里的龙骨山北坡发现了后来被称为“北京人化石产地”的周口店第1地点。1923年,师丹斯基在龙骨山试掘,发现了已磨损的人类左上臼齿一枚,他把其他尚待整理的化石全部  相似文献   

5.
辽宁阜新组Chilinia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武 《古生物学报》1980,(3):239-242
本文所报道的植物化石,系1977年我所“辽西中生代地层专题研究小组”收集的。化石产于阜新市海州露天矿的阜新组。这些材料中,有两个新种显然应归属于吉林羽叶(Chilinia Lee et Yeh)的属,记述的新种是C.elegans 和C.robusta。与它们共生的重要植物化石有:Neozamites lebedevii Vachrameev,Ctenis binxianensis Chang,C.lyrata Lee et Yeh,C.szeiana Lee et Yeh 等。在此化石层下部还产有:Ruffordia goepperti(Dunker)Seward,Acanthopteris acutata(samylina)Zhang,A.go-  相似文献   

6.
鄂西巨猿化石及共生的动物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所一野外队于1968年3—4月间,在湖北省有关单位协助下,在该省的一些部门中发现了近两百颗巨猿的牙齿化石。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970年夏,我所又组成了一个野外组到湖北省西部进行调查,在恩施专区建始县高坪(高店子)龙骨洞中发现了巨猿牙齿化石(图1)。本文记述了这次发掘所得巨猿和其他动物化石材料,附带观察了历次找到的巨猿牙齿化石。在野外工作期间,得到湖北省各级革命委员会和广大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持,省博物馆和建始县中药材经理部也热情参加过我们的调查和发掘,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现在一说起“化石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以为是美国学者J.W.威尔斯教授发现并创立的。却不知道有一位比威尔斯研究“化石钟”早了数十年的中国古生物学家、台湾大学教授马延英博士。奇妙的“化石钟” 1963年3月,科学史上发生了一起并不大的、然而使人震惊的事件,即美国古生物学家J.W.威尔斯运用“化石钟”的资料,解决了地球物理学者、天文学者长期以来无法验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最近,伦敦贝德福大学E.弗里斯和斯德哥尔摩地理学院A.斯卡别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这一化石是在挪威中部的爱逊采石场粘板岩层中发现的,经测定这一岩层沉积物已有八千万年的历史了。显花植物花的化石是极其罕见的。通常,花朵在形成化石的过程中被压碎,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上述发现的花朵非常完整,足以提供详尽的植物学形态描述,因而是非常珍贵的。这些花朵所以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原因在于曾经被森林大火烧焦,这使得细胞壁炭化,花朵的纤细部分变得坚硬,从而能在形成化石的过程中抵抗压力。这些花长约2毫米,宽1毫米,在分类上接近虎耳草科,但无法列入现存植物的任何一个属,也许和绣球花属的一种植物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牙齿龋病是人类常患的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成为口腔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献上也有很多的报导。许多学者为了得到关于人类龋病病因的参考资料曾作过许多现代动物实验性龋蚀的研究。至于化石哺乳动物龋蚀的情况则在文献上记载不多(Moodie,R.L.,1923)。过去在我国曾发现过某些现代和化石哺乳动物的牙病标本,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和正式报导的并不多(如周明镇等1959,周本雄,1961,吴汝康等)。随着材料的增加,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就有必要和可能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部泥盆纪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进行。早期著作中以康尼克(DeKoninck)、达维生(T.Davldson)和凯赛(F.Kayser)为重要。但这些著作中,多是记述一些零星的化石,而这些化石大都购自药铺,化石产地不明,因而对地层意义不大。1931和1938年,先后出版了葛利甫(A.Grabau)和田奇瓗的“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和“湖南泥盆纪腕足类”,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纪腕足类的研究基础。解放以后,王钰(1955—1956)又补充描述了南方泥盆纪的若干腕足类新种。然而,所有这方面的工作几乎大部限于南方,即印度太平洋这一古动物地理区。而对于中国北部的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直到现在几乎还没有系统研究。仅有日本学者矢部长克(Yabe)和杉山敏郎(Sugiyama)(1940,1942)以及王钰(1955)报导过极其零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广西百色盆地六吜组、洞均组的时代及脊椎动物群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继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队、广西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广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下第三系进行的系统调查和研究之后,笔者于1974年对过去发现化石较少的“红色岩组”(六吜组)及“灰岩段”(洞均组)作了进一步观察,在洞均组中补采到一些化石。这些材料有助于上述地层有关问题的讨论。本文是这批化石的研究结果,文中对该盆地始新统划分提出一些补充意见。工作过程中,我们得到广西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广西651地质队的帮助和提供部分化石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2.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1987,6(4):367-367
1986年夏,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人类起源研究所所长约翰逊(D.C.Johanson)率领的坦桑尼亚-美国联合发掘队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了一个“能人”(Homo habilis)的部分骨架,包括头骨碎片、上颌骨(腭骨)、牙齿、右臂的肱骨、桡骨和尺骨,左侧股骨的上段,右侧胫骨的一小段,编号为OH62(奥杜韦第62号人骨)。化石产自奥杜韦层位Ⅰ,与1959年玛丽·利基发现“东非人”头骨的地点距离不远。  相似文献   

13.
一、发掘成果 印度尼西亚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区之一。1889年,在瓦贾克村(Wadjak)附近发现了人类的头盖骨化石。1891年,荷兰军医杜步哇(Dubois)在中爪哇梭罗河的垂尼尔村(Trinil)发现第一个直立猿人的头盖骨化石。继他之后,1907—1908年,由德国人塞凌卡率领的调查团曾在垂尼尔村做过大量的发掘工作,在其发掘报告中有很详细的关于该地区地质情况的记述(Selenka & Lanckenhorn,1911)。1911年,多齐在梭罗河左岸,垂尼尔村以西一公里处清理出第一个年代断层(Dozy)。1931年哈尔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关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龟鳖类化石的记录,以前比较主要的是基尔摩的“蒙古的龟鳖类化石”(Gilmore,1931)。他在这篇论文中,综合研究了“中亚古生物考祭团”历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发现的龟鳖类化石材料,其中除去发现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材料不计外,有关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材料,一共记述了5科、7属、9种以及  相似文献   

15.
甘肃秦安中新世哺乳类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报告是記述甘肃秦安蓮花鎮发現的板齿象(Platybelodon)和无角犀(Aceratherium)的零星材料。这些化石是秦岭地貭队104队1958年发現后寄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产这些化石的詳細地点及层位皆不知,随化石所附野外标籤的記录,說明这些化石是产在一种“紅色粘土夹砾石結核层”中。  相似文献   

16.
1956年长阳人化石发现后 ,很长时间未曾在长阳人化石产地或附近发现过旧石器。当然 ,这绝不能说长阳县境内就没有旧石器 ,只能说工作还做得不够。正如中科院贾兰坡院士在为“长阳人”题词时所写 :“长阳人不可能单独存在 ,附近还会有更多的材料 ,应进行大量调查工作。”真的不出贾老所料。就在贾老题词后不到10年的1993年 ,我们在配合清江隔河岩水电工程的考古发掘中 ,在长阳人化石产地西北不到30公里的清江南岸鸭子口乡的“鲤鱼山”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用火的遗迹 ,经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实验室用铀系法测定 ,其年代为距今1…  相似文献   

17.
李春晓 《化石》2019,(3):74-76
<正>1935年,北美长鼻类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巴尔博(E. H. Barbour)与化石收藏家施特恩贝格(G. F. Sternberg)合作发表了一种奇怪的长鼻类化石——索普氏颌铲象(Gnathabelodon thorpei,以下简称颌铲象),立即引起了研究者的轰动。当时国际古生物学界的权威奥斯本(H. F. Osborn),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不惜重墨,在其即将付梓的鸿篇巨著《长鼻类:世界乳齿象及真象其发现、演化、迁移、灭绝之专著》文末增辟补记,记载这一重要发现。奥斯本在文  相似文献   

18.
吉林榆树周家油坊旧石器文化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周家油坊在榆树县西南18公里,地理座标北纬44°43.5′,东经126°21′。这一带盛产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周明镇教授等曾经根据这里的大量化石材料编著《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志》一书。记录了35种化石,并命名为“榆树动物群”或称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但化石层位不清,都是从河中拣的,群众手里收集的或药店里买来的。另外,还有人类化石的发现,称为“榆树人”。也因层位不明和含氟量较低而被否定为古人类化石。此外,还有一件人工打击的石片发现,层位也是不清。为解决“榆树动物群”的层位问题和探索有关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我们于1977年10月在这里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先后共发掘七个地点(图1)。除第三地点未获化石外,其它六个地点都出土相当数量的化石,共十二种。其中除虎(Panthera tigris Linaeus)外,其余皆不超出前人的记录。同时在第一、二、  相似文献   

19.
1986年9月初,在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举行的世界考古学大会上,印度的辛格(Mohinder Pal Singh)曾报告了“印度次大陆Pinjor Formation层位内首次发现的人类化石”的意义,材料是根据他在1980年11月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的两个上内侧门齿,地点在印度北部Ha-ryana 的纳达(Nadah)村附近,标本发现于纳达剖面的底部,根据地磁地层学的测定,其年代为200万年前,伴生动物化石有Fquus,Rhinoceros和EIephas等,在此地点还发现有索安文化(SoanCulture)的石器,但大部分是地表捡的。  相似文献   

20.
河南孟县一新种水牛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牛的化石在中国发现的地点和材料不少,它是牛亚科化石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的种也很多,因而在地层上的价值也比较大。中国的水牛化石曾先后经胡步伍(Hop-wood),布尔(Boule),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杨钟健,步林(Bohlin),高井冬二,柯伯特(Colbert),何尤(Hooijer)等研究过。杨钟健教授在1936年时曾将当时中国所发现的水牛类化石进行过初步的总结,但此后又有不少新的发见和报道。在这篇短文內,我们准备介绍河南孟县发现的一个新种,和江苏青浦的一个上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