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遗传》2014,(1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主要报道全球环境变化与农业、农业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理论基础、农田生态系统与农业资源、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环境质量及环境保护、农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等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适于从事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科技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农业及环境管理工作者和基层从事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人员阅读与投稿。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业面源污染分区的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涓  谢谦  倪九派  魏朝富  吕家恪 《生态学报》2014,34(9):2431-2441
在三峡库区建立生态农业园是解决库区农业、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有效措施。以农业面源污染分区为基础,探讨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农业园的建设模式和对策。结果表明:(1)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生态农业园规划为三大生态农业区,低海拔平坝丘陵生态农业区适宜发展"粮果蔬-猪-沼气-粮果蔬+休闲旅游"复合型高效农业模式,中海拔低山生态农业区可采用"粮-林-畜-沼气-草"的生态农业园建立模式,高海拔高山生态农业区适宜发展林草牧药复合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2)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种植园、生态养殖园和生态综合园为该区的生态农业园建设方向。划分归并后的五大农业面源污染产污区中,库首外围丘陵山地产污区适宜以生态种植园为主导发展方向;库尾丘陵山地产污区可主营生态养殖园;余下3个产污区的发展核心都宜放在生态综合园建设。(3)三大生态农业区中的中海拔低山生态农业区和五大产污区中的库中平行岭谷产污区是库区生态农业园的建设重点。(4)为保障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应积极促进国家、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创新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章家恩  骆世明 《生态学杂志》2005,24(11):1365-137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中国生态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生态农业经过20多年的实践,现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全国2000多个县、乡镇先后实施了生态农业建设。然而,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实践和理论问题。在实践方面,存在着思想认识、技术、资金、建设与管理等问题。在科学理论方面则需要解决如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分类、生态模式的内在过程与机理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模式的尺度转换以及生态农业模式变化规律、生态农业安全等问题。因此,加快开展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生态产业,全面推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是当前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广东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广东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从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广东实际情况出发,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以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论述自然保护区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生态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微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微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要求从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高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以求在社会经济尽快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也得到改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相互渗透正日益加剧,一门介乎生态科学与经济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生态经济学正在应运而生。由于农业不仅以一定的生态  相似文献   

7.
以一定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体形态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农业生产,无论是从其发展的历史过程,还是从其现实的物质变换过程来看,都首先是一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与其它任何种类的生态系统一样,都要按所有这些生态系统所共有的生态规律运行。因此,对农业生产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农业生态经济学,除了要有其哲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外,还要以研究一般生态系统、特别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吴文良(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和环境科学系,100094)10年来,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1理论方面有待创新和完善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出两大热点,一是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即在理论上对生态农业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二是各地进行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这两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逐渐结合得越来越密切。但其理论仍以农业生态学为主,尚未形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对生态价值、环境价值、生态经济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总的看来大大落后于生态农业实践的要求,因此有待于创新和完善。2生态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不足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关键不仅在于单项技术的创新,而且在于已有技术的组装配套,即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在国家级区域综合治理农业科技攻关、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均无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课题,充其量只在有关于专题和国家环保局重点课题中有所涉及,部分省地市级科研项目中有几个。少数生态农业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较少有高层次的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参与,  相似文献   

9.
生态位理论在鄂中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生态位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中有了丰富和发展。孙鸿良等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农业生态系统,鉴于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生态经济学的内容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系统国外称为“生态经济系统”(Ecolonomic system,)。农业生态经济学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这个概念把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联系起来当作一个功能单位研究,其中心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主要是以天然生态系统和工业经济系统为参照系统,对系统的组成部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1.
推广生态农业,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初论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我省自1983年开始创办村级生态农业试点以来,目前全省已有不同试点81个,其中县级7个,乡镇级39个,村级35个。试点区面积近2666.67ha,其中耕地1.867×10 ̄5ha。1991年我省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但生态农业试点区仍获得全面丰收,与大丰收的199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加8000万元,年人平均纯收入增3.8%,粮食总产量增加6.6×10 ̄7kg,水土流失面积7533ha,森林覆盖率达2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粮食商品率达46.8%,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的抗灾能力和稳产功能得到充分证明。为了使我省生态农业建设“点上出精品,面上有规模”,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以保护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稳固提高种植业水平为基础,从充分合理开发资源出发,不断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生态、经济双向良性循环,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技术路线生态区划→系统规划→分区试点→模式优化→推广辐射的滚动扩散。  相似文献   

12.
羌塘高原自然保护地社会生态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增让  邹秀萍 《生态学报》2020,40(23):8743-8752
自然保护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稳定起着积极作用。社会生态评价有助于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采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景观生态指数等指标对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以人口密度、人均农业产值为指标,对自然保护地的社会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生态效果:2000-2015年自然保护地的NPP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保护地建立后NPP下降趋势有所减缓。景观破碎度增加、斑块形态复杂化。草地、农田、城镇等人类主导景观斑块空间集聚性增强。除部分偏远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减小外,大部分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扰动依然较强。其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用地比重增加、生产用地比重下降,自然景观得到一定恢复;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用地比重下降、生产用地比重增加,尤其是草地优势度进一步增大,生态压力加大。2)社会经济效果:1990-2015年自然保护区人口密度、农业产值总量显著低于生态功能区,但人均农业产值自然保护区显著高于生态功能区。保护地建立后人口密度、人均农业产值都有增加,人口密度生态功能区增加更显著,人均农业产值自然保护区增加更显著。今后,对自然保护区要强化管理、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功能区要着力缓解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提高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针对性,探索保护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与切实保护相协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丛书一套共8本著作最近全部出齐。这些著作包括由骆世明主编的《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原理与技术》,由章家恩主编的《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规划学》,由黎华寿主编的《生态保护导  相似文献   

14.
渔业是大农业的一环。在充分合理的利用好水体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品生产的同时,认真保护好水域生态环境,这不仅是渔业的问题,也完全符合环保这项基本国策。研究渔业生态,发展生态渔业也是当今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方向。“水体生态农业”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生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 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如何协调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是目前自然保护区研究学者、决策者和社区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从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方式等方面, 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的设计, 提出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具体建议。以福建省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为构建可行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生态学会与湖北省生态经济学会受湖北省农牧业厅委托于1986年5月12日至25日在武昌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全省首次生态农业培训班,来自全省地、县农业环保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30余人参加了学习,由两个学会联合聘请省内著名专家、教授为培训班授课。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孙济中教授、省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丁举贵教授、省农牧业厅环保站负责人以及学员代表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讲了话。这次全省生态农业培训班是在我国“七五”计划开始执行,生态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必然趋势的新形势下举办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培训班课程主要包括生态学概  相似文献   

17.
<正>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的"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丛书"一套共8本著作最近全部出齐。这些著作包括由骆世明主编的《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原理与技术》,由章家恩主编的《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规划学》,  相似文献   

18.
石元春 《生态学报》2004,24(4):863-864
由李文华院士主编,95位长期从事中国生态农业的科技人员参加编写的《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最近出版。这部180万字的专著问世于我国又一个农业新阶段的起始,即农业的领域和功能拓宽、面临全球化挑战,现代化问题实实在在地提上若干地区的议事日程;以及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关注,时机很好。且不说中国生态  相似文献   

19.
按照生态学原理指导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旨在针对川西盆周丘陵地区县级农场的实际,通过总结在名山县良种示范繁殖农场5年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探讨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供发展农村经济参考。五年建设的结果与变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明  白雪 《生物多样性》2006,14(3):265-273
生物保护研究已经从保护生物学发展到保护生态学,在社会经济因素对自然保护影响日益广泛深刻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基本上是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主,缺乏系统的经济学考虑,导致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不理想,可持续性受到威胁。本文在回顾生物保护的相关经济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保护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框架,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为管理部门的保护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