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有小麦Gli-1、Gli-2和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英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APAGE和SDS_PAGE方法 ,研究了 32份中国特有小麦Gli_1、Gli_2和Glu_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在 1 4份云南铁壳麦 (Triticumaestivumssp .yunnaneseKing)中 ,共出现 8种醇溶蛋白带型和 3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在 9份西藏半野生小麦 (T .aestivumssp .tibetanumShao )中 ,发现 9种醇溶蛋白带型和 4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在 9份新疆稻麦 (T .petropavlovskyiUdacz.etMigusch .)中 ,观察到 9种醇溶蛋白带型和 5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 ,其中 1份新疆稻麦 (稻麦 2 )具有Glu_D1编码的新亚基 2 .1 1 0 .1。在这 3种中国特有小麦群体中 ,Gli_1位点分别检测出 1 0、1 4和1 1个等位基因 ;Gli_2位点各具有 1 1、1 4和 1 2个等位基因 ;Glu_1位点也分别出现 5、6和 8个等位基因。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群体内的Nei’s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 0 .3798、0 .56 2 5和 0 .56 93。这些结果说明 ,与云南铁壳麦相比 ,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Gli-1、Gli-2和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英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用APAGE和SDS_PAGE方法 ,研究了 89个四川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地方品种Gli_1、Gli_2和Glu_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在这些地方品种中 ,总共发现 32种醇溶蛋白带型和 3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在Gli_1、Gli_2和Glu_1位点上 ,分别检测出 14、15和 5个等位基因。在每一个位点上 ,出现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分别为Gli_A1a(89% ) ,Gli_B1h (46 % ) ,Gli_D1a (6 5 % ) ,Gli_A2a (6 4% ) ,Gli_B2j (45 % ) ,Gli_D2a (48% ) ,Glu_A1c (99% ) ,Glu_B1b (99% )和Glu_D1a (10 0 %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的Nei’s遗传变异系数平均为 0 .370 6 ,变幅为 0到 0 .70 87;其中Gli_B2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而Glu_D1位点最低。同时 ,Gli位点的遗传多样性高于Glu_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但又低于现代品种Gli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说明四川地方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在研究中 ,“成都光头”与“中国春”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谷蛋白的带型完全一致 ,进一步证实“中国春”是“成都光头”的一个选系。  相似文献   

3.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Glt—1,Gli—2和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APAGE和SDS-PAGE方法,研究了89个四川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地方品种Gli-1、Gli-2、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在这些地方品种中,总共发现32种醇溶蛋白带型和3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在Gli-1、Gli-2和Ght-1位点上,分别检测出14.15和5个等位基因。在每一个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分别为Gli-Als(89%),Gli-Blh(46  相似文献   

4.
刘芳   《广西植物》1993,13(1):76-7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中国几种特殊普通小麦的幼芽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同种不同来源的麦酶谱差异不大,较整齐一致,只有个别材料有酶带的增减及沾性强弱有别;对于不同的物种云南铁壳麦与西藏半野生小麦的酶谱很相近似,属同一类群,新疆稻麦慢带较模糊,少第3条酶带归属别一类群。  相似文献   

5.
陈庆富  周永红  彭正松  蒋华仁   《广西植物》1998,18(4):325-330
本研究以T型不育系QA1104(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2)和Khapli(具有杂种黄化基因Ch1)为测验种,对中国特有小麦等六倍体小麦类型和一些四倍体小麦类型中的T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和杂种黄化Ch1基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白麦子类型、西藏半野生小麦、云南铁壳麦、圆锥小麦(矮兰麦)一节节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以及中国圆锥小麦等类型中未发现T型育性恢复基因和杂种黄化基因Ch1;在斯卑尔脱小麦杜哈米林类型和野生二粒小麦中发现有T型育性恢复基因的存在,但是不存在杂种黄化基因Ch1。在新疆稻麦和中国波兰小麦中未发现有T型胞质育性恢复基因的存在。但在新疆稻麦中普遍含有杂种黄化基因Ch1,在波兰小麦中一些居群有Ch1基因、一些居群无。这暗示:新疆稻麦可能来源于含有Ch1基因的波兰小麦类型,而且可能是起源于波兰小麦与节节麦的天然杂交并经过双二倍体化途径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以36份云南铁壳麦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法分析了Glu-1位点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及组成。结果表明,在Glu-A1位点上检测到3种(N,2*和1)亚基类型,Glu-B1位点上共检测到5种(7、7 8、17 18、13 16和6 8)亚基类型,Glu-D1位点上只检测到1种(2 12)亚基类型。共检测到6种亚基组成类型,即:N、7、2 12,N、7 8、2 12,2*、7 8、2 12,2*、17 18、2 12,1、6 8、2 12和1、13 16、2 12。云南铁壳麦的HMW-GS为普通小麦已知变异类型的18%,3个位点的Nei's遗传变异系数顺序为Glu-B1(0.5734)>Glu-A1(0.2484)>Glu-D1(0),表明云南铁壳麦属较原始类型,Glu-D1位点未发生变异。品质评分最高分为8分(3份材料),平均为5.2分。同时86%的云南铁壳麦具有适合制作优质手工馒头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N和2 12),42%的云南铁壳麦具有亚基组成类型(1、7 8、2 12和N、7 8、2 12),这些材料可作为云南小麦馒头品质改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小麦品质育种中充分利用品种资源,以引进的57份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和单籽粒硬度仪(SKCS)分析了这些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 S)组成及其籽粒硬度.共检测到13种亚基和21种亚基组合,30份材料具有5 10亚基,10份2*,9份17 18,1份13 16.5 10和2*在硬质麦中出现的频率较混合麦高,在软质麦中的频率最低,17 18在混合麦中的频率较高.HMW-G S组合中,N u ll、7 9、2 12和1、7 8、2 12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7.5%和14.0%,个别品种还同时聚合有1A、1B、1D上的优质亚基.参试品种(系)含硬质麦32份(1级20份、2级12份),混合麦15份(2级3份,3级12份),软质麦10份(4级6份,5级4份),籽粒硬度的分布范围为12~74.春小麦和冬小麦材料N e i s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550 8和0.573 3,表明春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位点的遗传变异略低于冬小麦;春小麦和冬小麦A、B和D基因组的N e i s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497 5、0.648 7和0.540 3,说明G lu-B 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G lu-D 1位点,G lu-A 1位点最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标记分析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185对SSR引物对52份中国西部特有小麦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在31份云南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488个等位变异,每一个SSR引物可检测到1至9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64个;平均PIC值为0.2764。在15份西藏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472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到8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55个;平均PIC值为0.3082。在6份新疆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308个等位变异,每一个SSR引物可检测1到5个等位变异,平均为1.66个;平均PIC值为0.1944。185对SSR引物在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的21条染色体、7个部分同源群和3个染色体组上检测到的等位位点的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均以3B染色体较高,而1D染色体最低;在7个部分同源群中,均以第三部分同源群最高,第六部分同源群最低;在A、B和D染色体组上,均以B染色体组最高,D染色体组最低,A染色体组居中。利用185对SSR引物计算了云南、西藏和新疆小麦群体内及其群体间的遗传距离(GD)和平均遗传距离,结果显示,西藏小麦和云南小麦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要高于新疆小麦,而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低于两者与新疆小麦的平均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两者与新疆小麦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9.
西藏半野生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DS-PAGE分析了50份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43份材料的HMW-GS组成是同质的,7份材料为异质。供试材料共有7种HMW GS组合,以Null、7 8、2 12为主要类型,占所分析材料的68.4%。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10种等位基因,Glu- A1位点2种,Glu~B1位点4种,Glu~D1位点4种。Null(96%)、7 8(80.4%)和2 12(94.9%)分别是Glu-A1、 Glu-B1和Glu~D1位点上主要的等位基因。在Glu-B1位点还新发现2个亚基,暂时分别命名为8*和7**。说明西藏半野生小麦中存在着较广泛的HMW-GS等位基因变异,是小麦品质育种潜在的可利用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236份新疆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lu-1位点共有19种等位基因,其中Glu-A1位点3种,Glu-B1位点7种,Glu-D1位点9种;亚基null、7+8、2+12在各自的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达到91.95%、85.17%、80.93%;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1种,主要为null/7+8/2+12,频率达70.34%;同时筛选出33份含有1、2*、13+16、14+15、5+10、1.5+10、17+18等优质亚基的材料,可作为优质基因源。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其中的65份地方品种进行醇溶蛋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电泳出现64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构成65种组合,其中ω区出现的谱带最多,达17条,其次是β和γ区各16条,α区出现的谱带数最少,为15条。从每条谱带在65份材料中出现的频率看,总的变异范围为1.54%~93.85%;α、β、γ和ω四个分区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498、0.386、0.523和0.348。这表明新疆麦区小麦地方品种贮藏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King)产于云南省澜沧江、怒江下游,为云南省所特有,具有护颖坚硬、极难脱粒、穗轴受压力易折断等原始特性,又有耐瘠薄、抗旱、抗穗发芽、抗鸟害等多种优点.本文研究了云南小麦的苗期和成株期抗旱性.结果表明云南小麦的苗期抗旱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不及云南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油榨地光头麦;而澜沧铁壳麦和永德铁壳麦的苗期抗旱性强于育成品种云麦42.云南小麦具有较强的成株期抗干旱能力,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其中云县铁壳麦超过油榨地光头麦,其它品种与育成品种云麦42接近.  相似文献   

12.
东方小麦(Triticum turanicum Jakubz.) 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利用东方小麦(Triticum turanicum Jakubz.)遗传资源,对来自埃塞俄比亚、伊拉克、伊朗、阿塞拜疆、阿富汗、摩洛哥等国家共87份东方小麦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材料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87份材料共产生72种谱带类型,分离出33条带纹,每份材料可电泳11~22条带,平均16条;在α、β、γ和ω四个区均差异较大,分别有16、11、20和20种谱带变异类型.聚类分析发现,醇溶蛋白揭示的材料间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藏半野生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以及原位保存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1998年对27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的研究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形态类型多样、断穗特征稳定,是六倍体小麦中独特的小穗下节位断裂的裸粒型断穗小麦。在性状聚类中,它与栽培小麦各居一群,泾渭分明,明显特点是断穗性强、成熟早、穗密度偏稀,植株较高,千粒重偏低。通过等电聚焦同功酶分析显示,14个生化位点中有lO个位点存在遗传多样性;在RFLP分子标记中,第3、4、5、6、7同源群表现多态性,但只有在第5、6、7同源群染色体长臂或短臂上与栽培品种存在不同,因而断穗基因可能存在于5S、5L、6L或7S染色体之一上。西藏半野生小麦中有4.5%的材料具有中抗和高抗白粉病能力;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均超过对照2~5个百分点。建议在不同海拔的加查县和察隅县建立西藏半野生小麦的原位保存点。  相似文献   

14.
陈国跃  李立会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2):2439-2444
运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9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醇溶蛋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96份人工合成小麦中,共分离出65条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其中ω区22条,β和γ区各17条,α区9条,但各醇溶蛋白在电泳图谱中出现的频率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1.04%~91.67%。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指数(H′)及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析结果显示,β、ω两个谱带区醇溶蛋白组成最为丰富,而α区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86,在遗传距离为0.83水平上,96份材料被划分为4个主要类群,类群间的关系基本反映了合成双二倍体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位点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小麦外源DNA导入及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改进的酚-RNA酶法从野生一粒、野生二粒、提莫菲维和波兰小麦幼苗中提取总DNA,用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途径导入云南铁壳麦1号和湖北生产上应用的鄂恩1号小麦,发现D1代出现供体性状或新的变异性状,有些变异性能遗传到后代。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冬春麦区小麦地方品种贮藏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236份新疆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lu-Ⅰ位点共有19种等位基因,其中Glu-Al位点3种,Glu-Bl位点7种,Glu—D1住点9种;亚基null、7+8、2+12在各自的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达到91.95%、85.17%、80.93%;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1种,主要为null/7+8/2+12,频率达70.34%;同时筛选出33份含有1、2^*、13+16、14+15、5+10、1.5+10、174-18等优质亚基的材料,可作为优质基因源。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其中的65份地方品种进行醇溶蛋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电泳出现64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构成65种组合,其中ω区出现的谱带最多,达17条;其次是β和γ区各16条,α区出现的谱带数最少,为15条。从每条谱带在65份材料中出现的频率看,总的变异范围为1.54%~93.85%;α、β、γ和ω4个分区多样性指数(H1)分别为0.498、0.386、0.523和0.348,表明新疆麦区小麦地方品种贮藏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西南冬麦区地方品种HMW-GS组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西南冬麦区(云南、贵州、四川)3个省份共计560份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lu-1位点共有22种等位基因,其中Glu-A1位点4种、Glu-B1位点11种、Glu-D1位点7种;亚基null、7 8和2 12在各自位点的频率最高,分别为89.64%、68.21%和96.43%。亚基组成类型共有46种,以null/7 8/2 12和null/7 9/2 12为主,频率分别为50.89%和11.79%。在这些材料中筛选出一些含有1、2*、17 18、14 15、5 10等优质亚基的材料,其中有52份材料含有优质亚基组合。  相似文献   

18.
1995-1998年对27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的研究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形态类型多样、断穗特征稳定,是六倍体小麦中独特的小穗下节位断裂的裸粒型断穗小麦.在性状聚类中,它与栽培小麦各居一群,泾渭分明,明显特点是断穗性强、成熟早、穗密度偏稀,植株较高,千粒重偏低.通过等电聚焦同功酶分析显示,14个生化位点中有10个位点存在遗传多样性;在RFLP分子标记中,第3、4、5、6、7同源群表现多态性,但只有在第5、6、7同源群染色体长臂或短臂上与栽培品种存在不同,因而断穗基因可能存在于5S、5L、6L或7S染色体之一上.西藏半野生小麦中有4.5%的材料具有中抗和高抗白粉病能力;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均超过对照2~5个百分点.建议在不同海拔的加查县和察隅县建立西藏半野生小麦的原位保存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醇溶蛋白的20份小麦种质遗传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对同一品种不同繁殖年份的20份小麦种质进行遗传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质中有10份具有一种醇溶蛋白谱带带型的同质性种质;另外10份具有2~4种醇溶蛋白谱带带型的异质性种质,其中6份为地方品种。表明地方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10份异质性种质中,两个繁殖年份种质之间的醇溶蛋白带型频率变化差异不显著的有5份,其第一繁殖年份的种质发芽率均高于75%,而另外5份存在显著差异的种质,第一年份的发芽率都低于66%。进一步分析表明,这10份异质性种质在两个繁殖年份之间,其发芽率差值与带型频率差值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65。上速结果表明,小麦更新时较高的发芽率是维持异质性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普通小麦品种间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43个不同来源的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3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醇溶蛋白电泳共分离出51条迁移率不同的带,其中有4条稳定表达带(均为100%表达).47条具有多态性,占97.6%。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35~0.82之间,平均值为0.58,遗传变异较大。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5大类。分析认为:供试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