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华东地区太子参品系的氨基酸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对江苏、安徽、山东、福建四省6个不同产地的栽培和野生太子参品系进行了18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各品系所含的氨基酸含量不同。在各品系的游离氨基酸中均以精氨酸的含量为最高。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安徽宣州品系为最高。江苏宜兴品系所含的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江苏老山野生品系的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系。本文为研究不同太子参品系质量及其医药价值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福建产太子参氨基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日立L8800全自动高速氨基酸分析仪,从福建柘荣产太子参中检出18种氨基酸,全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77.7g.kg-1,其中精氨酸(Arg)高达20.8 g.kg-1;此外,还发现太子参中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质量分数高达16.5 g.kg-1。采用RT-HPLC(柱前衍生-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检测质量分数为20.5 mg.kg-1,验证了HPCEC(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柱后衍生法)氨基酸自动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种质和生态环境因素对太子参中氨基酸类成分积累的影响。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太子参中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排序分析表明同一种质不同地域、同一地域不同种质太子参间均存在一定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谷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γ-氨基丁酸为太子参特征氨基酸,综合评价表明就氨基酸而言江苏句容栽培的ZS2太子参品质较好;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栽培地域与其特征氨基酸存在显著相关。生态环境因子是影响太子参中氨基酸含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太子参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野生孩儿参块根及地上部分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南京紫金山野生孩儿参(太子参)块根及地上部分(茎、叶、花、果)进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地上部分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及总氨基酸含量基本上与传统药用部位块根相同。本文为研究太子参地上部分的医药保健价值及其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区太子参的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使用1对引物18SPl和26SP2对采自14个产区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进行IT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个产区太子参的ITSl片段长度为219—222bp,ITS2片段长度为235~236bp,5.8S片段长度为155—157bp.除江苏宜兴,江苏句容马梗,江苏南京老鹰山和江苏溧阳等4个产区的ITS序列碱基完全一致外,其他10个产区的ITS序列则有不同的变异,碱基变异数目(包括5.8S编码区)为1—17个。使用UPGMA法重建系统发生树,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说明了它们的变异程度,为利用ITS区序列的差异鉴别不同产区的太子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天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用途广泛,人们对氨基酸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氨基酸从无到有,到现在的大市场份额,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谷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在内的大品种氨基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的主要供应品种,部分小品种氨基酸已形成自己的优势.绿色制造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氨基酸行业发展的主流.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氨基酸品种的现状、水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为人体主要蛋白的来源之一.高蛋白含量的小麦育种,同时改善其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是当前研究热点.本文中,笔者采用LC-MS测定小麦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37个不同品种小麦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7个小麦品种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种类无差异,但是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个产区药用植物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中的太子参皂苷含量,并分析太子参皂苷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太子参皂苷含量可分为江苏-安徽高含量区和贵州-福建低含量区。太子参皂苷含量与年均日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均降水呈负相关;与最热月份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呈显著负相关。月均日照量和月均温对太子参皂苷含量影响较大,其中1-12月的月均日照量与太子参皂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4月和11-12月的月均温与太子参皂苷含量呈负相关;5-9月的月均温与太子参皂苷含量呈正相关。产区间日照量差异可能是造成太子参皂苷含量地理变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日照量高、季度间温度差异大且相对少雨、低湿的地区有助于太子参皂苷的形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测定了不同时期采集的银杏树叶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银杏叶中水解氨基酸的总含量分别为15.09%,11.87%,9.97%,和7.14%;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分别为0.76%,0.28%。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银屑病患者鳞屑中氨基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皮肤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病理变化是角朊细胞角化不全。本研究以银屑病患者的鳞屑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水解物中的氨基酸含量,从而探索银屑病的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比较,从而探索银屑病的氨基酸代谢变化规律,为银屑病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了四大种植主产区(安徽、江苏、福建、贵州)的栽培品及河南的野生品,共13个批次太子参甲醇提取物,获得不同产地太子参栽培品的FTIR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的计算,同时结合(共有峰率,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太子参的FTIR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建立的太子参FTIR指纹图谱能够区分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差异,双指标序列分析法能够为产区间和产区内太子参品质差异提供参考,两种分析方法结合可为该药材的质量分析、评价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析了6个品种太子参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运用相似关系R-链连接法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划分了类群,探讨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酶学水平的表型证实了宣参老品种是原生种,其它类群有一定程度分化,但都与宣参老品种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含量HPCE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测定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析方法,对10种不同产地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HPCE工作条件: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75μm,有效长度50cm),分离电压为15kV,柱温2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为203nm,缓冲液为20mmol/L硼砂(pH=9.3)溶液。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环肽Pseudostellarin B浓度与其响应信号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Y=0.6357X 2.546,R=0.9985),加标回收率在93.8%~105.6%之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太子参HPCE指纹图谱研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对不同太子参样品的HPCE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以系统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为对照模板,10份样品中有8份的相似度在0.90以上,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太子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源太子参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RAPD标记方法分析了15个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1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56.9%。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5个太子参种源分为4类;地理分布越近,太子参种源间的遗传差异越小。来源于安徽宣城的太子参种源遗传变异明显,辽宁凤城的野生太子参与山东地区的太子参栽培种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江苏各地太子参种源的亲缘关系则较远,这些种源均可作为育种材料。自然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太子参的遗传变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太子参脱病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茎尖分生组织法、热处理结合茎尖法、病毒唑处理结合茎尖法对6个不同产地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组培苗进行了脱病毒研究. 经生物检测、 ELISA法和电镜检测表明, 热处理结合茎尖法脱病毒效果最好,脱毒率高达 100%;病毒唑处理结合茎尖法和茎尖分生组织法脱毒率分别为 79.64%和74.29%.不同产地太子参的脱病毒效果不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太子参的脱病毒繁育程序,其中复壮培养基中PP333的最适浓度为0.5~1.0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 0.3 mg·L-1 NAA.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太子参的 HPLC指纹图谱分析条件,为太子参药材内在质量评价积累数据.方法:应用RP-HPLC法;Cosmosil C18分析柱;乙腈-水二元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in;检测波长203 nm;分析时间60 min.结果:建立太子参药材指纹图谱,特征共有峰有15个.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太子参的HPLC的指纹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安徽皇甫山野生太子参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甫山弥陀寺后山、林场总部西南方向及北将军岭东南坡是太子参分布的代表地区.在以上三地共随机抽取9个样点,每隔0.5h测定其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结构、颜色、pH值等生态因子,探讨了皇甫山野生太子参分布区生态环境,为保护和利用野生太子参的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子参商品药材及其四倍体植株块根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产地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商品药材及其四倍体植株的块根进行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0个批次的不同产地太子参商品药材与经选育获得的6个株系太子参同源四倍体植株块根的HPLC-UV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均在0.9以上。选取15个特征峰并大致判断其峰位和比例关系,构成太子参特有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为太子参药材鉴别、品质评价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不同产地天麻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7个分别产自四川荥经县、剑阁县和云南小草坝的野生及引种天麻品种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7种天麻的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含量均较高,其中以四川荥经县野生样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四川荥经县引种云南小草坝样品中氨基酸含量最低.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天麻中氨基酸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