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色花瓢虫Amida tricolor(Harold)由于鞘翅上有红、黄及黑三种颜色构成的斑纹,美丽似花而得名。 此种分布在日本,为稀有种。在我国为初次记录的种,1984.V.20笔者首先在广西、宁明陇瑞自然保护区采到1,继而1984.Ⅵ.5,在广西关川又采得1。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中型,体长4.3—4.5毫米,体宽3.2—3.4毫米。卵圆形,密披金黄色绒毛。背面黄褐至红褐色。复眼灰绿或灰黑色。前胸背板具3个黑斑,中央1个纵条形,较大,两侧各有1个小形圆斑。或3个斑均消失。每鞘翅具黑、黄两种颜色的斑纹,3个黑斑纵行排列:前面的一个位在肩角,椭圆形,前缘接近鞘翅基缘,但永不伸达翅的基缘;中间的一个位在鞘翅1/2以后,较大,常为U形,后面的一个位于翅端,最小,近方形。两个黄斑成横带形:前面一个位在翅中部之前,另一个位在中、后部两个黑斑之间,每个黄斑外缘与鞘翅外缘接近,但内缘却不接近鞘缝,前、后缘均与黑斑边缘紧接。腹面中央红褐色,外围黄褐色。足亦黄褐色。头部及前胸背板刻点深而密,  相似文献   

2.
<正> 秃鞘掌铁甲虫Platypris melli Uhm.属鞘翅目叶甲科铁甲虫亚科,是鼠科马甲子Paliurusramosissmus的重要害虫。国内对此虫尚无记载。现将笔者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6—7毫米,体宽3毫米左右,棕黄色,前胸背板及鞘翅有黑斑。复眼一对,黑色,明显突起。触角丝状,共9节,端部稍膨大,由3节合并。腹部5节。雌虫较雄虫为小。鞘翅侧缘前、后方突出呈掌状,前面的有刺6枚,后面的有5枚;鞘翅盘区有刺及瘤突,其中有大刺3个,2个并列于鞘翅中部,另一个位于鞘翅  相似文献   

3.
1978—1982年陕西进行天敌资源调查,在所获标本中,发现有中国食菌瓢虫一新记录种,兹报导如下。 体长5.0—5.5毫米,宽4.0—4.6毫米。体椭圆形,中度拱起,体色深褐色。下颚须末端不呈圆扁弧形,其宽为端节长的2倍。前胸背板前缘呈浅弧形凹陷,复眼全部被前胸背板所遮盖。头黄白色,唇基和口器褐色。前胸背板上有5个黄白色斑(前、后角各一个,后缘中央一个纵长形的黄白色斑)。每个鞘翅上有8个黄白色圆斑,其排列为1—1—1—1—2—1—1。前胸腹板无纵隆线。前胸背板缘折和鞘翅缘折褐黄色,鞘翅缘折伸达末端。腹面胸、腹板和足褐色。后基线短,向后斜伸至第一腹板的1/2处终止。  相似文献   

4.
双齿长蠹—中国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蠹类昆虫,在国内报导较多的只有竹长蠹Dinoderus minutus Fabr.及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 昆明地区常见一种为害边材和幼树的长蠹,过去称为“边材小蠹”,学名未定。最近我们鉴定为双齿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属长蠹科Bostrichidae长蠹亚科Bostrichinae。 成虫体长4.0~4.5毫米,宽1.8~2.2毫米,黑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色;触角、上唇,两须、翅鞘及跗节棕褐色。前胸背板帽状,覆盖头部,其上密生微细颗粒,以前端两侧者较大而显著。渐至中部和后方则渐小,成为小的密集点刻;前胸背板上密生灰白色微毛。触角10节。端部3节向内侧延伸成叶状。鞘翅全面具细点刻,饰以灰色纤毛;鞘翅后端急剧倾斜成为75°~80°的角度,两个鞘翅的倾斜部分合而为圆形,其上各  相似文献   

5.
日本丽瓢虫CallicariasuperbajaponicaSicard成虫和幼虫在四川省峨眉县专食白蜡树卷叶绵蚜ProciphilusfraxiniF.和女贞卷叶绵蚜P.liguistrifoliae(TsengetTao),是这两种害虫的重要天敌。笔者于1979—1980年曾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作过一些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1.5毫米,宽约9.5—9.9毫米。卵圆形,背面半球形隆起,光滑无毛。头部褐黄色,具稀疏的粗点刻;复眼黑色,肾形;触角11节,褐黄色;唇基宽带形。前胸背板褐黄色,近基部有两个椭圆形黑斑;小盾片黑色,短三角形;鞘翅褐黄色,各有7个黑斑,鞘翅缘折黄色,近基部…  相似文献   

6.
桔弯茎叶蝉Flexocerus citrinus,sp.nov。新种 体长:雄虫5.5毫米,连翅长6.0毫米;雌虫5.5毫米,连翅长6.5毫米。 头冠、颜面、前胸背板和小盾片具横皱,尤以前胸背板横皱粗而显。头冠宽短,前缘弧圆,前后缘接近平行,中长约为前胸背板中长的1/4;复眼小而突出;颜面颊区侧下缘内四,额唇基中域低凹,端部隆起,前唇基钟状,中部两侧内凹,端部显著扩大,端缘微凹,舌侧板宽大,半圆形,末端伸不及前唇基端部;单眼间距离大于至复眼的距离;喙约与前唇基等长,端部扩展。前胸背板前缘弧圆,后缘接近平直,侧缘短;小盾片三角形,约与前胸背板等长,端部尖,中城横凹;前翅翅脉明显,端片大,具四个端室,三个端前室。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镜对长足大竹象成虫前胸背板和鞘翅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前胸背板和鞘翅表面均不光滑,前胸背板有零星分布的芽型感器和大量的凹陷;鞘翅上肩部有毛,在点刻沟部位遍布大量芽型感器。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描述的17个新种,为云南省森林病虫害普查所采集,在此,对参加这一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谢。 以上模式标本均存云南省林业厅昆虫标本室。1.陆良褐菌瓢虫 Vibidia luliangensis,新种 体长:4.5毫米;体宽:3.5毫米。 头部黄褐色,复眼黑色,唇基,口器及触角黄褐色。前胸背板及鞘翅黄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各具乳白色的两个斑,分别位于前角和基角,后者近四边形。小盾片黄褐色。  相似文献   

9.
毛额导丽金龟Anomala pilifrons Lin(新种) 体长:11.5—13毫米,体宽:5.5—7毫米。 体浅黄褐;头部(唇基红褐)、前胸背板盘区(暗色斑宽窄不一,伸达前后缘,沿后缘向两侧扩展)、小盾片、鞘翅基部和后部2横带(有时甚宽,占鞘翅大部分,仅留浅色肩疣和端缘;有时甚窄,直至消退为若干褐色斑纹)、臀板基缘(中央常扩宽为三  相似文献   

10.
鲁西北地区常见龟纹瓢虫变型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的本型,体色黄色或浅黄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大型黑斑,基部与后缘相连,有时扩至全前胸背板而仅留黄色的前缘及后缘。在鞘翅肩角处有一向外缘弯曲的弧形黑斑(前斑),其后有向内微弯的长四边形黑斑(后斑)。鞘翅缝黑色,在1/3处有向两侧方形伸展,在2/3、5/6处尖形伸展。由此基型斑纹变异而产生多种变型(刘崇乐1963年)。在鲁西北地区,人们在测报及应用中常把龟纹瓢虫变型与多异瓢虫混淆,因  相似文献   

11.
1.平凹大叶蝉Bothrogonia(Obothrogonia)pingtangana,新种 体长12.0~12.5毫米;体橙黄色。头部头冠基域二单眼间有1黑色斑点,头冠顶端隐现1小黑点或缺;颜面在前唇基和后唇基交接处有1横形黑斑。前胸背板前缘正中有1黑斑,基域有2黑斑或缺,前胸侧板有1黑色侧板斑;小盾片中域无黑斑,尖端黑色;前翅端部非黑色,基域有1黑斑;胸部腹板黑色,足腿节和胫节两端黑色。腹部背、腹面全为黑色。  相似文献   

12.
体长约17毫米,前胸背板两侧角之间的宽约11毫米。 体椭圆形,常具强烈的金属光泽,密被同色刻点,前胸背板、小盾片、腹部腹面1~5可见腹节均为桔红色至血红色,其上的各形斑纹,头部、前胸背板前缘及前侧缘区,半鞘翅基部、侧接缘、胸部腹面、足及喙均为蓝黑色至金绿色,头部末端宽圆,中叶稍长于侧叶,触角及复眼黑色,单眼红色。前胸背板中后区两侧的大斑近圆形。小盾片宽大,基部大斑横长而宽,后缘波浪形,基部中央具明显的横皱,后半部大斑蝶形,其中央有一较光滑的微脊,有时可稍向前延伸,翅膜片长于腹末,前足腿节腹面具宽而深的纵沟,胸、腹部的腹面均被较多的黄色茸毛,腹部腹面两侧缘及中区两侧纵列的大斑横长,第6可见腹节金绿色,生殖节蓝黑色带金绿色。  相似文献   

13.
本篇记述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弧丽金龟属 Popillia Serville 9个新种。大斑弧丽金龟 Popillia cerinimaculata,新种 体长:8—8.5毫米,体宽:4.5—4.8毫米。 黑或深黑褐,具漆光,鞘翅基部中央有一红褐大斑(为黑褐鞘缝分隔),斑外侧不超过肩疣,向后有时伸过中部;有时前胸背板后缘中部和小盾片边缘色较浅。臀板基部有2个  相似文献   

14.
采自广西各地的九斑奇瓢虫Alloneda novemmaculata为一新种;北部湾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tokinensis(Bielawski)为我国新记录,其雄性成虫为新描述。模式标本目前由作者保管。九斑奇瓢虫Alloneda novemmaculata,新种(图1-5) 雄:体长8.0毫米,体宽7.5毫米。虫体宽卵形,圆弧形凸起,背面光滑无毛。头部、唇基褐色,复眼黑色;前胸背板棕褐色,中部具两个近四边形黑斑,与后缘相连;  相似文献   

15.
棕褐异丽(虫犮)Anomala fusca,新种(图1-5) 体长:17.5~19.5毫米,体宽:9.5-11毫米。 体棕褐色,带绿色金属光泽;头顶部有时暗褐,前胸背板中部通常有2个界限不明、或大或小的黑褐斑,鞘翅基部中央有1界线不清的黑褐斑,此斑有时甚不明显。臀板被颇密短伏毛,端部被长毛。  相似文献   

16.
<正>一字竹象隶属于鞘翅目象虫科,别名竹笋象甲。在我国分布于陕西省以南、长江中下游各省,主要为害竹笋。成虫体表面光滑有光泽,乳白至淡黄色至赤褐色,头部、喙、触角、前胸背板前后缘、鞘翅前后缘、小盾片、腿节和腹部节间均呈黑色,鞘翅有一对大黑斑。幼虫蛀食竹笋,使笋枯死,还蛀食一米多高的嫩竹,使其生长不良,在成竹前易被风吹  相似文献   

17.
本篇记述了国内金龟子科丽金龟亚科的新种2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Phyllopertha bifasciata,新种 ?,体长 10毫米,体宽 5.5毫米。 体黑色带褐,有光泽,头和前胸背板略带绿色闪光;鞘翅有二黄色纵长条纹,各  相似文献   

18.
小叶蝉属一新种及一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氏丹小叶蝉Tautoneura Choui Ma,新种(图1~8) 体黄色,复眼灰褐色,前胸背板及前翅上有红色斑。 头顶:♀稍微突出,♂几乎不突出,前后缘平行;两侧各有两块白色斑,中间有一纵白斑。前胸背板后半部正中有一近矩形的红色斑纹,仅前边缘略凹入;它的两侧各有两块白斑。小盾片黄色,横刻痕上方区域棕黄色。前翅黄色,有四个黑点,分别在:亚前缘室的基半部和端半部,第二、第三端室的基部上;爪区基部、中部各有一不甚规则  相似文献   

19.
蔗根锯天牛发生和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蔗根锯天牛Dorysthenes(paraphus)granu-losus(Thomson)在广西南部、广东海南岛、云南弥勒县蔗区均发现为害。蔗蔸受害率一般为5—10%,重者30—40%。我们对它进行了初步研究,现简报如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3—50毫米,棕红色,头及触角基部棕黑,头部前额中央凹陷,上颚发达,向内弯勾。下颚须末节最长,端部宽。触角基瘤宽大,彼此接近,12节。雌虫触角长达鞘翅中部,光滑无毛,第5—10节外端角突出;雄虫触角较长,第3—6节腹面散生粒状突。前胸背板中部稍隆起,具细密刻点,两侧缘有锯齿3枚。鞘翅宽于前胸,具纵隆线两条。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采自中国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齿足甲属CheirodesGené1新种:梯胸齿足甲Cheirodes(Pseuduademia)scalarithoracus sp.nov.,给出了详细的鉴别特征、中英文描述及形态特征图,简要记述了该种的采集环境和生物学特性。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梯胸齿足甲,新种Cheirodes(Pseuduademia)scalarithoracus sp.nov.(图2~13)体长卵形,略有光泽;背面黑色,上唇、体下、足、触角及口须栗褐色。上唇狭小,前缘略弯并具毛,两侧有长毛,背面后半部有短毛。唇基前缘4道湾并向上翘起;前颊在眼前方最宽;后颊显缩,眼后方有毛束;盘区密布近于粗糙的稠密浅刻点;复眼被前颊深切。触角10节,向后伸达前胸背板前缘,球状部扩展明显。前胸背板近于梯形,宽大于长2倍,向上均匀但明显地隆起;盘区刻点疏大浅圆形,向侧区过渡为稠密;前缘2湾并有完整饰边,中间有缘毛;侧缘于中部之前最宽,饰边完整,仅前面有长缘毛;基部宽弯,中间稍弯,具饰边,仅两侧有缘毛;前角宽圆,后角直。鞘翅长大于宽1.5倍,两侧平行,仅基部有缘毛;盘上刻点行不清晰,行间有不规则横皱纹和稀疏圆刻点。前胫节内缘弱弯,端部有缘毛;前缘显宽于跗节之长,中齿以下有数枚弱齿;中胫节仅有数枚波齿,端齿宽大;后胫节中齿突出,其附近有数枚波齿,端齿扁粗并裂缘,其长度较跗节短,外侧中间有若干长毛。体长5~6mm;宽2~3mm。正模♂,内蒙古阿拉善旗巴音诺日公,2010-08-05,任国栋采。副模:9♂♂,8♀♀,记录同正模。副模:1♂,5♀♀,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2010-08-04,任国栋、于有志、贾龙采。词源:新种以拉丁词"scalari(梯形的)+thoracus(胸部)"命名,表示该种前胸背板呈梯形。新种与郑氏齿足甲Cheirodes(Pseuduademia)zhengi(Renet Yu,1994)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前胸背板近梯形,侧缘无波齿,整个盘区布十分稠密的粗刻点,而后者的前胸背板近方形,侧缘有波齿,盘区中央的刻点稀疏;前者仅前胸端部和鞘翅基部有侧缘毛,而后者几乎全有侧缘毛;前者的中、后足胫节中齿不明显,而后者则明显。分布:中国(内蒙古阿拉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