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整30年以前,也就是1956年冬天,在南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53岁的裴文中教授双手捧着一块沉甸甸的化石。周围站着一群中年人和青年人,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角石蛾属昆虫(毛翅目:角石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立新 《昆虫学报》1988,(2):194-202
McLachlan(1866)根据采自印度北部阿萨姆Assam的一只雄虫,描述新种灰翅角石蛾Stcnopsyche griseipennis McLachlan并做为模式种,而建立角石蛾属StenopsycheMcLachlan,置于纹石蛾科Hydropsychidae.Ulmer(1907)将前人称之的纹石蛾科分为纹石蛾科(狭义),多距石蛾科Polycentropidae等翅石峨科Philopotomidae和管石蛾科Psychomyiidae。他根据角石蛾属有3个单眼和前足胫节有3个距而置于等翅石蛾科中;但角石蛾属在翅形、脉相、体躯大小和外生殖器等方面与等翅石蛾科的差别极为明显。Banks(1913)认为Ulmer所述的4科,仅能被认为是纹石蛾科中的4个亚科,他将角石  相似文献   

3.
中国笔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前言中国笔石的研究是二十年代开始的。已故孙云铸教授是中国研究笔石的第一人,早在1924年他首先描述了山东寒武系的一种笔石。我国笔石的系统研究工作是三十年代开始的,孙云铸教授于1931年发表了《中国含笔石地层》,1933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笔石专著《中国奥陶纪及志留纪笔石》,这也是中国的第一部笔石专著。在这本专著里,描述了甘肃、内蒙古、湖北、江西、江苏等省的笔石。同年,张席裎教授报道了广东连滩笔石页岩的发现。翌年,许杰教授(1934)的笔石专著《长江下游之笔石化  相似文献   

4.
一、笔石分布与特征1953年,穆恩之在研究辽宁太子河流域寒武纪和奥陶纪笔石时,将上寒武统凤山组燕州层顶部发现的笔石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寒武纪笔石带——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 带(包括在三叶虫 Quadraticephalus 带中).1955年,他对此带笔石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包括辽宁辽阳五顶山的 Dictyonema  相似文献   

5.
正摄影师阿耶莎·康托拍到这张精彩的照片,画面中,一只石鸻伸着翅膀,与犀牛面对面。他想考考大家:它们在干什么呢?A.聊天?B.吵架?猜想1:犀牛与石鸻是好朋友,它们经常互相合作。犀牛吃草时,石鸻可以跟着拣犀牛惊起的昆虫吃,而有危险时,石鸻可以提前给犀牛提个醒。所以,它们正在友好地聊着各自的家长里短,或者在讨论今天去哪片草场更好。所以选A。猜想2:它们在吵架。你没看到石鸻翅膀张得老大吗?那是它的防御动作——肯定是犀牛惹了它,或者侵犯了它的领地,它才大吵大闹。当然选B了。  相似文献   

6.
末日拯救R计划在冰水的浸润下,种子变得越来越饱满,表面的花纹也越来越清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圈慢慢地浮现出来,相邻的圆圈之间还有细细的纹路相连。希格一遍又一遍地捻着胡子,绞尽脑汁想从这些圆圈的分布上找出一些规律。5分钟后,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合上了石盒的盖子,看来,我们得去玛雅遗址发掘现场走一趟了,但愿那里能有更多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先生伸出双手,他每只手上的五个手指正在变长,变长……直到他大喊一声停!,手指才停止了生长。紧接着,他的手指间长出了一层薄薄的皮膜。他展开手指,在空中轻轻划了一下,感觉有一股力量似乎要带他飞离地面……托马斯坐在实验室里,又一次沉浸在了奇异的幻想中。小时候,他总是梦想自己可以变成漫画中的超级蝙蝠侠;长大后,他成了一位资深的蝙蝠专家,不过偶尔,他还是喜欢幻想一下。因为,在他看来,蝙蝠的翼膜可比鸟类的翅膀厉害多了。不信,我们让两者来PK一下……  相似文献   

8.
《昆虫知识》2007,44(2):276-276
如果真的有“蜘蛛侠”,那么他应该从肚皮上射出蛛网——就像大多数蜘蛛那样——而非双手。然而一项新发现却为这部美国影片赋予了一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新元古代奇异叠层石和凝块石中可疑的动物活动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瑞骥 《古生物学报》1999,38(3):291-304
在湖北保康马桥地区,新元古代神农架群石家冲组产出一套奇异的叠层石,凝块石和叠层石-凝块石联合体。其中叠层石具类似于食草和钻孔动物破坏的疤痕,通过对上述构造形态和特征分析,这些构造可能与后生动物的活动有关,但也不排除它们是非生物成因的可能。这些后生动物似乎已显示高度发育的行为。当前的资料表明,在凝块石构造与食草和钻孔动物生态效应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联系,在生物进化史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似乎仅是一  相似文献   

10.
许杰 《古生物学报》1959,(3):161-175
一、笔石化石羣的时代及具特征我国地大物博,为我国科学工作者不断提供着新的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的科学研究资料。柴达木下奥陶系新笔石羣的发现,就是一个例子。这个笔石羣的发现,为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又一次提出了一些需要努力钻研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个笔石羣,是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室孙殿卿副主任及其所领导的野外队于1956年  相似文献   

11.
《化石》2011,(2):16-16
甄朔南先生是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委员会第六支社的优秀代表,是位已有32年社龄的老社员、老科学家。在他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在科研方面,他是继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健之后,在中国恐龙足迹学研究方面的一位重要开创者,完成相关科学论文40余篇;在科普工作方面,他撰写了大量恐龙科普文章,  相似文献   

12.
古老的石锚     
苏联考古工作者在杰斯纳河流域进行挖掘时,发现了一只2500年前制作的石锚。据专家们断定,当时这一流域居住着农耕和畜牧部落。他们经常利用水路,驾舟行驶,与黑海沿岸的希腊城市领地相往来。这只古老的石锚就是当时船上使用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登封关口剖面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下部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的核形石和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在野外和显微镜下对核形石和遗迹化石进行观察,并统计它们在地层中所占比例,表明核形石和遗迹化石存在着耦合关系。下部地层以发育凝块石和形状不规则、纹层不连续、代表一种低能弱搅动水体的Ⅰ型核形石为主,不含遗迹化石,表明此时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中部地层则以发育浑圆形、纹层连续的Ⅱ型核形石和遗迹化石Planolites为特征;而且随水体能量的增强,Planolites丰度逐渐升高,核形石丰度逐渐降低;二者的丰度变化说明后生动物的存在对核形石的数量有一定影响,但未破坏核形石的生长条件。上部地层发育大量Thalassinoides和生物扰动构造,缺乏核形石;后生动物对沉积基底进行反复扰动,彻底破坏了原始层理以及微生物造岩的环境,核形石消失。可见,在张夏组沉积时期,微生物与后生动物以及环境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华南五峰期笔石动物群的分异及缺氧环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前言晚奥陶世五峰期,即Ashgill期的笔石动物群在我国南部特别发育,其分布范围包括从扬子流域至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在五峰期都属于同一个大地构造单元,即华南古板块。扬子地台五峰期的笔石最早由穆恩之教授(1945,1954)研究,近年来穆恩之等正在系统总结这一地区的五峰期笔石动物群,多年来他还提出了笔石动物群生态分异的概念(穆恩之,1974,1980,1983;Mu,1984)。从六十年代以来,笔者曾先后观察了不少华南晚奥陶世地层剖面,采集了笔石。这些丰富的笔石动物群和岩石地层的资料,使笔者感到深入认识和探讨这一动物群的分异以及黑色笔石页岩的特殊形成环境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涉及的材料中,仅对桂北兴安、临桂、赣南崇义古亭和浙西江山  相似文献   

15.
化石岂能制成工艺品?能。看过纪录片《燕子石雕》的朋友也许都知道,那制作精巧、色泽古雅、造型别致的“燕子石雕”就是由古拙、僵硬的古生物化石,通过工艺师们精思熟虑,反复琢磨,用灵巧的双手精心雕刻而成的。“燕子石”是三叶虫纲的一属,它主要生活在五亿年前泰山周围的浅海之中,以后随着地壳上升而被埋入泥沙或嵌在岩石里面,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它的外骨骼——几  相似文献   

16.
老龙洞史前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子麒 《人类学学报》1998,17(3):212-229
本文记述了老龙洞史前遗址研究初步成果.在对石、骨、角制品的一般性质论述基础上,指出这一组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并有着文化上的广泛联系;依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对其年代也作了初步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近年来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在内的史前洞穴遗址,为研究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点和一批有意义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7.
Jan在唐山南堡的滩涂拍摄.Jan是一位七十六岁的荷兰老摄影师,2011年.他第二次来中国拍摄黄海的候鸟迁徙,七十多岁高龄仍然能穿着皮衩下到滩涂中全天拍摄。海边风大,他每天凌晨就在冷风中下滩,不论风吹雨打.烈日凌空,带着一袋面包和一瓶水,在滩涂上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直到天黑。令人敬佩的不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对野生动物摄影的激情。  相似文献   

18.
论笔石的深度分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旭 《古生物学报》1990,29(5):507-526
一、前言对于奥陶纪和志留纪的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笔石的生物带至今仍不失其标准性。但是就生态地层学而言,笔石的深度分带则研究甚少。近20年来,由于各国笔石研究工作者注意研究笔石的孤立标本和立体标本,恢复笔石的微细结构和超微构造,使笔石的个体古生态(autecology)研究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笔石的群体古生态(synecology)仍是薄弱环节。这主要是因为笔石虽生活在不同水层中,但所保存者均为死亡后沉落于海底的状态,况且笔石在石炭纪以后已经绝灭,无现生的笔石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清晨,我站在山坡上,用快要冻僵的双手架好望远镜,对准了远处湿地中的一片黑点,等待着阳光慢慢驱散薄薄的晨雾,好看清它们从睡梦中醒来的样子……我观察的正是一种高原上的鹤类——黑颈鹤。一提起高原,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主要在西藏和青海,向北一直到新疆南部,向东则到  相似文献   

20.
零下20度的寒冬,一对年过70的老人,一个挥着砍刀一次次劈向坚硬的冰块,一个躬身将砍碎的小冰块拣进编织袋。我们的双手在厚厚的手套里都被冻得失去了知觉,何况那两位老人还是赤手与寒冰打着交道,很难想象他们是怎样的艰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