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旱稻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评价,发掘抗旱基因资源,加快传统旱稻品种的遗传改良,发展旱稻生产,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旱稻的抗旱性和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旱稻的研究趋势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东乡野生稻BILs群体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用旱稻、R974//R974/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等6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综合指标筛选,测定了水分胁迫下最大根长、根基数、茎长、根干重、根鲜重、根系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卷叶级别及干旱反复存活率等9个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苗期抗旱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系1949最为抗旱;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最大根长、根数、根鲜重和根系相对含水量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采用综合抗旱D值进行抗旱遗传分析,表明BILs群体的苗期抗旱性表现2对独立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果可知,东乡野生稻可作为水稻抗旱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3.
节水抗旱稻的培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抗旱稻是指结合了水稻的高产优质和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的新的栽培稻品种类型。不同的遗传资源在不同的抗旱性上表现优势,培育节水抗旱稻要充分注意整合避旱性、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长期的育种实践和组学研究表明,水旱稻配组结合大田强胁迫鉴定和选择是培育节水抗旱稻的有效途径。目前,旱优73、沪旱61等不同类型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既可在中低产田中实现旱种旱管、增产稳产,又可在高产田节水栽培、少施化肥农药,大幅度减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4.
贵州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贵州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利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1)收集整理了地方稻种5168份并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系统完成其农艺性状和特性的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矮秆、大穗、大粒、优质、特种稻、抗病虫、抗衰以及耐冷、抗旱性突出的优异种质;(2)研究表明,品种多样性是环境对品种的选择和品种对环境的适应双向作用的环境同化产物,在贵州高原低温高湿寡照生境下形成禾类和旱稻等种质资源;(3)开展了地方稻种中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非sd-1基因新矮源、广亲和、双(多)胚等特性有利基因资源的鉴定和筛选;(4)明确了收集品种的类型及其保存途径,建立以基础样品、活动样品和核心样品的分类数据库为基础的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质群体遗传结构改变的测度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旨在探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缘故导致遗传结构改变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在介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测度种质库(收集品)遗传潜势的6种遗传多样性统计指标,包括同一变异层次的类型数、类型分布均衡度、遗传相似性与遗传距离、遗传方差与遗传变异系数、多元变异指数以及亲本系数.指出若无遗传丰富度相伴,单有遗传离散度并未提供遗传多样性的完整测度.探讨了人为条件导致植物种质资源遗传结构改变的遗传流失、环境胁迫所致植物种质资源遗传结构改变的遗传脆弱性和种子扩繁所引发的植物种质资源遗传结构改变的遗传漂变和遗传漂移等的统计指标.文末给出了自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群体适宜样本容量研究的个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重要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物种的起源与进化历史,而且为遗传资源的保存、海水养殖动物育种和遗传改良及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稳定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概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重要海洋动物(主要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体阐述其在种质鉴定、系统进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良种培育等方面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动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加快优良种质的培育,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草坪草种质资源抗旱性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草坪草抗旱性的形态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等鉴定方法.介绍了草坪草适应干旱胁迫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机制.对草坪草种质资源的抗旱性改良进展进行了概述.最后,对草坪草抗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与植物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与常规改良技术相比具有的明显优势,介绍了经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的转基因植物研究与应用状况,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潜在风险.阐述了利用植物基因工程进行遗传改良与常规遗传改良的关系,并对今后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白菜型油菜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秋旱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的播种和生长。从遗传基础广泛的白菜型油菜资源中筛选抗旱材料,对于培育抗旱油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于萌发期对5份不同遗传背景的白菜型油菜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并测定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根长、相对芽长。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抗旱性鉴定参数,并确立了白菜型油菜资源抗旱性筛选的工作液为200 g/L的PEG-6000。选用该工作液于萌芽期对203份白菜型油菜资源进行了抗旱筛选,结果表明,模拟干旱胁迫下,大部分材料的抗旱性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所有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排序,鉴定出了抗旱性最强的PI226505白菜型油菜,其来源为Iran,为油菜下一步抗旱性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