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横山麒麟沟鱼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里所记述的标本是1952年石油管理局陕北地质勘察队田在艺、屈岳二同志在陕北横山麒麟沟采的。据他们在野外观察的结果:“六块化石全存在延安系底部岩层中,大概距安定层产鱼化石层450米左右,这两系岩层之间是整合接触,延安系即潘钟祥的瓦窑堡煤系上部,与瓦窑堡煤系(即瓦窑堡煤系下部)有不整合或假整合存在,距延长系产鱼化石层约8、9百米。瓦窑堡煤系与延长系之间,亦似有一个不连续沉积的关系,延长系鱼化石系在陕北盆地南部找到,北部尚未找到。延安系在南部(黄陵以南)无沉积,北部有350—400米厚的岩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记述的鱼化石是1964年“五一”节前夕辽宁煤炭管理局潘广工程师送交我们鉴定的。在鉴定过程中,又收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东北中生代地层队陈丕基同志寄来的一批标本,依据标籤记载,其中有一部分是与上述那部分标本采自同一地点;在同一层位中还有狼鳍鱼(Lycoptera)化石。关于这一含鱼化石地层的地层划分问题,上述各调查采集人已分别给予详细论述。本文仅就鱼化石部分加以记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多刺鱼(Pungitius)在泥河湾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的鱼化石是我所原太原工作站王择义、王向前和武文杰等同志于1965年秋采自河北阳原县桑干河畔泥河湾层的底部,同层中还产有植物、介形虫和昆虫化石;在含鱼化石层以上的层位(泥河湾层的上部)中也采到少许哺乳类化石。1972—73年间,我所盖培、卫奇、及我所泥河湾新生代地层小组又在同一地点采到一些鱼化石,并实测了剖面。现将1973年我们泥河湾新生代地层小组实测的阳原虎头梁泥河湾期地层剖面列出如下:(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4.
苏皖志留纪鱼群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新发现的鱼化石和已记述的鱼类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沉积旋回,讨论了长江下游含鱼化石地层坟头组和茅山组(群)的时代,认为它们分别为早志留世的兰多维里阶和温洛克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的这块鱼化石,是地质部一个野外队采自四川重庆附近的,化石保存在灰绿色钙质细砂岩中。经著者观察应属半椎鱼科(Semionotidae)的化石,代表鳞齿鱼属(Lepidotus)的一新种。鳞齿鱼是侏罗纪时分布很广的鱼类,虽在四川等地早被野外地质工作者发现,但至今还缺少对这类鱼的记述。重庆发现的这块鱼化石虽然保存不太完好,但对今后系统地研  相似文献   

6.
山西榆社一蛙化石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内所记述的材料系1955—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队在山西武乡榆社一带进行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发掘时采集的,在同层位中还有大量的鱼化石,已由刘宪亭、苏德造研究。这部分两栖类化石保存得相当完整,经笔者观察系属于蛙属(Rana)一新种,这不但代表蛙化石在山西省的初次发现,而在地史分布上也很有意义,故记述于此。本文在完成过程中,承刘宪亭先生给予多方面的指导;成都医学院刘承钊教授惠赠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的这一鱼化石是成都地质学院寄交我所鉴定的。据称标本采自四川泸州市附近,其产出层位无记载。鱼化石保存于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中。经观察应属于半椎鱼科(semionotidae),代表鳞齿鱼属(Lepidotes)的一新种。鳞齿鱼在地史上延续较长,其化石在晚三迭世到晚白垩世的地层中均有发现。地理  相似文献   

8.
早在1947年边兆祥虽有过粤北产沟鳞鱼化石的报导,但原标本经潘江重新研究之后,认为不能冒然鉴定为沟鳞鱼,而只能说是部位不明的胴甲类甲片(潘江,1964)。因此,粤北确切的沟鳞鱼化石记述,只是近几年才开始。1963年,张国瑞记述了沟鳞鱼化石的一新种——Bothriolepis shaokuanensis(韶关沟鳞鱼),化石捡自韶关黄岗岭。1964年,潘江又在其“华南几种泥盆纪及石炭纪鱼化石”一文中,记述了沟鳞鱼化石的两个新种,即B.lochangensis(乐昌沟鳞鱼)和 B.kwangtungensis(广东沟鳞鱼),两者均产自乐昌太河坡。1963年冬至1964年春,邱子峰与笔者在乐昌、韶关、仁化一带调查泥盆纪鱼化石层位时,在乐昌太河坡、韶关黄岗岭以及仁化凡口,均采得不少沟鳞鱼化石。乐昌的标本较为破碎,不易鉴定种属;韶关和仁化的标本保存较好,并大部分隶属于 B.shaokuanensis,标本又较全,这里就择其这一部分加以记述,作为对张国瑞所建立的 B.shaokuanensis 的补充记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鱼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9.
1957年夏,贵州博物馆曹泽田等同志在贵州兴义顶效大寨浪幕采集了一批鱼化石和肿肋龙化石。据称,这两类化石产于同一地层,但缺乏含化石层上下层位关系的地层记录。据杨锺健教授(1958)研究肿肋龙化石时的判断,这一含化石层可能是属于“关岭统”的一部分。这里记述的鱼化石计有五块标本,经笔者观察分属于三科三属。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三勘探队从1973年以来,先后在湖南零陵—衡阳一带中生代含煤地层中找到一些鱼化石,这些化石对于讨论零陵—衡阳一带中生代含煤地层时代、含煤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讨论古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意义,所以笔者曾于1975年夏到其中的一个主要化石点——衡南洲市雨母山进行补采。本文先记述雨母山鱼化石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叉鳞鱼类。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具有丰富的鱼类化石,早已为国内外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所瞩目。但在解放前,有关鱼类化石的研究论文甚少,最早为丁文江、王曰伦(1937)报道的曲靖翠峰山和廖角山的头甲鱼科Cephalaspidae化石,是我国下泥盆统地层中最先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1948年刘东生记述了云南弥勒西龙镇大哑口下泥盆纪的多瘤亚洲棘鱼Asiacanthus multiluberculatus为我国棘鱼化石的首次记述。这一时期只是局限于零星化石标本的形态描述,六十年代以来,为进行古鱼类的调查发掘工作先后在曲靖、沾益、武定,禄劝,嵩明、宜良,广南及昭通等地,收集到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在…  相似文献   

12.
湘西溶溪组的棘鱼化石及其层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最低含鱼化石地层,即湘西早志留世(Llandovery 期)溶溪组的地区性地质剖面和产自该组七个类型的棘鱼鳍刺化石,并根据其同层中所产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论证鱼化石层的层位.鱼化石本身所表现出的原始特性与这一结论是谐调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武定中泥盆世骨鳞鱼目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是采自云南武定中泥盆统地层中的一个总鳍类、骨鳞鱼目(Osteolepiformes Jarvik 1942)、骨鳞鱼科(Osteolepididae Cope 1889)的瑟索鱼属(Thursius)化石新种——武定瑟索鱼(Thursius wudingensis sp. nov.).对骨鳞鱼化石的记述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除了对化石新种进行描述和分类之外,还对武定瑟索鱼的生物地理意义以及它与杨氏鱼的关系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泥盆系鱼化石非常丰富,尤其是下、中泥盆统。但是,上泥盆统鱼化石发现尚少,而且主要是胴甲类化石,节甲类化石则很少发现。潘江(1962)在对斯行健已记述的一植物化石 Changyanophyton hopeiensis Sze重新进行观察时认为,该化石应属于盾皮鱼类,并将其归人瓣甲类 Macroptetalichthyidae(?),化石仅包括前腹侧片和胸棘。 Denison(1978)根据潘江的文章和插图则认为, Changyanophyton hupeiensis属于原始节甲类或者瓣甲类。王念忠等…  相似文献   

15.
皖南晚侏罗世的弓鳍鱼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0年秋,我所安徽野外工作队在皖南屯溪、歙县一带调查中生代后期脊椎动物化石时,从歙县岩寺附近的“岩塘组”中采集到一批鱼化石。在歙县地区,岩塘组主要为一套黄绿色的砂页岩沉积,厚约81米,鱼化石产于上部页岩中;本组与上覆红层“桂林组”(K_I)呈不整合接触,与其下的火山岩系“石岭组”(J_3)呈假整合接触。关于岩塘组的时代,各家意见不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过去在该层位中发现的化石较少,至于鱼化石则过去还未有过发现。此次采获的鱼化石较多,保存较好,经笔者鉴定,除绝大多数是属于和狼鳍鱼类很相近的原始真骨鱼类外,还有两块标本是属于弓鳍鱼目中的中华弓鳍鱼科(Sina-miidae)。这一新发现,不但有助于对中华弓鳍鱼的地理分布有进一步了解,而且大大丰富了我国东南部和华北地区中生代后期地层对比的依据。本文仅就中华弓鳍鱼化石加以记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的化石标本是1977年采自辽西喀拉沁左翼旗(简称喀左)梅勒营子公社西湾村西公路边的一套中生代晚期的陆相砂岩、页岩,夹褐色粉砂岩,页岩和泥岩,等等。其中含有丰富的昆虫,鱼化石等。这套含昆虫化石层划归沙海组,属早白垩世。 文中仅描述4个种,有1个新属2个新种,老属种不予详细描述。化石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四川侏罗纪的褶鳞鱼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记述的鱼化石一部分是1970年夏四川省煤炭管理局地质勘探公司137队赠送我所研究的,据该队记载,化石采自大竹县团坝公社,其产出层位为重庆群上部。另一部分是1972年秋重庆市博物馆委托我所鉴定的,标本计有三个个体,分别采自大竹县溪口乡青杠坡、重庆大坪肖家垮、丰都高家镇。还有五块标本(包括我所近几年来收藏的四块和成都地质学院的一块)分别采自长寿县、泸州市南城郊区三岩脑河岸及岳池伏  相似文献   

18.
详细记述了广西博白和湖南长沙中泥盆世的大瓣鱼科化石,依其特征建立一新属——广西瓣甲鱼Guangxipetalichthysgennov,该属头甲骨片排列型式与澳大利亚的Shearsbyaspis较为接近。同时讨论了鱼化石动物群及相关的地层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里木盆地胴甲鱼化石及有关地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草2井井深近6000米处的胴甲鱼化石。对含鱼化石巴楚组下段的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层位应归入晚泥盆世,与之相对应的长期以来在时代上有争议的东河砂岩也应属于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主要记述了我所新疆古生物考察队于1964年采自准噶尔和吐鲁番两盆地(20来个地点)吐谷鲁群胜金口组的鱼化石;同时还记述了侏罗纪奇古组产的少量鱼化石。此项研究的标本有一部分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地质队和其他单位于1955—1957年期间寄交我所作过初步鉴定的。这项工作的正式研究报告已于1978年第三季度完稿,因出版还有一段时间,笔者先将该鱼群的成员、主要特征,以及对含鱼化石地层时代的意见加以报道,以便有关方面参考和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