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根据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对木本植物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分类、定位、生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综述;着重论述了林木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合成、转移、降解机理及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4.
在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杏(Ginkgo biloba 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的液泡内.银杏韧皮薄壁细胞内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膨大的槽库、质膜内折或高尔基体小泡发育形成贮藏蛋白质的液泡.液泡蛋白质主要以不定形块状、絮状或颗粒状形态存在.贮藏蛋白质在整个越冬期一直保持高含量,直到翌年春季萌芽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随着新梢的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PENG Fang-Ren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杏(Ginkgobiloba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的液泡内。银杏韧皮薄壁细胞内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膨大的槽库、质膜内折或高尔基体小泡发育形成贮藏蛋白质的液泡。液泡蛋白质主要以不定形块状、絮状或颗粒状形态存在。贮藏蛋白质在整个越冬期一直保持高含量,直到翌年春季萌芽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随着新梢的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楝科树木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及SDS_PAGE研究了营养贮藏蛋白质 (VSPs)在楝科树木中的分布和超微结构 ;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 ,以大叶桃花心木 (SwieteniamacrophyllaKing)的 2 1kDVSP的抗血清检测楝科树木VSPs的免疫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桃花心木亚科 (Swietenioideae)的树木中普遍存在VSPs ,但楝亚科 (Melioidae)仅部分属的树木有VSPs而椿亚科 (Cedreloideae)树木没有VSPs。VSPs在同一属树木中的分布是一致的。桃花心木亚科和楝亚科树木之间的VSPs几乎没有免疫相关性 ,但是在桃花心木亚科中 ,VSPs具有相对高的同源性。楝科树木VSPs的超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可能与VSPs的种类不同有关。VSPs的分布、超微结构和免疫相关性可能是楝科树木的一个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及SDS-PAGE研究了营养贮藏蛋白质(VSPs)在楝科树木中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以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 King)的21 kD VSP的抗血清检测楝科树木VSPs的免疫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桃花心木亚科(Swietenioideae)的树木中普遍存在VSPs,但楝亚科(Melioidae)仅部分属的树木有VSPs而椿亚科(Cedreloideae)树木没有VSPs.VSPs在同一属树木中的分布是一致的.桃花心木亚科和楝亚科树木之间的VSPs几乎没有免疫相关性,但是在桃花心木亚科中,VSPs具有相对高的同源性.楝科树木VSPs的超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可能与VSPs的种类不同有关.VSPs的分布、超微结构和免疫相关性可能是楝科树木的一个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8.
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枵(Ginkgo biloba 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的液泡内。银杏韧皮薄壁细胞内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膨大的槽库、质膜内折或高尔基体小泡发育形成贮藏蛋白质的液泡。液泡蛋白质主要以不定形块状、絮状或颗粒状形态存在。贮藏蛋白质在整个越冬期一直保持高含量,直到翌年春季萌芽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随着新梢的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子叶和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积累过程进行了研究.荞麦开花后15天,胚乳最外层细胞的液泡中开始积累蛋白质.开花后25天,最外层胚乳细胞中积累较多的糊粉粒(直径1-2μm)形成糊粉层.开花后20天,子叶细胞中蛋白质开始在液泡和细胞质中积累,同时液泡通过膜的向内生长和缢裂两种方式形成体积较小的液泡.开花后25天,成熟的子叶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贮藏蛋白质主要积累在液泡中形成体积较大的蛋白质贮藏液泡(PSVs,protein storage vacuoles,直径1-3μm).在荞麦子叶积累蛋白质的各个阶段,细胞质中都有一些来源于高尔基体、含蛋白质的电子不透明小泡(直径0.1-0 7μm)存在,观察到有些小泡正进入液泡,推断这种来自于高尔基体膜囊的小泡不仅有将蛋白质运输到液泡形成PSVs的作用,也可能是荞麦成熟子叶积累贮藏蛋白质的一种结构.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子叶和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积累过程进行了研究。荞麦开花后15天,胚乳最外细胞的液泡中开始积累蛋白质。开花后25天,最外层胚乳细胞中积累较多的糊粉粒(直径1-2μm)形成糊粉层。开花后20天,子叶细胞中蛋白质开始在液泡和细胞质中积累,同时液泡通过膜的向内生长和缢裂两种方式形成体积较小的液泡。开花后25天,成熟的子叶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贮藏蛋白质主要积累在液泡中形成体积较大的蛋白质贮藏液泡(PSVs,protein storage vacuoles,直径1-3μm)。在荞麦子叶积累蛋白质的各个阶段,细胞质中都有一些来源于高尔基体,含蛋白质的电子不透明小泡(直径0.1-0.7μm)存在,观察到有些小泡正进入液泡,推断这种来自高尔基体膜囊的小泡不仅将蛋白质运输到液泡形成PSVs的作用,也可能是荞麦成熟子叶积累贮藏蛋白质的一种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