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阳城市森林主要绿化树种——丁香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李海梅  何兴元  陈玮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45-2249
应用LI-6400红外气体分析仪对城市森林典型树种丁香不同季节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大气湿度、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丁香春季和夏季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秋季呈单峰曲线.春季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夏季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秋季为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建立了相应的影响因子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李海梅  何兴元  陈玮 《生态学杂志》2004,(12):2245-2249
应用LI-6400红外气体分析仪对城市森林典型树种丁香不同季节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大气湿度、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丁香春季和夏季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秋季呈单峰曲线.春季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夏季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秋季为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建立了相应的影响因子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干旱和遮荫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秀秀  施征  肖文发  曾立雄  雷蕾 《生态学报》2020,40(8):2735-2742
为探究马尾松对干旱和遮荫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以2年生马尾松幼苗为对象,设置对照(CK)、模拟干旱(DR)、遮荫(LL)以及干旱与遮荫的交互处理(DRLL)4种环境,研究干旱和遮荫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干旱、遮荫和二者的交互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基径和株高增长量均显著减小,且二者的交互处理加重了干旱和遮荫单一处理下的减小趋势,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符合"相互作用理论"。(2)在干旱处理下,针叶长度和比叶面积减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基本不变。(3)在遮荫处理下,针叶长度和比叶面积增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降低,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基本未发生改变。(4)二者的交互处理下,针叶长度、比叶面积减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且降低程度大于干旱单一处理,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增加,但其增加程度小于遮荫单一处理。说明干旱和遮荫均能抑制马尾松植株的生长,但其光合生理特性在干旱和遮荫胁迫下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在干旱处理下,通过牺牲针叶长度和比叶面积、调节气孔导度达到保水目的来适应干旱环境;在遮荫处理下,通过增大针叶长度、比叶面积和光合色素含量来响应遮荫环境。在二者的交互处理下,干旱胁迫导致马尾松针叶长度、比叶面积和气孔导度的减小趋势不仅未因遮荫环境而得到缓解,而且还削弱了对光合色素的合成能力,因此,二者的交互作用会进一步加重对马尾松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虎杖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5个虎杖材料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虎杖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最大净光合速率(15.0μmol·m^-2·s^-1)值出现在9:00左右;(2)叶片水压亏缺、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峰值在同一时间出现(13:00),胞间CO2浓度不随气孔导度的降低而减小,控制虎杖光合速率因子为非气孔限制;(3)供试5个材料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以地栽组培苗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而‘贵州凯里’的最低。光合有效辐射对光合特征参数的变化影响最大,且对净光合速率起决定性作用(r-0.534^**),环境因子主要通过对蒸腾速率、叶片水压亏缺和叶面温度的作用来影响虎杖叶片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截干与否对杉木老龄化母树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杉木种子园老龄化截干与未截干母树为试验对象使用LI 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截干母树相比,截干可极显著提高母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净光合速率提高了0.3~5.6倍,叶片气孔导度提高了0.4~2.7倍,蒸腾速率提高了0.2~2.1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0.02~2.6倍。枝条朝向对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总体表现为东面枝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大于南面和西面。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雨养区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王润元  杨兴国  赵鸿  刘宏谊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61-1166
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田间春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天气晴朗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上午明显高于下午,且不同生育期峰值出现的迟早不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型,其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晚于净光合速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在生长季节,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不同,且同一个因子对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强度都有差异,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是对蒸腾速率影响最强烈的环境因子,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温度。受环境因子制约最为显著的生理指标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地区引种的一年生地被石竹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其苗高生长变化、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光合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6月份为地被石竹苗高生长速生期,生长量为年生长量的65.93%,实生苗各部分器官的生物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3~6月份苗木以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为主,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46.89%升至65.60%,6月份以后地下部分生物量所占比例从34.40%升至53.11%。(2)地被石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春季和秋季呈单峰曲线型,而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且具有典型的光合"午睡"现象。(3)影响光合变化的主要决定生理生态因子:春季为蒸腾速率和气温,夏季为气孔导度和大气CO2摩尔分数,秋季为胞间CO2摩尔分数和光合有效辐射;限制地被石竹Pn日变化生理生态因子:春季为胞间CO2摩尔分数和光合有效辐射,夏季为蒸腾速率和空气相对湿度,秋季为气孔导度和气温。(4)地被石竹具有较高水平的光补偿点(56.94μmol·m-2·s-1)和光饱和点(780.07μmol·m-2·s-1),应属于喜光植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便携式光合蒸腾仪于夏季、秋季各测定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 Huse et H.S.Kiu)叶片的光合特性及生态因子,以期为了解该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夏季测定日的气温、大气相对湿度、CO_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等指标均高于秋季测定日的相应值,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则夏季低于秋季。夏季在测定日平均气温近37.37℃高温下,大气相对湿度65.66%,丹霞梧桐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为14.35μmol CO_2/m~2·s,蒸腾速率4.28 mmol H_2O/m~2·s,气孔导度184.33 mol H_2O/m~2·s;秋季测定日气温平均33.78℃,大气相对湿度41.97%,叶片净光合速率8.70μmol CO_2/m~2·s,蒸腾速率2.75 mmol H_2O/m~2·s,气孔导度85.19 mol H_2O/m~2·s;可见,丹霞梧桐在夏季以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现出对丹霞地貌高温高湿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对开花期香紫苏功能叶片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以及二者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花期的香紫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总体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花期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差别,初花期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盛花期和终花期;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香紫苏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因素,而光合有效辐射和CO2浓度变化则对香紫苏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秦文华  张扬  朱永泰  徐聪  陈惠玲  朱高峰 《广西植物》2022,42(12):2157-2166
葡萄作为西北干旱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认识其光合生产过程对种植栽培至关重要。为探究大田自然条件下葡萄光合生理特征及影响葡萄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该研究于2019年6—9月测定葡萄(品种:无核白)叶片光合作用及其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各因子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确定其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在全天分时段模式下进一步分析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对各生理生态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型曲线变化特征。(2)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空气温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3)各月影响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决定因子6月、8月和9月为蒸腾速率,而7月为气孔导度。(4)6—9月的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空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的响应均呈“迟滞回环”关系,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85),与胞间CO2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R2=0.53)。研究认为,葡萄对西北干旱区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控制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来优化管理并提高产量,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子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黍气体交换对异质养分环境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异质养分环境中黍(Panicum miliaceum)叶片气体交换和光合养分利用效率。异质养分环境显著影响黍叶片气体交换;繁殖前期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环境中总养分水平变化的趋势与种子成熟期恰好相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叶氮含量成显著相关,而与叶磷含量和叶钾含量无显著相关;光合磷利用效率和光合钾利用效率受异质养分环境的显著影响,而光合氮利用效率对异质养分环境无显著反应。  相似文献   

12.
冠层部位和叶龄对红松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霍宏  王传宽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181-1186
利用Li-6400便携式CO2/H2O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了红松不同冠层部位和叶龄针叶的光合蒸腾特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冠层部位和叶龄显著地影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最大量子效率(α)、蒸腾速率(Tr)和比叶面积(SLA),但对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不显著.随着冠层部位的下降和叶龄的增加,红松针叶的Pmax逐渐下降,其平均值变动在6·55~9·05μmol·m-2·s-1之间.不同冠层部位和叶龄针叶的LSP和LCP的差异很大,以树冠中部针叶对弱光和强光的利用能力最大.Tr随着冠层部位的下降而降低;不同叶龄针叶的Tr在1·37~1·59mmol·m-2·s-1之间变化.不同部位和叶龄红松针叶的Tr和光合有效辐射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67).红松的WUE与净光合速率紧密相关(R2=0·860).随冠层部位的上升和叶龄的增大,红松针叶的SLA递减,分别在6·61~8·41m2·kg-1和6·65~8·38m2·kg-1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3.
沙埋对沙米幼苗生长、存活及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哈林  曲浩  周瑞莲  赵学勇  云建英  李瑾  王进 《生态学报》2013,33(18):5574-5579
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是藜科沙蓬属1年生沙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主要沙漠和沙地中。为了解沙埋对沙米生长、存活和光合蒸腾特性影响,2010-2011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下沙米幼苗高度、存活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沙米具有极强的耐沙埋能力。埋深为株高25%时,沙米幼苗存活率和株高显著增加,埋深为株高50%-100%时,其株高和存活率虽有下降,但与非沙埋对照差异不显著。当沙埋深度超过株高后,其株高和存活率急剧下降,但沙埋达到株高266%时仍然有部分幼苗存活。沙埋第5天,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沙米幼苗的光合速率缓慢下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波动式变化。随着沙埋时间的延长,和对照相比,沙米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沙埋深度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但水分利用效率仍呈波动式变化。沙埋第15天时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非沙埋对照下降了86.7%、89.0%、90.0%和4.2%。相关分析表明,沙米幼苗的存活率和高生长与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沙埋胁迫下沙米幼苗存活率下降和生长抑制不仅源于沙埋造成幼苗顶土困难和光合面积减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金光杏梅'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金光杏梅’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CI-301型便携式CO2气体分析仪测定了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光杏梅’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在上午10:00和下午15:00分别出现一次高峰,具有典型的"午休"现象,它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两种因素造成的;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Pn=0.947xGs2 0.2874xGs 57.945,(R2=0.8534)和yPn=0.8079xTr0.5421,(R2=0.5716);影响‘金光杏梅’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主要生理因子是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5.
亚热带常绿人工针叶林冠层内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CO2/H2O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生长中期(7月)和后期(10月)树冠内部不同层次(上层和下层)、方位(阳面和阴面)和叶龄(当年生和1年生)光环境、净光合速率(Pn),计算了光能利用效率(LUE)。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在树冠不同层次和方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年生叶所处环境PAR高于1年生叶所处环境PAR,即在一定光环境之下发育的叶片往往被后来形成的新叶所遮荫。两时期3树种上层针叶的Pn均高于下层针叶;生长中期下层针叶的LUE高于上层叶,而生长后期层次间LUE相近或下层针叶不及上层针叶。不同方位针叶Pn因树种不同而不同,湿地松和马尾松阳面叶Pn高于阴面叶,而杉木阴面叶Pn高于阳面叶;两时期3树种阴面叶LUE均高于阳面叶。总体而言,叶片Pn和LUE对森林树冠内部光环境做出较强的可塑性。由于当年生针叶生理机能和光环境均优于1年生针叶,两时期3树种当年生针叶Pn均高于1年生针叶;生长中期湿地松和马尾松当年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了大气颗粒污染物硫酸铵对香樟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樟幼苗叶片涂抹硫酸铵处理对植物生长无显著影响;低浓度硫酸铵(2 g·L^-1)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而高浓度(4 g·L^-1)却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低浓度处理的香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蒸腾速率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处理的香樟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高于对照,而气孔导度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机理分析表明,硫酸铵颗粒物主要通过影响叶片气孔导度来影响植物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美国产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董棕和短穗鱼尾葵的光合日变化特性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并利用二项式数学模型对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2种棕榈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现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董棕的午休深度及时长明显大于短穗鱼尾葵,其第二峰出现的时间比短穗鱼尾葵延后2h,这可能主要由于两者在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等自身生理因子活性方面的差异所致.(2)影响董棕和短穗鱼尾葵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决定生理因子均为胞间CO2浓度,但主要限制因子董棕为气孔导度,短穗鱼尾葵为叶面温度;主要决定生态因子董棕为光合有效辐射,短穗鱼尾葵为空气CO2浓度,主要限定因子两者均为空气相对湿度.(3)董棕和短穗鱼尾葵均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属强耐阳性植物,但鱼尾葵相对较低,更适于北移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光照和空气湿度对木薯气孔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对华南8号木薯气孔导度的影响,构建气孔导度与相关环境因子的数学模型,设置7个土壤水分梯度(相对含水量20%~80%),盆栽华南8号木薯,测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与气孔导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合有效辐射、土壤相对含水量与气孔导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它们对气孔导度的影响程度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时,土壤相对含水量是影响气孔导度的主导因子,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较高时,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气孔导度的主导因子;土壤相对含水量、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与气孔导度的关系可用指数模型表达;华南8号木薯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低限临界值为5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香紫苏生理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香紫苏(Salvia sclarea L)的功能叶为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盆栽实验,在随后的5天中,分别测定两组香紫苏叶片中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的含量,同时测定并分析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香紫苏叶片内脯氨酸的含量总体趋势增加,与干旱胁迫的时间正相关;而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干旱胁迫时,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升高,在第四天时达到最大值,随干旱胁迫的加重,叶绿素含量又呈下降的趋势.其蒸腾速率变化曲线呈双峰型,随干旱时间的延长,蒸腾速率明显下降;香紫苏气孔导度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当干旱胁迫加重时,香紫苏气孔导度下降明显,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净光合速率变化与气孔导度变化曲线较为一致.结论:香紫苏生理因子和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重度胁迫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对夏蜡梅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柯世省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1209-1215
以2年生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苗木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夏蜡梅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夏蜡梅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显著低于对照,但在重度胁迫下显著高于对照;水分利用效率在胁迫下提高,且以中度胁迫为最大.温度升高使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蒸腾速率升高,加重了干旱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对照及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但重度胁迫下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转变为峰值很小的单峰型;各处理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并以午间最高.表明夏蜡梅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重度胁迫对其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