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冯德培先生领导生理学报工作徐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1949年全国解放后,冯先生就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生理学杂志》的复刊筹备工作,并从1952年起先后兼任了该刊(改为《生理学报》继续出版)总主编、主任兼生理主编以及主编等职,直至1985年辞去,...  相似文献   

2.
冯德培先生是我国老一辈卓越的生理学家,也是我敬仰的师辈长者。多年来,从拜读冯先生的大作和所知他在生理学界的活动,深感冯先生学识渊博、思路敏捷、治学严谨,数十年如一日执着地追求科学真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楷模。但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冯先生取得如此成就绝非偶然,他是怎样走过了这些历程的呢?很希望有一个全面的介绍。感谢《生理科学进展》编辑部约请冯先生撰  相似文献   

3.
当我最近首次与姜淳(沈愕的博士研究生)接通电子邮件时,孰料他的第一个邮件竟是告知我沈愕先生不幸逝世,这一悲痛的消息令我震惊不已。我与沈锷先生相识已有见年,直接共事不下10余年。1958年,我被分配到生理研究所他主持的研究组工作。在近30年中,我和沈愕先生直接或间接的业务联系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项目。其一是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其二是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神经原理,这在我和他相处的过程中占据最大的比重,也是他的科研事业中最主要的研究项目。沈锷先生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这项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中西医结合意义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陈宜张 《生理学报》2007,59(6):709-710
今年是冯德培先生百年诞辰,他离开我们已经12个年头了。冯先生一生在科学上有很多重要的建树和发现,在这里我仅仅根据我对他不是很多的接触来回忆他对科学问题的敏锐觉察和掌握,毕生追求科学真理的高尚品质,以及他对中国生理学和神经科学发展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冯德培先生教我写好研究论文刘育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1947年我开始跟随冯德培先生从事周边神经的研究,那时尚未解放,用英文总结的文章都是他写的,只好送到国外发表。我的写作远未过关,冯先生的文笔极好,为我树立了一个傍样。解放后,英文《中国生理学...  相似文献   

6.
陈宜张 《生理学报》2005,57(6):773-774
刘育民先生走了,我是11月10日在北京参加院士会议期间,杨雄里院士告诉我这一噩耗的。刘育民先生的去世是我国生理学界,神经科学界的一大损失,这几天,我常常想起他为中国生理学界所做的许多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沉痛悼念恩师吴襄教授孙云寿,梅懋华,冯镇沅,林茂樟,林坤伟,黄龙(大连医科大学理学教研室大连116072)编者按《生理科学进展》首任主编、我国著名生理学家、教育家吴襄教授因病不幸于1995年12月306在大连逝世,享年85岁。吴襄教授的逝去是中国生理...  相似文献   

8.
胡旭初先生突然走了,我很悲痛。胡先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认真精神和睿深的智慧,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上海市生理学会的各种活动中,特别是我从1962年秋到1963年春在张香桐先生实验室进修学习时,我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始终抱有崇高的敬意,而胡先生是生理所的重要学术中坚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9.
缅怀冯德培先生胡旭初(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敬爱的老师、冯德培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生前不仅是位一代杰出的生理学家,而且还是我们生理科学刊物的创办人和发展者。早先,他曾任本刊《生理学报》主编有年。其后,为了支持上海生理研究所创办英文出版的《中国生...  相似文献   

10.
仙去怎消昔日影──怀念冯德培院士杨雄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今年4月10日深夜,北京京西宾馆我的房间里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噩耗传来,冯德培先生已于当晚在沪谢世。顿时,泪水涌上了眼眶…。自此之后,我一直就没有从沉重的悲哀中醒过来。冯老的音容笑貌频...  相似文献   

11.
<正>那是1985年锦城(成都)一个金秋的下午,一位面带微笑的长者向我走来,他握着我的手,祝贺我当选为生理学会的常务理事,亲切地跟我说:冯(德培)、王(志均)两位先生竭力推荐您进常理会工作,相信您将不负众望。那是我和陈孟勤先生的第一次见面。作为秘书长,他刚成功地组织了第17届全国大会,并当选为学会副理事长,襄助王志均理事长主持学会的工作。我不久就去了美国。1987年底回国后,我更多地参与了学会的工作,特别是为筹备在上海举行的第  相似文献   

12.
杨雄里 《生理学报》2007,59(3):I0002-I0003
1987年圣诞节我滞美两年余后回国应命。翌日上午,《生理学报》纪念创刊60周年。当时,生理学界的前辈冯德培、张香桐、朱鹤年、徐丰彦诸教授均尚健在。是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我忝列其中,躬逢其盛。就在那次会上,我从刘育民先生手上接过了主编的重任,直至2002年告辞,前后凡14年。  相似文献   

13.
<正>在本期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作为1953年给毛泽东主席上书的十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之一的黎盛臣先生驾鹤西去,刊登此文以表对黎盛臣先生的深切哀悼。在黎盛臣先生的遗体告别会上,我深感内疚与自责。由于我除负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果树生理与遗传规律创新研究组的工作外,还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三安集团共同创建的  相似文献   

14.
祁国荣 《生命的化学》2002,22(6):601-601
1955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师从1954年几经周折从美国回到祖国的王德宝先生。我是他回国后的第二个学生。50年代,我对核酸引起兴趣,是在听了他在生化训练班讲授系列核酸  相似文献   

15.
各位先生、各位同志:这一次我能够有机会来参加这样一个隆重的大会,感到非常光荣。这次大会表现出我国生理科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解放前,我曾去过蔡翹先生实验室,那时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是不多的。在生物化学或营养学方面,那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也是不多的,至于  相似文献   

16.
陈宜张 《生理学报》2007,59(3):I0003-I0004
《生理学报》今年80岁,我的第一篇论文1956年在《生理学报》发表,我与《生理学报》的联系已有51个年头了。 一、向《生理学报》投稿 《生理学报》在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我也很乐意把我微薄的工作在《生理学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17.
沈锷先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培养学生的精神是众所周知的。许多感人的事在同学间也广为流传。但他当年艰苦创业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962年我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沈锷先生的研究生。那时他是一位年轻的副研究员。报到后,沈先生领我去实验室。当时他使用的是在大房间里临时装修的一座“隔电笼”和一间小暗房,办公桌放在门边。我很难接受眼前的现实。他领我到另一间也是加盖在屋顶上的小屋,里面除了办公桌椅外,便是一个熏记纹鼓用的箱子。沈先生指着一张靠窗口的桌子说“这就是你的办公桌”。新建立的研究组工作紧张又艰…  相似文献   

18.
我跟随胡旭初先生已达半个世纪,传来先生遽然去世的噩耗,心中感到万分悲痛。一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对低氧生理研究有卓越贡献的老科学家永远离开我们了。他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诲,对待科学的严谨等,一直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中增强信心与力量徐有恒编者按徐有恒教授是我国的血液生理学家。他继承了著名老生理学家易见龙先生的优良传统,兢兢业业,执着追求,在造血生理学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他还在“双肩挑”方面,为我们作出表率。承《生理科学进展》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刊头...  相似文献   

20.
深切悼念冯德培先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办公室20003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冯德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4月10日在上海逝世,终年88岁。冯德培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生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是中国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