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猎火记     
同志!你看过这样的电影特写镜头吗?一个小小的花苞一瞬间就开成一朵大而鲜艳的花了。花是不可能这么快地开放的。这是电影工作者采用了“慢拍快放”的手法处理的结果。原始人类从第一次看见火到把火取回来,是无数代的人经过几十万年实践的结果,决不是几个人一次完成的事情。为了在一篇小文章里谈谈这一大事件,我现在也学习“慢拍快放”的电影手法,编了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十二万年前的欧洲人与他们在欧亚的亲属大不相同。今天,人们在法国南部潜心研究,就欧洲人早期的祖先及其生活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宝贵信息。巴黎人类博物馆馆长亨利·拉姆利在法国南部发现了好几处欧洲人原始祖先的遗址,成绩卓著,令人惊叹;在尼斯港湾上面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可称为欧洲第一个“人类建筑物”的,距今约十二万年的一间猎人的小屋;在特雷阿玛塔发现了迄今欧洲最早的人类脚印。  相似文献   

3.
读了《化石》1984年第2期中的《树居、穴居、室居》(以上简称《树居》)一文后,感到其中有些提法与事实出入颇大,似有加以澄清的必要。一《树居》一文的作者说:“洞穴就是树栖之后原始人类的家”。文中列举了在山洞中发现的北京猿人、马坝人、柳江人、非洲的“傍人”和“迩人”作为例子。据此作者进一步说:“南方古猿少说有一两百万年的历史了,山顶洞人、柳江人的历史只有几万年,这就表明,人类在多么长的时间内是以洞为家的。”  相似文献   

4.
漫步蛇园     
驰名中外的福建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蛇类王国”,曾有人发现在一个枯树洞就盘缠着100多条蛇,有时在一条树枝上就挂着几十条竹叶青蛇。据说在这一带光五步蛇就有100多万条,占全世界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因为这里的气候极其适应蛇的繁殖条件。 在这莽莽林区的“蛇的王国”里,又有一个国内外闻名的模拟自然栖息环境的“武夷山蛇园”! 蛇,它和人类同样在自然界生存。然而,在你未进“蛇园”前,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一种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小史     
一、生命的起源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啦!从“老根”上来说是从祖宗那里来的,祖宗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祖宗的祖宗……那里来的。如此追根溯源,上溯了35亿年,在原始海水里就可以找到自己最老的祖宗啦! 最老的祖宗是什么? 是原始海水里的原始生命。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指出:“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原苏联的奥巴林实践了这个观点。他通过了一系列模拟原始地球的实验,于1922年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的假说,当时并没  相似文献   

6.
狼孩的启示     
那还是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在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图1)。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据美国《自然史》杂志刊登的一篇书评说,“狼孩”的发现者、孤儿院的主持人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他和妻子一起如何努力把  相似文献   

7.
从两幅画谈起这两幅画(图1左、右)无论谁看了都会说是“大象”,因为它们有很长的鼻子,还有粗大的象牙。可是它们并非一般常见的大象,而是被称为“猛犸”的现已绝灭的象类。由于它们的身上披有长毛,一般叫“长毛猛犸”。左边一幅画发现在西班牙北部品达尔的洞穴里,是距今大约3万年前的作品;右边一幅发现在法国道尔多涅的洞壁上,是一幅1万多年前的雕刻品。画面上的象和我们在动物园里所看到的象有什么不同呢?现在生活着的象,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了。它基本上分为两种:亚洲象(或印度象)和非洲象。请  相似文献   

8.
《植物杂志》2009,(12):78-78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位渔民最近在英国康沃尔郡发现—只8条“腿”的海星,给它取名为斯坦。而普通海星都只长5条‘髓”。这可曾基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这种海星。该渔民在蟹笼里发现这只海星后,把它交给了幺丑基镇自勺蓝礁水族馆展览。该馆发言人本-马歇尔说:“斯坦很受欢迎。只要给它东西吃,它就会很听话。”斯坦是一种多刺海星,这是在英国海域发现的几个海星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发现旧石器今年七、八月间,广东省文化局与湛江专署文教局合办的文物博物馆干部训练班,在广东东兴各族自治县境内发现了二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这二处遗址,相距约8里,都位于“珍珠港”的附近;堆积物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新石器时代,下层为晚期的旧石器时代。在下层的堆积里,找到了约百余件用石核打制而成的石器。其中的一件,和早先  相似文献   

10.
联体的蚯蚓     
我在蚯蚓蚓茧孵化实验中,在不到20天时间里,先后发现了两条“一头两尾”的双体蚯蚓。这两条蚯蚓,形态奇特,行动有趣,特作介绍。 先发现的一条是异唇蚓 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trapezoides 体长25毫米,前部1—16体节粗短,约占整体长度的八分之一,自第17体节以后,分为两个身体,后部的蚓体较细,左右对称,长度约占整体的八分之七。应用放大25倍的体视显微镜观察检查,发现后部双体的内外侧体色不同,内侧色淡而外侧色深;每个体节有4对刚毛,并且排列在蚓体的内侧面;前端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广西扶绥岩亮洞与步氏巨猿下颌骨伴生的鼠亚科化石,包括:锡金小鼠(相似种)(Mus cf. M. pahari)、小巢鼠(Micromys minutus)、亚洲姬鼠(Apodemus asianicus)、细狨鼠(Hapalomys gracilis)、原始笔尾树鼠(Chiropodomys primitivus)、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oides)和始家鼠(相似种)(Rattus cf. R. pristinus),共计8属9种,其中包括了6个绝灭种,鼠亚科绝灭种的比例高达67%。研究表明,岩亮洞鼠亚科动物群的性质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相关鼠类显得稍进步,但比湖北建始龙骨洞以及广西崇左泊岳山巨猿洞和三合大洞的鼠亚科组合都要原始,因此推测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可能距今约200万年)。此外,依据主要属种的形态差异和演化水平,本文还初步建立了广西左江流域更新世鼠亚科动物群的层序,从早到晚依次为:扶绥岩亮洞(距今约200万年)—崇左泊岳山巨猿洞(距今约180万年)—崇左三合大洞(距今约160-120万年)—木榄山智人洞(距今约11万年),这对于深入研究我国南方早更新世巨猿—中华乳齿象动物群的系统演化,以及探讨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的划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苗族原始生活的几个镜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人类语言中,某些词汇保存了当初造词的原始意义。由此我们可以从这些词所反映的现象来了解古人的某些生活情况。正如德国语言学家雅各·格林说的:“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他还说:“关于各民族的情况,有一种比骨殖、工具和墓葬更为生动的依据,这就是他们的语言。”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赞同摩尔根的方法,同时根据雅利安语的不同方言中有驯养动物的共同词汇,但没有谷物和栽培植物的共同名称这一词汇现象,认为“雅利安人之发现种植谷物后于牲畜的驯养”。本文根据苗语的几个词汇,提供苗族原始生活的几点材料。  相似文献   

13.
据史料载,从晋朝至清末的千余年间,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汉族人先后出现五次大规模南迁,辗转来到赣、闽、粵和台湾等地。“先居是主,后来是客”,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客家”。目前,客家人散居在全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700万;我国约有客家人口3500万以上,他们的衣食起居、精神风貌无不体现古代中原的文化传统。这里记述的是居住在闽西南山区的客家人保留至今的独特风俗。  相似文献   

14.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2007,26(4):0-344
贵州大方响水发现石器时代遗址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考古所及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等文博部门联合组成野外考察队,对毕节地区的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点、古人类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化石爱好者孙贵川等人提供的线索,在大方县响水乡韦家坡穿洞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石制品、动物遗骸等遗物。韦家坡穿洞位于北纬27°16′14·8″,东经105°30′35·5″。洞穴沿层面发育于三叠系石灰岩中。洞口向西,高出洞前小河30余米,海拔约1370m。洞宽约8m,高约12m,进深20余米。洞内堆积由口及里略斜,…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发现旧石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野外队,在贵州省博物馆协同下,于1964年冬在贵州省毕节专区黔西县沙井公社观音洞,发现了旧石器。观音洞是一个发育在下三迭系中厚层石灰岩中的溶洞。主洞洞口向南偏西70°左右,延长80余米。主洞内部有两个支洞:其一向北延伸,长约35米,有小出口;另一个向南延伸,长约20米,无出口。主洞内一般宽约2米,高3米到6米。洞底全部充填以砂砾、砂质土、粘土及石钟乳等组成的堆积物,厚4米以上,略有层次,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顶部由石钟乳和角砾凝结成一个硬板,由洞口向里微微倾斜。  相似文献   

16.
南京汤山驼子洞的马科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 0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直立人地点附近的驼子洞堆积中发现了又一处哺乳动物化石点。其中的马科化石有两种 :黄河马Equushuanghoensis和中国 (长鼻 )三趾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这是自 1 95 9年发现黄河马化石以来首次发现黄河马的颅骨和完整的颊齿列标本。这两种马的同时出现说明含驼子洞动物群的堆积形成于早更新世。因此驼子洞堆积的发现是江宁地区下更新统的首次记录。驼子洞的黄河马和长鼻三趾马均为这两类马在秦岭淮河以南的首次记录 ,并反映了在早更新世曾发生过北方动物群跨越长江的南迁事件。  相似文献   

17.
贵州镇宁水西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发现镇宁县水西庄地区是贵州省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心分布集中的溶洞发育区,距县城约八公里。周围村寨大都依山傍水居住着勤劳的布依族人们,至今其生活和生产方式有沿袭原始文化的遗迹。在水西庄村寨建落处在西南约六公里是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8.
去年九月,京郊碧空无云,秋高气爽。沃野五谷黄金,香飘万里,一派丰收景象。在这样的季节,我有幸跟随张先生重访了扁担窝遗址。说来也巧,这次复查是由一个偶然的机缘促成的。一天,标本室给张先生送来几件石器标本,只见上面写有“LOC.25”字样。看笔迹,颇似贾兰坡教授当年的手迹,于是求教贾老。贾老肯定地告诉我们:这是西扁担窝的东西!接着,我们又查阅了有关文献,得知该遗址的概况。西扁担窝系一洞穴,位于周口店以西约8公里的松树窑村附近的山上。当地还有一个叫东扁担窝的,二者分别在遥遥相对的两山坡上。这两个洞,传说是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插扁担的地方。洞穴是贾老1935年秋发现的,大约在1958年前后,将出土有石器的西扁担窝编为周口店第25地点(LOC.25)。从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水城硝灰洞旧石器文化遗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下,贵州地区是旧石器考古空白区之一。解放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贵州的考古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自1964年秋发现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以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发现了桐梓岩灰洞、水城硝灰洞、兴义猫猫洞等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所有这些发现,都是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硝灰洞遗址,是1973年夏天,当地地质工作者,在毛主席“开发矿业”方针指引下,寻找地下资源过程中发现的。同年年底省博物馆派陈云、吴至康和笔者前在清理和发掘。整个工作自1973年12月至1974年1月上旬结束。本文介绍的是水城硝灰洞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周口店位於我国首都——北京西南54公里,在西山的山脚下。为京汉铁路琉璃河支线的终点站。车站西北附近有一个小山头,名“龙骨山”,我们的远祖——中国猿人(图1)的化石就发现在龙骨山北坡的一个大洞穴里。这座小山头(图2)是奥陶纪石灰岩构成的,最高点越出现在河床约70馀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