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乳链菌肽(nisin)是某些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产生的细菌素,是目前发现的各种细菌素中最重要的一种。因其具有较大经济价值而研究最为深入。有关它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已有文献报道[1,3]。细菌素这类抗菌物质都是多肽或蛋白质,有分子量小,且结构复杂的特点。Kleanhammer等[4]依据细菌素的分子量大小,热稳定性及修饰氨基酸等因素,把乳酸菌产生的抗菌蛋白质分为三类:(1)热稳定的小肽(2)热敏感的大蛋白质(3)修饰性多肽。它们的生物合成方式有核糖体合成和非核糖体合成两种。nisin属于修饰性多肽细菌素,羊毛硫细菌素(Lantibiotics)的一种,由核糖体合成。对它的研究已从初期的理化性质深入到分子遗传学水平。本文重点介绍nisin的生物合成有关基因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2.
记述的鹦鹉螺主要产于太原组煤层顶板的深灰色砂质泥岩,少数产于石灰岩中,共4科7属14种。其中Tainoceratidae科和Grypoceratidae科标本颇为丰富,前一科属种较多,有3属9种。Pleuronatilus属曾见于我国北方甘肃、山西、河北等省的上石炭统(尹赞助,1933),而Tainoceras,Gzheloceras则为华北地区上石炭统首次发现;后一科除我国北方各省已报道的Domatoceras外,另建立1新属新种Feichengocerasfossalumgen.etsp.nov.。Trigonoceratidae科和Koninckioceratidae科在本区上石炭统各发现1属,即Aphelaceras和Foordiceras。从鲁西晚石炭世Foordiceras的发现,表明此属最早应始于晚石炭世,繁盛于二叠纪。晚石炭世本区海水时进时退,在滨海沼泽之后,随之而来的大面积海侵,由于陆缘浅海区阳光充足、盐度正常、藻类极度繁盛,为营游泳生活的鹦鹉螺和底栖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有利条件,故能在生物繁盛、沉积物堆积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保存大量完好的生物化石。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Davis,CA)的研究者正在用一种新方法对付抗生素-抗性细菌:终止致病毒素的生成而不是杀死细菌本身。这些研究者找到了一种用疫苗和蛋白药物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usaureus),一种普通而危险的细菌的方法。7...  相似文献   

4.
植物青枯病菌细菌素的产生,性质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素(Bacteriocin)是细菌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同种或近缘种有特异性抑制作用的杀菌蛋白或多肽物质[1]。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如放射农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密执安棒形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sts)、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carotovora、 E. chrysanthemi)、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甘蓝黑腐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等都具有产生细菌素的能力[2]…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分离的天然杀虫剂可以替代Bt成为虫害生物防治的主要工具。在发表于Science杂志280期2129-2132页的论文中,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组科学家对一种名为Photorhabdusluminescens的细菌产生的一类杀虫蛋白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CAR bacillus研究进展魏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1980年,一种纤状细菌(filamentousbacteria)作为导致大鼠慢性呼吸道疾病(CRD)的病原被首次报道[7],后来相继在小鼠、兔等实验动物中也发现此菌。1985?..  相似文献   

7.
乳链菌肽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乳链菌肽的特殊结构与功能庄绪亮马桂荣(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关键词乳链菌肽细菌素羊毛硫氨酸乳链菌肽(nisin)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细菌素,它由某些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所产生,含有34个...  相似文献   

8.
过去曾经认为青霉素等抗生素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导致细胞壁薄弱 ,最终爆裂而引起细菌死亡。近十年来 ,生物学家才知道青霉素激活了细菌自身的自溶酶 ,该酶溶解了细菌的细胞壁。实际上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间接地引起细菌这种自杀行为 :自溶酶反应。美国的一个研究组鉴定了一种细菌的这种自杀程序。她们研究了引起脑脊膜炎等疾病的常见病原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菌株。用青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处理时 ,该菌停止生长而非死亡 ,细菌的这种特性称为耐受性。研究者发现该耐受性细菌在一个传感器蛋白VncR的…  相似文献   

9.
1982年,Prusiner等发现,在感染瘙痒病的仓鼠脑中有一种异常蛋白,名其为“蛋白质感染颗粒”(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Prusiner用prion(现译为朊病毒)这一名词把这类病原体与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其它已知的病原体区分开。后来发现这种蛋白质能够自我催化复制,且有两种构象,即正常态的PrPC和感染态的PrPSC。两者的化学性质也不同:PrPC能溶于非变性洗涤剂而PrPSC不溶;PrPC易被蛋白酶消化而PrPSC则具部分抗性。在酵母中,朊病毒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一浅水草型湖泊-扁担墉吕桡足类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及现存量。在一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14种浮游桡足类。根据年平均密度,剑水蚤的优势种为;Mesocyclops notius,Cylops vincinuis vincinus和Thermocyclops brevifurcatus,而哲水蚤的优势种为Neodiaptomus yantsekiangensis和Sinocala  相似文献   

11.
1995年,芬奇(Funch)和克里斯滕森(Kris-tensen)在挪威海螯虾(Nephropsnorvegicus)的口器上发现一种固着生活的小型多细胞动物。2位科学家对其形态和生活史进行研究后确认,这不仅是前所未见的1个新物种——潘朵娜共生虫(...  相似文献   

12.
西藏南部普普嘎剖面托尔阶和阿连阶的菊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西藏南部聂拉木县土隆村以北的普普嘎剖面产出丰富的下侏罗统菊石类化石。剖面上部的砂岩和灰岩中产出托尔阶和阿连阶的菊石,它们是Polyplectusdiscoides(Zieten),Grammo-cerasstriatulum(Sowerby),PhymatocerasrobustumHyatt,Bouleiceras?sp.,Dumortieria?sp.,Leiocerassp.,Cylicocerassp.。这些属种是在藏南首次发现的托尔阶和阿连阶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及其基因工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概述Zssacs和Lindenmann于 185 7年首先发现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 ,可以保护其它细胞抗御多种病毒的感染 ,并命名为干扰素。现定义为 :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 ,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当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时 ,使其它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病毒、细菌、立克次图 1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氏体、真菌以及原虫等都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放线菌素D(actinomycinD)等也能诱导产生干扰素。人工合成的物质如聚次黄嘌呤核苷酸 (聚肌苷酸 ) :聚胞…  相似文献   

14.
凤眼莲根分泌物氨基酸对根际肠杆菌属F2细菌降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2种有代表性的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根分泌物Met、Lys对其根际肠杆菌属F2细菌(Enterobactersp.F2)降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正趋化作用的Met的不同浓度对细菌的生长动态、细菌降酚酶活性、细菌降酚效率基本没有影响;而具有负趋化作用的Lys在高浓度(10-2、10-3mol·L-1)下延滞细菌的生长,抑制细菌的降酚酶活性,随着Lys浓度的降低各种抑制作用相应减弱,凤眼莲根分泌物氨基酸作为根际微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影响着该系统的降酚功能  相似文献   

15.
昆明附近早寒武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昆明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和沧浪铺组乌龙箐段所发现的遗迹化石共13属15种,其中1新属6新种为:QipanshanichnusgyrusLuoetTaoichnogen.etichnosp.nov.,ArthrophycusqiongzhusiensisLuoichnosp.nov.,BifungiteskunyangensisLuoichnosp.nov.,CruzianabeifengwanensisLuoetGaoichnosp.nov.,PalaeophycusbeifengwanensisLuoichnosp.nov.,ArchaeichniumkunmingensisLuoichnosp.nov.。这些遗迹化石均产于开阔台地相潮下带的低能环境,为浅海相的Gruziana遗迹相。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线鲃一新种及其性状的适应性(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金线,新种SinoryclocheilushyalinusChenetYang,sp.nov.生活于云南阿庐古洞的暗河中,就其性状的适应性演变序列而言,应是迄今发现的5种洞穴定居性金线种类中特化程度最高者.在洞穴鱼类中,类似金线种类普遍存在于头部的感觉突是罕见的,据此推测具2行咽齿的驼背属是源于金线的一个特化分支。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美绥螨属2新种(蜱螨亚纲:美绥螨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立名 《蛛形学报》1995,4(2):92-95
报道美绥螨属2新种:崔氏美绥螨Ameroseiuscuiqishengisp.nov和洮儿河美绥螨Ameroseiustaoerhensissp.nov采自吉林省白城的腐烂树皮下。  相似文献   

18.
Nramp基因家族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ramp基因家族首先在动物中发现并得以克隆。小鼠 (Musmusculus)对细胞内病原微生物侵染所具有的抗性或敏感性是受 1号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cg、Ity或Lsh控制的[1] ,由此将该类基因命名为Nramp(naturalresistance associatedmacrophageprotein)基因[2 ] 。编码Nramp这一膜整合蛋白家族的基因 ,在植物、真菌乃至细菌中也得以克隆。对其功能的分析表明 ,该家族基因可能通过转运金属离子而使生物体产生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目前 ,国内还未见到有关Nramp基因…  相似文献   

19.
王耀 《古生物学报》1996,35(6):702-713
描述了豆海百合类2属7种,它们是:Pisocrinus(P.)pilula,P.(G.)kosovensis,P.(G.)bohemicus,Pampisocrinusollula,P.Sphericus,以及Pisocrinus(G.)brevissp.nov.和Parapisocrinuspateriformissp.nov.;并首次发现了P.(G.)bohemicus萼杯内腔的内部钙质骨胳构造。同时,还就波希米亚豆海百合种内变异和豆海百合类的对称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勇  李多川 《生命的化学》2001,21(5):405-407
高等植物过敏性反应 (hypersensitiveresponse ;HR)是植物受到病原细菌侵染 ,发生非亲和性反应时 ,在病原菌入侵点周围植物组织局部快速死亡形成枯斑 ,是植物对病原菌抗性的一种普遍表现形式。hrp基因 (hypersensitivereactionand pathogencitygene)是一类决定病原菌对寄主植物致病性和诱导非寄主植物产生过敏性反应的基因。近年来发现和鉴定的hrp基因越来越多 ,使得hrp基因成为植物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内容。1.hrp基因的遗传组成h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