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认知功能损害、敌意归因偏向和自我怜悯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53例社区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TQ)、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SCS-C)评估所有受试人员的童年创伤、认知功能、敌意归因偏向和自我怜悯能力。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CTQ评分与MCCB、AIHQ-C、SCS-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CTQ各分量表评分及总分、AIHQ-C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MCCB各项目评分及总分、SCS-C各因子(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正念)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CTQ总分与MCCB总分、SCS-C总分呈负相关(r=-0.327、-0.470,P<0.05),与AIHQ-C总分呈正相关(r=0.36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心理创伤水平较高,且与当前认知功能受损、敌意归因偏向和自我怜悯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褪黑素(MT)水平与睡眠质量、昼夜节律偏好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记作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并对比两组人员的睡眠质量、昼夜节律偏好以及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早晚问卷(ME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绝对夜晚型、中间夜晚型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而中度清晨型、绝对清晨型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EQ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CB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与PSQI总分、PANSS评分呈负相关,而与MEQ、MCCB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降低,且与睡眠质量、昼夜节律偏好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布南色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SZ)的疗效,分析其对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慢性SZ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布南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团体心理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以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GI-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WCST总应答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SP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南色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较单一布南色林治疗慢性SZ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分析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25例纳为病例组。通过宣传招募健康志愿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评分和认知功能,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显示,病例组的错误应答数高于对照组,正确应答数低于对照组(P<0.05),Stroop色词测验结果显示,病例数正确数低于对照组,错误数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评分与SSRS评分呈正相关(P<0.05)。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病程、药物治疗、住院时间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药物治疗情况为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健康人群,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以及患者的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药物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认知中记忆维度和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病例110例,选取自2018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就诊奇偶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给予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治疗12周后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血脂代谢、认知中记忆维度、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较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韦克斯勒空间广度测验-Ⅲ(WMS-Ⅲ)、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总分、阴性症状评分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改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且不加重血脂紊乱程度,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在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后,其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300例PS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血清BDNF和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条目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BDNF、VEGF水平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高频rTMS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上调其血清BDNF、VEGF水平,改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水平血压管理应用效果及其对近期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不进行降压治疗,将观察1组患者急性期血压控制120/80 mmHg,观察2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观察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近期预后改善情况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对患者治疗效果和NIHSS测量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治疗期间NIHSS评分变化12 d>8 d>4 d,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4 d、8 d、12 d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MoC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MMSE和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压控制和入院NIHSS评分则与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但血压控制120/80 mmHg与140/90 mmHg血压管理方案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叶酸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浆Hcy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叶酸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高压氧联合叶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认知功能、血浆Hcy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认知功能评分、血浆Hcy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oCA认知功能评分、ADL评分均升高,血浆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13.33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16.00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 vs.74.00 %,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叶酸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Hcy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联合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认知功能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3月~2022年1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60,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互动式头针训练)。对比两组疗效、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67%(55/60)高于对照组75%(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波幅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训练联合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与调节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观察该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7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8例,接受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69例,接受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10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0d后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变化情况,记录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异常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D-二聚体(D-D)、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以上评分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两组用药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情况,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d后老年快速认知筛查量表(QCST-E)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阿替普酶治疗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促进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认知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核心蛋白多糖(DCN)、神经调节蛋白-1(NRG-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与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精神分裂症组,同期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应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所有受试者认知功能。根据PANSS评分将精神分裂症组分为PANSS评分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血清DCN、NRG-1、MIF水平,并分析以上指标水平与PANSS总分、MCCB各项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患者PANSS总分为(77.18±13.57)分。精神分裂症组MCCB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清DCN、NRG-1水平低于对照组,MI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NSS高分组血清DCN、NRG-1水平低于PANSS低分组,MIF水平高于PANSS低分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CN、NRG-1水平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与MCCB各项评分呈正相关,MIF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与MCCB各项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CN、NRG-1、MIF水平异常,且以上指标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受损有一定联系,提示检测以上指标水平可能为该病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血液学指标、认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癫痫患者98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cy、ADM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Hcy、ADM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IE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等评分以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与对照组的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均可升高其Hcy、ADMA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而奥卡西平在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5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及不良反应;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rTMS真刺激组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伪刺激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rTMS真刺激组WCST中的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明显高于伪刺激组(P0.05),总时间及错误思考时间短于伪刺激组(P0.05);rTMS真刺激组RBANS中视觉广度与延迟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5),且视觉广度明显高于伪刺激组(P0.05);rTMS真刺激组2例患者首次治疗后出现轻度不适症状,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不适主诉。结论:rTMS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及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AD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辅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6周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激越行为量表(CMAI)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8周和治疗16周的PSQI评分、SRSS评分、BPRS评分、CMA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治疗16周与治疗8周比较进一步降低,观察组治疗8周和治疗16周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WHOQOL-BREF评分、MMSE评分治疗8周和治疗16周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且治疗16周与治疗8周比较进一步提高,观察组治疗8周和治疗16周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辅助治疗AD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和激越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谷红联合尼莫地平对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进行治疗,考察对两种类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为研究对象,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204例,为LAA组,小血管性(small vessel disease,SVD)226例,为SVD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LAA组和SVD组均进行谷红注射液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以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为考察指标,考察谷红联合尼莫地平对两种类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谷红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的治疗,LAA组和SVD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LAA组总有效率为90.20%,SVD组总有效率为88.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LAA组和SVD组患者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的改善(P<0.05),其中LAA组MOCA评分由19.31±5.45提升至22.31±6.21,MMSE评分由21.45±5.91提升至25.23±3.21,SVD组MOCA评分由19.28±4.01提升至22.88±5.73,MMSE评分由21.30±7.76提升至25.08±6.19,但两组间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LAA组和SVD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共有7例患者出现轻度头部胀痛、面部潮红等,其中LAA 组3(1.47 %)例,SVD组4(1.96 %)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均能显著缓解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