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LAP)治疗直径≤5 cm胃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对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直径≤5 cm 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LAP的患者83例纳为A组,将行ESD的患者87例纳为B组。对比两组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更短(P<0.05)。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LAP治疗直径≤5 cm GIST,疗效相当,其中ESD相对而言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可能与减轻应激反应及减轻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简单CHD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入路的48例纳为A组,将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的52例纳为B组,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瘢痕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失血量较少,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住院费用、胸腔引流量均减少,术后辅助通气、监护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管分布、皮肤色泽、皮肤柔软、皮肤厚度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简单CHD患儿,可获得与胸骨正中切口入路相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改善伤口瘢痕情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6,给予开腹手术)和B组(n=52,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大小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总胆红素 (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 d CD3+、CD4+、NK细胞、CD4+/CD8+高于A组(P<0.05),B组术后3 d CD8+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A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虽然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更长,但切口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损害更轻,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及对宫腔形态恢复和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宫腔镜下电切术,40例)和B组(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4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变化,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月经改善率和宫腔再粘连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总有效率、内膜创面上皮化愈合满意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月经改善率高于A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IUA相比,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IUA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宫腔形态恢复和月经改善情况更好,机体炎性反应更轻微,同时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更低,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剜除术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n=150)。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73例)和B组(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77例),对比两组术中、内分泌激素、术后恢复指标、妊娠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短于A组(P<0.05)。A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黄体生成素(LH) 、卵泡刺激素(FSH) 、雌二醇(E2) 水平组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E2水平呈降低后升高趋势,LH、FSH水平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3个月LH、FSH水平高于A组,E2水平低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B组的妊娠率高于A组,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A组(P<0.05)。两组流产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子宫肌瘤剜除术相比,结合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虽然其对卵巢功能有轻微、短暂性影响,但可逐步恢复,且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对比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0例OL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常规开放手术,44例)和B组(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46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影像学评估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A组,AOFAS评分高于A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大于A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改良Outerbridge分级、Kellgren-Lawrence分级比例均得到改善,且B组的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OLT患者,在恢复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及促进康复进程等方面疗效更好,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98例,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n=50,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和B组(n=48,弹性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优良率、术前/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优良率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至内固定拆除时间、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更好,可有效改善术中、术后指标,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对比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7日期间收治的20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83)和B组(n=117),A组手术方式为TURP,B组手术方式为TUKEP,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性功能、尿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冲洗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速(Qmax)、膀胱顺应性(BC)升高,剩余尿量(PVR)降低(P<0.05),且B组患者的Qmax、BC高于A组,PVR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射精功能评分表(CIPE-5)评分降低(P<0.05),但B组、A组IIEF-5、CIPE-5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结论:TUKEP、TURP治疗BPH,疗效相当,TUKEP在缩短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尿流动力学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阴式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子宫良性肿瘤患者盆底功能、炎性应激反应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良性肿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38,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和B组(n=40,给予阴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炎性应激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B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2 d 的IL-6、CRP、Cor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2.50%(5/40),低于A组的36.84%(14/38)(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阴式手术应用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炎性应激反应、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回顾性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治疗的83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1)和B组(n=42),A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神经损伤指标及预后。结果:与A组相比, 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P<0.05)。B组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A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B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HICH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神经内镜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V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VC手术的患者128例进行研究,其中接受腹膜后高位结扎术者45例,纳入腹膜后组;接受腹腔镜手术者39例,纳入腹腔镜组;接受显微手术者44例,纳入显微手术组,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各组的睾丸体积、性激素水平,随访1年,记录各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微手术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膜后组与腹腔镜组,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少于腹膜后组与腹腔镜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各组左侧、右侧睾丸体积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组睾酮(T)水平高于术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显微手术组T水平高于腹膜后组与腹腔镜组,FSH、LH水平低于腹膜后组与腹腔镜组(P0.05)。与腹膜后组、腹腔镜组相比,显微手术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案治疗VC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显微术式可明显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好,费用少。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8),A组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B组给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对比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腿痛评分、临床指标、滑脱距离、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椎间孔高度、并发症及螺钉松动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VAS、ODI、JOA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椎间融合率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滑脱距离、滑脱率均下降,且B组小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虽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椎间高度及腰椎滑脱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切除手术运用Pringle法阻断、半肝血流阻断(HVC)后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6,Pringle法阻断)和B组(n=47,HVC),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肠黏膜屏障指标[D-乳酸,内毒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ALT、AST、TBIL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dD-乳酸、内毒素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与Pringle法阻断相比,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肝切除手术中运用HVC,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损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所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的直径和厚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8.95±1.63) min,治疗费用为(2127.70±468.31)元,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肿瘤直径和厚度、住院时间、垂直切缘阴性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低,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6),A组予以开腹手术,B组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内分泌状态、免疫功能、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均较术前升高,雌二醇(E2)较术前降低(P0.05);B组术后1个月FSH、LH低于A组,E2则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 CD3~+、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CD8~+较术前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子宫形态正常率、复发率、月经转归正常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减轻对子宫肌瘤患者机体内分泌状态、免疫功能的损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还可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包虫病患者合并术后胆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10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行内囊摘除术,n=26例)、B组(行外囊完整剥除术,n=28例)、C组(行外囊次全切除术,n=25例)、D组(行肝部分切除术,n=24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C组、D组,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A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D组,D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D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B组、C组,A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A组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D组(P0.05)。四组的膈下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残腔感染、残腔积液发生率高于B组、C组、D组(P0.05);D组的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方式,四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右胸三切口与左胸两切口入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左胸两切口入路)和B组(n=46,右胸三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并发症和远期预后。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均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B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A组,淋巴结总转移率则低于A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两切口入路相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选用经右胸三切口入路,虽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略慢,但该入路方式在淋巴结转移率、生存率方面有明显改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7年6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3例。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功能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hler角、Gissane角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Gissane角、B?hler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B?hler角及Gissane角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和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跟骨骨折,但跗骨窦入路可更有效地改善踝-后足功能,且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与双叶切除术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0,双叶切除术)和B组(n=53,甲状腺全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生活质量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预后与双叶切除术相当,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和甲状腺功能,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