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艳如  黄艾芬 《蛇志》2013,25(2):161-162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肥胖危重儿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98例肥胖危重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42例)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56例),观察两组患儿的首针穿刺成功、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腋静脉组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患儿首针穿刺成功率较高,脱管、堵管、静脉炎、渗血和外渗发生率均较外周静脉留置针组低.结论 在肥胖危重婴幼儿救治中,选择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  相似文献   

2.
贺晓  高峰  冯秉华 《蛇志》2007,19(3):227-228
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静脉炎的发生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通过对174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并发静脉炎进行分析,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并发静脉炎后的护理提供了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5例行输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堵管、静脉炎、针体滑出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持了输液治疗的连贯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梁勇东 《蛇志》2013,(4):392-393
目的总结头皮式静脉留置针静注甘露醇的护理措施,提高头皮式留置针在静注甘露醇的有效留置率。方法对静脉留置针静滴甘露醇的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要因进行整改,观察整改前、后静脉留置有效率。结果护理措施整改后头皮式静脉留置针静注甘露醇的有效留置率显著提高。结论加强头皮式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可有效提高头皮式静脉留置针静注甘露醇的有效留置率。  相似文献   

5.
韦玉芬 《蛇志》2013,25(1):77-78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液体,在静脉输注时一旦药液外渗,不易被组织吸收,严重者可致静脉炎及局部皮肤、组织坏死。静脉留置针可避免输液时的重复穿刺,而且对血管刺激小,输液速度快,保证了甘露醇的有效快速输入,及时发挥脱水消肿的作用。我院对骨折患者早期及术后运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甘露醇进行脱水消肿治疗,以减轻压迫,改善局部  相似文献   

6.
吴雪云  吴娓星 《蛇志》2014,(4):427-428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率明显提高,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防止静脉留置针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冲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冲管方法冲管。结果:观察组发生堵管的患者人数为9例(14.1%),对照组为21例(32.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较传统冲管方法预防堵管更为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目前小儿与成人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成本投入。方法 根据项目综合评估和核算方法,分别核算小儿与成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成本投入情况。结果 小儿与成人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的平均护理成本已分别达到77.84元和25.62元,与现行收费标准存在巨大差异,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成本远远高于成人。结论 全面客观地核算了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成本投入,为体现护理技术的价值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留置针使用中的效果。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0例,年龄60—80岁,中位年龄73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自粘性弹力绷带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这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及穿刺点渗液等情况,结果发现应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呼吸科老年患者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和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将2012年6~12月在我科行输液治疗使用留置针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为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输液;对照组150例,为使用普通型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种留置针的并发症,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炎、外渗、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为0,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安全型留置针可起到预防针刺伤的作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顾琦云  潘习桃  孙金芳 《蛇志》2009,21(1):50-5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普通的静脉穿刺,每日需要穿刺1~2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少患儿的痛苦,还能有效保持静脉通路,提高了救治效率,而且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然而应用中不同年龄对留置效果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成功率。现就我院儿科病房的240例住院患儿留置针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力性水疱是留置针输液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输液时间、药物性质、静脉选择、静脉粗细、年龄大小、护士经验等有关。合理选择静脉,细致护理,可以预防张力性水疱的发生。一旦发生张力性水疱,选择微波治疗与硫酸镁湿敷,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唐梅珍 《蛇志》2017,(1):61-62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穿刺,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传统头皮针穿刺具有优势,临床操作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可有利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5 00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 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及输液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选取我科40名护士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和护理研究组,每组各20名。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风险处理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00%(2 400/2 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2 050/2 500)(χ~2=250.26,P0.05)。护理研究组护士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以及风险处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对照组(t=6.782 3、5.892 3、8.992 3,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0%(140/2 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600/2 500)(χ~2=232.22,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产生明显临床效果,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质量以及风险处理能力,有助于降低输液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家长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它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又是在这种认识方式指导下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1].循证护理也称为"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科学证据对病人实施的护理.目前,循证护理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已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04年1月,我院儿科开展浅静脉留置针技术,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既可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又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由于小儿血管细小,充盈度差,较难做到一针见血.我们于2005年3~10月将循证护理运用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韦春萍 《蛇志》2014,(3):353-354
目的:探讨头皮式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我科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12例术前患者,采用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同时给予相关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显著减少了静脉穿破的几率。结论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有效的减轻反复穿破血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丽萍 《蛇志》2012,24(3):297-299
小儿静脉炎多与输液有关,而输液治疗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据文献[1]报道,在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病人中,需要输液治疗者达90%左右,而儿科收治的危重新生儿、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在输液治疗中多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液(如多巴胺、碳酸氢钠、甘露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在儿科应用的优点。方法将16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照组使用注射器采血,并对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高,无溶血现象;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低,且易使标本溶血。结论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优点是穿刺部位易掌握、血管易暴露、针头易固定,且方便、安全、有效,穿刺成功率高,值得儿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6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代替头皮针穿刺输液的大熊猫进行临床观察,总结了穿刺前准备、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适合长时间留置的大熊猫及封管液的选择等。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使输液更加方便,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输液、输血提供可靠的通路。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2018年2~3月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30例患儿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对我院2018年3~4月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30例患儿为实验组,使用规范化管理。观察比较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使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患儿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00%,实验组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针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