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其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1.5 g/次,3次/d;谷氨酰胺颗粒口服,1.0 g/次,3次/d,两组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总胆红素(TB)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失访4例与7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05)。治疗8周后,两组ALT、AST和TB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加速肝功能恢复,加速肠黏膜通透性的修复,保护与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辅助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厉慧琴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4)
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中期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予以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抗病毒及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液(10 mL,2~3次/d,口服)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温水送服)治疗,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剂量、方法及疗效同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及HBV-DNA水平[(97.3±26.2)U/L、(102.3±27.4)U/L、(132.2±26.9)μmol/L、(2.1±0.6)log copies/mL、(62.0±15.2)U/L、(64.2±16.8)U/L、(87.4±15.2)μmol/L、(3.0±0.7)log copies/mL]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AO和尿L/M比值[(0.24±0.06)EU/mL、(5.42±1.06)μg/L、(0.018±0.004),(0.18±0.04)EU/mL、(7.82±1.47)μg/L、(0.029±0.07)]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能加速其肝功能恢复的作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其肠黏膜通透性,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屏障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护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1.5g/次,3次/d,连用6周。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血浆内毒素、PCT和尿L/M比值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比较P〈0.05,或治疗组比较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比较P〈0.05,或治疗组比较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17,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良好保护和改善作用,并能下降血浆TNF—α、IL-6和IL-10水平,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庆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肠内营养(EN)治疗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E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三头肌肌围(MAMC)水平,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有所上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肠道有害菌数量(小梭菌和肠球菌)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LB、Hb和MAMC水平,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DAO、D-乳酸水平和小梭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调节菌群失衡,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常规予以抗病毒及保肝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乳果糖口服液。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检测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白假丝酵母数量。测定患者血清内毒素和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记录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肠道肠球菌数量高于治疗1周后(18.41±2.92 vs 18.32±3.06),同时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与治疗前、治疗1周后以及对照组同时期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血清二胺氧化酶和尿L/M以及AST、AL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曾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可以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预防感染、抑酸、解痉镇痛、抑制胰酶分泌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进行水化后自胃管灌注,夹管2 h,3次/d,对照组除不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和PCT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和PC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χ2=4.24,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疗效,能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和PCT水平,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保肝利尿、降血氨、降低门脉压、抗感染、补充白蛋白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0 g/次,2次/d,连用2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AO和D-Lac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DAO和D-Lac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χ2=5.31,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具有良好肠黏膜屏障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陈坤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11):1302-130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重症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3例)和对照组(n=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吸氧、抗感染、抗休克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必要时行机械通气或血管活性药物。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 mg,3次/d,温水服用或水化后自鼻饲注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8,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减轻患者内毒素血症和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 选取11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主要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止泻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两组均未出现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方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7):812-81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8例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口服思密达3g,3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3次/d。对照组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d后血清内毒素和和D-乳酸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d后,两组患者内毒素和和D-乳酸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6%(x^2=4.52,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保护和改善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恢复患者的肠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保肝利尿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3次/d,连用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肠道sIgA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前明显上升(P〈0.05),CD8+水平较前变化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和CD4+/CD8+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6.48,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腹泻具有较好疗效,能提高肠道sIgA水平和纠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从而增强肠道局部黏膜防御力和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88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健胃消食药和葡萄糖酸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2片,2次/d,连用6周。对照组患儿除不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x^2=4.42,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治疗有效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儿半年和1年内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07和5.66,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较好,安全性佳,并能降低其复发率,具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模型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上CRF-R1及结肠黏膜PAR-2、Claudin1~4等的表达变化,探讨IBS中应激通过肥大细胞引起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并观察婴儿双歧杆菌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婴儿双歧杆菌组。以束缚应激法建立IBS小鼠模型。婴儿双歧杆菌组给予婴儿双歧杆菌灌胃,而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测腹肌收缩反射(AWR)后处死小鼠。ELISA检测外周血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肠黏膜CRF、PAR-2、Claudin1、Claudin2、Claudin3、Claudin4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分析结肠黏膜CRF-R1在肥大细胞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结肠CRF-R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类胰蛋白酶表达量增加;结肠黏膜中CRF、PAR-2、Claudin2表达量、CRF-R1+肥大细胞数目及CRF-R1 mRNA表达量增加,结肠黏膜Claudin1、Claudin3、Claudin4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双歧杆菌干预后,该组小鼠外周血中类胰蛋白酶表达量降低;结肠黏膜中CRF、PAR-2、Claudin2表达量、CRF-R1+肥大细胞数目及CRF-R1 mRNA表达量降低,结肠黏膜Claudin1、Claudin3、Claudin4表达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小鼠模型中,婴儿双歧杆菌可以减轻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上CRF-R1的表达而抑制肥大细胞的激活及其免疫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结肠黏膜PAR-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吕金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8)
目的探讨常乐康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87例,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护肝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常乐康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系统性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常乐康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中梭菌属I簇和XI簇及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显著升高,而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患者血清D-乳酸,内毒素(LPS)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显著下降,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上升。结论常乐康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效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可作为阻止乙肝肝硬化病情进展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丹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1):63-65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78例儿童腹型A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组胺药、双嘧达莫、西咪替丁、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 g/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患儿均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血清LPS,PCT和TNF-α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²=4.09,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儿童腹型AP患儿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皮疹的消退,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LPS、PCT和TNF-α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