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木虱亚科(Psyllinae)的长角木虱属Epipsylla最显著的特点是触角极细长。是日本的桑山茂(Sk.Kuwayama)1908年以松村松年(S.Matsumura)采自我国台湾省的标本所建立的属,模式种E.albolineata仅一雄一雌,另一种E.rubrofasciata则有大量标本。美国的D.L.Crawford于1913年记述菲律宾的E.pulchra,第四种E.porcipata,是1917年发表的,则采自巴拉望岛。意大利的F.B.Boselli在1930年研究了高桥良一(R.Takahashi)采自台湾的木虱,绘了E.albolineata Kuwayama的特征图并记述了其若虫。半个  相似文献   

2.
个木虱亚科(Triozinae)前翅主干同时分为径、中、肘三岔,为最简易的识别特征,可区别于其他亚科。其模式属Trioza的原意即是由tri(三) ozo(枝)而来,故可译为“三叉(或岔)木虱”;也有称作“尖翅木虱”者,但不能概括全体,因许多种的翅端是圆的。我们建议中名用“个木虱”,既形象又简炼,便于属和种的命名。 前个木虱属(Epitrioza)是桑山茂(Sh. Kuwayama)1910年以日本的E. mizuhonica所  相似文献   

3.
毛个木虱属的修订及五新种(同翅目:木虱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木虱亚科(Triozinae)的毛个木虱属(Trichochermes)记载过7种,其中的T.bicolor Kuwayama 1910和T.hylina Kuwayama 1910已移至缨个木虱属(Petalolyma)内(杨集昆、李法圣,1984);南非的T.insleyae Capener 1973,从其原始描述和精致的图版来看,也并非此属的成员。余下的4种是:1)属模毛个木虱T.walkeri(Forster,1848),广布于欧洲;2)苏毛个木虱T.certus Loginova  相似文献   

4.
内蒙木虱十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的木虱过去研究不多,近年来作者与杨集昆教授报导记载有:萹蓄斑木虱Aphalara polygni Forster、脉斑边木虱Craspedolepta lineolata Loginova、桑木虱Anomoneura mori Schwarz、锦鸡儿豆木虱Cyamophila appendicuata(Klimaszewski)、中国梨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Yang et Li)、北方沙棘喀木虱C.septentrionalis Li etYang、槭喀木虱C.abieti(Kuwayama)、荨麻个木虱Trioza urticae L.、黑锥黑个木虱T.aterigenae Li et Yang、柳钱角个木虱Bactericera myohyangi(Klimaszewski)和沙棘异个木虱Herterotrioza magnisetosa(Loginora)等11种,本文记述了我校和内蒙草原站采集的10个新种。至此内蒙木虱种类已达21种,隶属3科7属。当然还有不少种类有待进一步调查鉴定。  相似文献   

5.
后木虱属(Metapsylla)是木虱亚科(Psyllinae)里的一个小属,桑山茂(Sh.Kuwayama)1907年成立此属时是以日本的M.nigra为模式种的;同时还发表了另一个新种M.ma-rginata,则为我国台湾高雄的,只有一雌。宫武赖夫(Y.Miyatake)1963年研究了保存在北海道大学昆虫研究所的M.marginata模式标本,认为应将marginata移到Euphalerus属去,同时重新描述了M.nigra Kuwayama;并记述了日本的第二个新种M.uei Miyatake。我国此属的记载除上述误置者外,余凤麟(Yu Feng-ling)1956 年记述了痘点木虱 M.granulasa Yu,标本14个雌雄是马骏超1940—Ⅳ-20采自福建崇安县武夷山的。他同时指出日本的 M.robinae Shinji(1938)应隶他属;后来宫武(1963)也认为该种需从Metapsylla属中去掉,并判断应移至Arytaina属中。七十余年来此属共发表过五个种,而实际只剩下日本2种和我国一个种。  相似文献   

6.
乔木虱是我们为Tenaphalara属所拟的中名,这类木虱体翅狭长,前翅的脉序为“介”字形分支,并在翅痣—径分脉(Rs)—中脉(M)之间有2条横脉相连,因此以“乔”字来象形(介 二),亦意味着此属木虱多生活于乔木上。  相似文献   

7.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的毁灭性病害—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传播媒介,是柑橘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本文综述了亚洲柑橘木虱的起源、分布和扩散情况,揭示中国亚洲柑橘木虱由南向北的扩散规律,为有效防治木虱、阻止黄龙病进一步蔓延传播、保障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主要危害柑橘等芸香科植物,传播柑橘黄龙病病菌。柑橘树感染黄龙病后,叶片黄化,果实早熟脱落,畸形,最终死亡,给柑橘产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柑橘木虱对各种常见的杀虫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文从柑橘木虱的抗性测定方法、抗药性现状、交互抗性、抗药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柑橘木虱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柑橘木虱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主要危害柑橘等芸香科植物,传播柑橘黄龙病病菌。柑橘树感染黄龙病后,叶片黄化,果实早熟脱落,畸形,最终死亡,给柑橘产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柑橘木虱对各种常见的杀虫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文从柑橘木虱的抗性测定方法、抗药性现状、交互抗性、抗药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柑橘木虱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记述采自中国上海的无齿木虱属1新种:上海无齿木虱Edentatipsylla shanghaiensis Li et Chen,sp.nov.,给出危害海桐属植物的无齿木虱属名录,并重新组合和提供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和上海植物园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1.
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性的重大柑橘病害,在中国主要由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传播。该害虫的传病特性与机制一直是相关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些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亚洲柑橘木虱传播黄龙病的方式、传病过程与机制,以及影响传病效率的因素等方面,为该木虱及黄龙病的防控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刺探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比较测定了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成虫在经番石榴精油处理和对照柑橘叶片上的刺吸取食行为.结果表明,在正常(对照)叶片上,柑橘木虱成虫的刺吸取食有8种不同波形,表现为迅速进入取食过程,非刺探活动时间和唾液分泌较少,为韧皮部取食,没有木质部取食.而柑橘叶片经1μw/mL番石榴精油处理后,柑橘木虱成虫刺吸取食行为显著改变,表现为非刺探活动和唾液分泌增加,韧皮部取食时间极显著下降,下降率为62.12%,并出现木质部取食.不同时段柑橘木虱的有效取食时间动态结果显示,番石榴精油在第1 h使柑橘木虱完全进入木质部取食,但随后逐步恢复韧皮部取食.  相似文献   

13.
云南木虱科九新种及一新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的木虱区系非常丰富,一九八一年作者等参加该省农科院植保所和省植保站组织的昆虫考察时曾采到大量标本,其中若干属种已整理发表。这里还有九个新种由于将包括在《云南森林昆虫》一书中,而需要先予记述;计长角木虱属(Epipsylla)4种,木虱属(Psylla)3种及个木虱属(Trioza)1种,另一种则代表一个新属。这九种木虱中有三种是为害桔、柚等柑属果树的,一种是为害香椿属树木,其他则为害槐属、合欢属、黧豆属以及猪尿豆属等植物,均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新种的模式标本都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标本室内。  相似文献   

14.
个木虱科一新属三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昆虫分类学家周尧教授执教五十周年和由他创办并主编的《昆虫分类学报》创刊十周年,特选了他在五十年前(1928年)由四川康定和1983年“太白山昆虫考察组”采集的木虱标本撰写此文。本文包括了个木虱科(Triozidae)的一新属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重要传播媒介。为了利用灯光诱控技术防治柑橘木虱,本实验于室内条件下研究柑橘木虱对波长为360 nm、400 nm、440 nm、480 nm、520 nm、560 nm和600 nm的LED光源和不同光照强度趋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对7种单色光都有正趋向性。其中雌雄混合存在时对400 nm的紫光趋向性最强,其次是560 nm的绿光;单独处理时,雌成虫对400 nm的紫光趋性最强,其次是520 nm的绿光,雄成虫则是对520 nm的绿光趋性最强,其次是400 nm的紫光。在200μw/cm 2到1000μw/cm 2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柑橘木虱雄成虫趋光行为逐渐增强,在光照强度为1000μw/cm 2时趋光行为最强,但雌成虫趋光行为变化不明显。该研究表明:柑橘木虱雌雄成虫具有明显的正趋光性,且对光谱和光强的反应存在差异。这一结果可为柑橘木虱田间的灯光诱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害花椒树的木虱一新属二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木虱科)李法圣(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北京100094)关键词同翅目;木虱科;新属;新种;若虫;花椒树本文记述了为害花椒树的木虱1新属2新种,亦对其若虫进行了描述(附五龄若虫特征图)。若虫和成虫均能刺...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2种中国木虱的精子发生,即香椿巴木虱Bharatiana setentrionalis Yang et Li,n=7(XO);合欢羞木虱Acizzia jamatonica(Kuwayama),n=13(XO)。研究表明木虱的减数分裂具有3个显著的特征:1)前期I具有弥散期,此时常染色体疏松化,分散于整个细胞核,仅可以观察到异固缩化的性染色体,推测存在基因转录现象,同样的现象存在于蜡蝉和异翅类(Heteroptera)昆虫;2)中期Ⅰ姊妹染色体联合定向,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3)第二次分裂不发生胞质分裂,形成双核精子。从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来看,木虱与蜡蝉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在柚、酸橘、黄皮、九里香、砂糖橘5种代表性芸香科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为柑橘木虱及黄龙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种群生命表的方法,分析了柑橘木虱在5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性比及产卵量等数据。【结果】柑橘木虱卵、1龄若虫以及整个若虫的发育历期受寄主植物的影响较为明显,在26℃条件下在柚子植物上柑橘木虱若虫的存活率最高(58.10%),在黄皮上最低(46.04%),两者差异显著。寄主植物影响柑橘木虱成虫寿命,在柚子上柑橘木虱成虫的寿命显著长于黄皮上的寿命。黄皮上的柑橘木虱的单雌产卵量(298粒/雌)显著低于其他4种寄主植物。柑橘木虱在九里香上的内禀增长率(rm)最高(0.133 7)、酸橘上最低(0.129 8);而净增值率(R0)在砂糖橘上最高(187.74)、黄皮上最低(145.27)。【结论】在5种寄主植物中,除黄龙病隐症寄主九里香之外,显症寄主中砂糖橘是柑橘木虱的最适寄主。  相似文献   

19.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作为柑橘产业重要病害柑橘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已经成为重点防治对象。该害虫与黄龙病之间的互作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了一个总结,从亚洲柑橘木虱的获菌与传病机制、病原菌与柑橘木虱之间的互作以及病原菌感染寄主植物后对木虱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期望为深入开展黄龙病相关研究、寻找防控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柑橘木虱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威胁我国乃至世界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柑橘木虱绿色防控对保证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以天敌、昆虫病原真菌、植物源农药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和以灯光、色板诱捕、反光膜驱避、防虫网阻隔为主的物理防治技术,在柑橘木虱绿色防控中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今后柑橘木虱科学、高效防控及其可持续治理提供参考,不断推动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