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浆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甲状腺浆细胞瘤进行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成分单一,大多数为分化较为成熟的肿瘤性浆细胞,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常偏位,染色质呈车辐状或钟面状。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a(+)、CD38(++)、CD138(+)、κ链(++)。结论:甲状腺浆细胞瘤是甲状腺一种少见的肿瘤,应同炎症反应的浆细胞增生及低分化癌、淋巴瘤、髓样癌等相鉴别,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形态学观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裸鼠肿瘤动物模型VEGF受体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flt 1与flk 1 KDR(VEGF的两个高亲和受体 )在人肿瘤细胞皮下接种肿瘤动物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取荷瘤裸鼠皮下接种瘤块 ,漂洗、固定、石蜡连续切片 ,进行两种受体相应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在 13种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flt 1的阳性率大部分为强阳性或中阳性 ,而只有在荷人胃腺癌MKN 4 5裸鼠的肿瘤细胞中flt 1的阳性率为弱阳性 ,在荷人卵巢癌SKOv3裸鼠的肿瘤细胞中flt 1的表达为阴性。相比较而言 ,在 13种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KDR的阳性率大部分为中阳性或弱阳性 ,并且在荷人肝癌SMMC 772 1裸鼠 ,荷人胃腺癌SPC A1裸鼠 ,荷人高转移肝癌移植瘤裸鼠 ,荷人卵巢癌SKOv3裸鼠的肿瘤细胞中 ,荷人宫颈癌移植瘤裸鼠和荷人胃腺癌MKN 4 5裸鼠的肿瘤细胞中 ,KDR表达为阴性。结论 VEGF受体共同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 ,提示了VEGF与VEGF受体结合作用在肿瘤演化中的重要性 ,为靶向于VEGF受体的基因治疗策略选择裸鼠动物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例结肠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肿块界限清楚,无包膜,镜下观察:瘤细胞包括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胞质丰富透明或呈颗粒状嗜酸性胞质,核分裂象少见,间质富于薄壁毛细血管,偶见管壁透明变的大血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和α-SMA阳性,而CD34、CD31、S-100、CK均阴性.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是一组非常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因其特殊形态、免疫组化表达应归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相关肿瘤,极少数可以是恶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生机制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5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胃肝样腺癌具有管状腺癌、粘液性癌和肝样分化腺癌的移行过渡,肿瘤细胞呈小梁状、巢团状,间质为丰富的血窦。免疫表型胃肝样腺癌AAT(5/5)、ACT(5/5)、CEA(5/5)、AFP(4/5)均为阳性,Heppar1灶性阳性(2/5)。结论胃肝样腺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侵袭性强的特殊类型胃癌,组织学呈肝细胞样腺癌,免疫表型AFP、AAT和ACT阳性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抗VEGFR-2嵌合Fab抗体对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肝癌H22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2)和抗体组(n=1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对两组肝脏移植瘤进行血管染色,观察其微血管密度(MVD)情况.结果:成功建立裸鼠H22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HE染色显示肝脏移植瘤为肝细胞肝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脏实体瘤内微血管密度抗体组较生理盐水组显著性减少(25.64± 1.53 vs 8.65± 1.79,P<0.05).结论:抗VEGFR-2嵌合Fab抗体能够抑制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肝脏假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学形态观察,并借助免疫组化进一步对其形态进行分析。由于原发于肝脏的假性淋巴瘤极为罕见,故本文将报道一例发生于肝脏的假性淋巴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结果:大体上为切面可见灰白结节,结节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与周围分界清,周围肝组织灰红质软。显微镜下组织学表现为肝周边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形,细胞无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其中见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及少数异型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3、CD20及CD30。结论:肝脏假性淋巴瘤为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在肝假性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病理实践中,必须首先与常见的发生于该部位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对2例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访,并观察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2例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均位于甲状腺下极,实性,切面暗红色,镜下由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胞浆较丰富,嗜酸性,多呈空泡状,细胞间可见血管腔,免疫组化:CD34(+)、Vim(+)、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甲状腺球蛋白(thyroid globulin,TG)(-)。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一例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男性,54岁,因咳嗽1月余,发现肺占位一周入院。病理学检测示:瘤细胞形态单一,梭形或卵圆形,片状弥漫排列;富于细胞区和细胞稀疏区交替排列,有血管外皮瘤样区域及致密的胶原样瘢痕沉积;灶性间质粘液变,局部区域富于血管并伴脉管扩张,细胞无明显异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肿瘤细胞vimetin、CD34、CD99和BCL2阳性,p53、SMA、Des、HMB45、MC、calretinin和D2-40阴性。结论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发生率较低,应该加深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理解,结合临床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确诊,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合性血管瘤(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CHE)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点。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1例肺复合性血管内皮瘤伴皮肤和脑转移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镜检见肿瘤组织由良性、中间型及恶性血管多种成分混合组成:肺组织与头皮的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病变相似,为浸润性生长,病变包括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约占50%)、网状型血管内皮瘤(约占15%)、梭形细胞血管瘤(约占20%)、"血管肉瘤样"区域(约占5%)和良性血管病变(约占10%)。颅内病变可见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梭形细胞肿瘤及动静脉畸形区域。免疫组化标记示FⅧRAg( )、cD34( )。结论:肺复合性血管内皮瘤属交界性/低度恶性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学,有复发倾向,少见转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药吴茱萸碱联合西药吉西他滨对舌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建立舌鳞癌荷瘤裸鼠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裸鼠瘤体积、进食量、进水量及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变化,HE染色观察移植瘤及各脏器组织病理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NF-κB及Bcl-2家族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较模型对照组及单药组,联合组移植瘤体积显著减小,荷瘤裸鼠的生活质量提高,肿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数目减少,凋亡率增加,Bax、Ik-β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Bcl-xl、P65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吴茱萸碱联合吉西他滨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及Bcl-2家族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