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利用光照培养箱,在16、19、22、25、28、31和34℃7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对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16~34℃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31℃以下的温度时,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超过31℃时,发育速度反而减慢,发育历期则逐渐延长;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2、11.44、5.42、13.98和9.74℃,有效积温分别为122.64、303.15、195.95、39.15和673.03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滁州市1年的理论发生代数为3.07代,这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桑尺蠖的发育历期。对试验结果采用 2种方法计算 ,并用变异系数来检验。结果表明 ,对于早春出蛰后的越冬幼虫和非越冬代 ,用直接最优化法计算所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 ;越冬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 (C)为 (3.4± 0 .7)℃ ,有效积温 (K )为 4 97.5日度 ;非越冬代幼虫和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 (C)分别为 (4 .2± 1.4 )℃和 (6 .0± 1.3)℃ ,相应的有效积温 (K)分别为 50 5.8日度和 781.7日度。 相似文献
3.
刺槐叶瘿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刺槐叶瘿蚊的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1,6.15,4.79和14.17℃,有效积温分别为62.20,281.42,124.45和55.48日.度;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01℃,有效积温为506.93日.度;刺槐叶瘿蚊在秦皇岛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5.12~5.76代。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有效防控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maculicollis(Mots.)在吐鲁番地区的危害。【方法】本研究在室内设置22、25、28、31和34℃5个温度梯度,分别测定榆黄毛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以有效积温法则和\"最小二乘法\"计算出榆黄毛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83、12.64、12.48、14.63和14.01℃,有效积温分别为83.99、186.32、121.50、185.42和550.54日·度。榆黄毛萤叶甲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分别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式和Logistic曲线模型式进行拟合,建立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模型。由Lagrange中值定理求出各虫态的发育最适温度、适宜温区,其全世代的分别为:Tmid为28.23℃、Tmin为14.36℃、Tmax为42.11℃。【结论】明确了榆黄毛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计算出了各虫态的理论发育最适温度及适宜温区,为准确预报榆黄毛萤叶甲发生期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袋峨Cryptotheleavariegata(Snellen)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近年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的泡桐基地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现将其变温下的有效积温的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一)经观察测定,大袋蛾的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其历期温度列于表l~羊(雄蛹数据略)。(二)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自然变温条件下为:幼虫蛹蛹恒温条件下为:蛹(三)发生期检验在林间,1990年大袋蛾产卵高峰期为5月25日,1991年雄幼虫化蛹高峰期为5月1日,产卵高峰期为6月7日。我们利用获得的大经峨冬虫态的C、K值,根据1990… 相似文献
7.
家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5种温度下,对家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家蝇在不同发育阶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不同,且不同发育阶段对两者的要求也不一致。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6℃和196.4日.度,控制发育进度的理论为T=196.4/N+(13.6±0.5)。 相似文献
8.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ere在实验室内,相对湿度75±5%,光周期L:D=12:12,温度16℃,20℃,24℃,28℃条件下,世代平均历期分别为53.7天,28.0天,21.2天,16.2天.其卯、幼虫、蛹及整个世代的发育起始点温度分别为13.15±0.49℃,10.25±0.44℃,12.41±0.57℃,10.50±0.89℃;有效积温分别为15.35±0.76日度,107.21±3.76日度,113.60±6.22日度,281.50±7.05日度.椰心叶甲啮小蜂生长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y=226.19667e-0.096991x.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苹果绵蚜为繁殖寄主,研究了苹果绵蚜蚜小蜂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苹果绵蚜蚜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最适发育温度为21℃-27℃。山东地区越冬代苹果绵蚜蚜小蜂打破滞育的发育起点温度为雌蜂8.58℃,雄蜂8.22℃;有效积温为雌蜂148.72日度,雄蜂154.68日度。非越冬代苹果绵蚜蚜小蜂在卵-羽化阶段发育起点温度为雌蜂5.62℃,雄蜂5.55℃;有效积温为雌蜂284.40日度,雄蜂为295.61日度。并推测了2008年济南地区苹果绵蚜蚜小蜂发生代数和越冬代羽化时间,与实测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豆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豆蚜孤雌胎生蚜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长沙地区豆蚜孤雌胎生蚜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2.6±0.81℃和175.3±15.7日度。相对湿度在50%以下对豆蚜发育有抑制作用,而在50~90%之间对发育无多大影响。自然光周期对豆蚜发育几乎无影响(冬季可能的滞育型个体除外)。豆蚜在湖南每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9~32±4.3代。 相似文献
11.
光周期对国槐尺蠖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25±1)℃,RH65%~75%条件下,对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各龄幼虫分别采用0:24、10:14、12:12、14:10、1:85种光周期处理。结果表明,以14:10处理的国槐尺蠖1~5龄幼虫历期最短;以16:8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幼虫发育历期逐渐缩短;不同光周期对于6~7龄幼虫存在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1~5龄影响不大。成虫53%~56%在夜间羽化,越冬蛹在8~14h光照范围内,随光照长度增加发育历期延长,在14~16h光照范围内,历期随光照延长而缩短。以0:24处理的蛹羽化率最高,发育历期最短。 相似文献
12.
13.
14.
沈阳地区国槐尺蠖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对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各虫态(成虫、卵、幼虫、蛹)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国槐尺蠖的行为习性、生活史以及田间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槐尺蠖在沈阳一年发生3代,无世代重叠,以蛹在树下松软土壤中越冬。国槐尺蠖幼虫共有7龄,1~4龄取食量小,5龄以后食量大增,进入暴食期,取食量占全幼虫期的80%~90%,而且随着虫龄的增长,其存活率增加。国槐尺蠖幼虫发生期为5月到9月,6月上旬、中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9月以后种群呈递减趋势,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7~29℃、RH80%±7%和光周期L:D=15:9的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桃小食心虫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桃小食心虫卵、幼虫、结茧前期、蛹及生殖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02、9.44、10.58、10.09和9.51℃,有效积温分别为87.3、238.6、10.7、156.9和31.6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22℃和543.2日·度。 相似文献
16.
17.
豆突眼长蝽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恒温条件下 ,观察了不同温度对豆突眼长蝽ChauliopsfallaxScott生长发育的影响 ,用直接最优法和直线回归法分析数据 ,结果表明直接最优法能较好地反应实际情况。卵、1~ 5龄若虫和整个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7 98℃ ,7 1 6℃ ,6 5 3℃ ,8 81℃ ,6 75℃ ,8 2 7℃和 7 5 0℃ ,有效积温分别为85 8,60 8,5 2 0 ,71 4,1 0 1 5 ,66 3和 3 5 3 0日·度 ,发育速率最大时的温度分别为 3 4 84℃ ,3 4 48℃ ,3 4 1 6℃ ,3 4 1 2℃ ,3 4 75℃ ,3 5 1 1℃和 3 3 65℃。 相似文献
18.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已成为新疆北疆棉区的一重大新害虫,至今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都不清楚。在室内5个恒温下(19,22,25,28和31℃),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和"最小二乘法"对双斑长跗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卵期、幼虫期、蛹期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10.8,12.6和10.1℃;有效积温分别为1 182.2,401.2,111.9和269.0日.度;整个世代完成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1 971.6日.度,预测在新疆北疆1年发生1代。 相似文献
19.
红棕象甲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观察了不同温度对棕榈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ricius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用直线回归法测得产卵前期、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11±1.44)、(14.10±0.56)、(15.28±0.21)、(14.89±0.24)和(14.15±0.54)℃;有效积温分别为(31.86±1.65)、(748.60±15.79)、(417.94±20.80)和(1215.50±28.56)日·度。红棕象甲的各虫态和全世代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测定的温度范围内,全世代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y=3343e-0.1279x。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