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人为干扰对白冠长尾雉的活动区面积和栖息地利用的影响
引用本文:汪蕴琪,陆帅,刘正霄,靳亭,李建强,曾娅杰,徐基良.人为干扰对白冠长尾雉的活动区面积和栖息地利用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23,58(6):827-839.
作者姓名:汪蕴琪  陆帅  刘正霄  靳亭  李建强  曾娅杰  徐基良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北京 100083;大石桥市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营口 115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1872240);
摘    要:人类活动会改变地区原始的生态环境,对当地动物种群的空间利用产生影响。因此,了解人为干扰条件下濒危物种对空间的利用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保护。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是对动物空间需求最好的度量,掌握这些信息对有效保护鸟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对湖北省广水市平靖关村周边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进行追踪,获得了47组白冠长尾雉的活动区面积和栖息地利用信息。将实际栖息地利用率的置信区间与理论利用率相比得到白冠长尾雉对栖息地的偏好,并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栖息地利用率和活动区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剔除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白冠长尾雉主要利用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但按照干扰强度划分后,低干扰区的白冠长尾雉只倾向于利用针阔混交林。雄性个体对落叶阔叶林的利用率与居民点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低干扰区雌性个体对落叶阔叶林的利用率与居民点距离呈反比,而对针阔混交林利用率与居民点距离呈正相关,雌性个体在高干扰区对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随居民点和农田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活动区面积方面,雌性的面积显著大于雄性,并且在高干扰区活动区面积与居民点距离呈负相关。以上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关地栖性森林鸟类在人类主导的环境中的活动区及栖息地利用的响应,为地栖性森林鸟类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 键 词:繁殖期  白冠长尾雉  卫星追踪  人为干扰
收稿时间:2023/5/23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