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延安段新发现的石制品
引用本文:张改课,王社江,李钊,邸楠,赵汗青,鹿化煜,王小庆,夏文婷,别婧婧.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延安段新发现的石制品[J].人类学学报,2020,39(1):86-105.
作者姓名:张改课  王社江  李钊  邸楠  赵汗青  鹿化煜  王小庆  夏文婷  别婧婧
作者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710054;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黄河古贤水库水利枢纽工程前期考古调查项目资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关键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演变过程及其机制(XDPB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026)
摘    要:2018年6月,我们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延安段新发现5处旷野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556件,部分石制品暴露于黄土地层的剖面上。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黄河河床和阶地的砾石层,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除上述两种原料之外,燧石、硅质岩、硅质灰岩、石英砂岩、细砂岩、蛋白石、玛瑙、火成岩等也有少量使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碎片屑,尺寸以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剥片主要采用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使用砸击法,可能偶而使用碰砧法和锐棱砸击法。工具多为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中小型刮削器,有少量以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的砍砸器。伏羲村、苏亚河、高家畔、延水关4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原生埋藏地层为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石制品属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衣锦滩地点的石制品分别埋藏于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和黄河第一级阶地上覆的土状堆积中,时代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黄河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遗存的分布范围,丰富了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内涵,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线索。

关 键 词:黄河晋陕峡谷  延安段  石制品  简单石核-石片工业  马兰黄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收稿时间:2019-03-1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人类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人类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