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0, Vol. 10 Issue (5): 35-38    
论文     
我国重要禾谷作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研究进展
李向辉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全文: PDF(284 KB)   HTML
摘要:

“重要作物原生质体再生”为国家七五攻关专题“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技术”的部分工作。我院遗传所、上海植生所与植物所的四个实验室分别承担了其中的工作,经过四年研究已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现将研究工作的进展及前景报告于后。

关键词: 原生质体的再生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原生质体培养植物开放实验室分子遗传油料作物培养基遗传操作融合技术    
出版日期: 1990-10-25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引用本文:

李向辉. 我国重要禾谷作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90, 10(5): 35-38.

链接本文:

https://manu60.magtech.com.cn/biotech/CN/Y1990/V10/I5/35

[1] 刘旭霞,杨安珂. 美国SECURE规则评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9): 126-135.
[2] 王晓洁,孟凡强,周立邦,吕凤霞,别小妹,赵海珍,陆兆新. 利用基因组改组技术提高短杆菌素产量及其培养条件优化*[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8): 42-51.
[3] 冯宝琪,冯娇,张苗,刘洋,曹睿,尹涵之,齐凤仙,李子龙,尹守亮. 利用Tn5型转座突变系统筛选高产阿维菌素菌株*[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7): 32-41.
[4] 李开秀,司维.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7): 66-73.
[5] 杨梦冰,江易林,祝蕾,安学丽,万向元. CRISPR/Cas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在玉米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41(12): 4-12.
[6] 陈东,李程程,史仲平.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包覆的高稳定性硒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0, 40(9): 18-27.
[7] 马雅婷,刘珍宁,刘雪,於洪建,赵广荣. 微生物异源合成植物异喹啉生物碱的新进展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11): 123-131.
[8] 安明晖,田文,韩晓旭,尚红. 表达HIV单链抗体的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 39(10): 1-8.
[9] 纪海姣,李文蕾,黄瑞晶,李剑,徐寒梅. 抗CD20抗体高产细胞株的筛选及质量评估[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 38(8): 34-40.
[10] 左正三,孙小曼,任路静,黄和. 微藻生产油脂培养新技术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 38(7): 102-109.
[11] 李京霞,夏惠,吕秀兰,王进,梁东. 抗坏血酸的代谢和调控——以模式植物和园艺植物为例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 38(3): 105-114.
[12] 张雪, 陶磊, 乔晟, 杜秉昊, 郭长虹. 谷胱甘肽转移酶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角色[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3): 92-98.
[13] 单洪瑜, 刘仁泽, 郝梦琪, 董晓雨, 郭长虹, 郭东林. 植物铁蛋白与氧化胁迫应激[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2): 121-126.
[14] 闫鹏程, 张占江, 裴智勇, 付延婷, 陈禹保, 刘彤. 药用植物保育云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11): 37-44.
[15] 徐一帆, 刘明秋. 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的表达纯化工艺及性能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11): 89-93.